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范文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外语言交流能力,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文化的了解,因为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语言,就要培养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在指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给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的方法,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
1 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一定要重视学习英语文化,这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如果不重视英语文化的学习,只是一味地学习单词和语法,对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根据其文化背景来迅速调整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的自觉性。
2 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在英语教育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跨文化意识的发展过程,也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和文化与文化的逐渐了解和互动的过程。在现实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1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中,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偏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对跨文化意识培养重视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高校英语教师只能倾向于在课堂上给学生教授语法、单词和句法,应试技巧的传授几乎成为英语学习的全部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渐的成熟,国家与国家之间距离也因为经济的日益密切也变得越来越近,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作用愈加重要,所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成为了评判英语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的指标。文化的交际,或者说是语言的交际离不开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的研究和学习。在中西方交流中大家基本遵循“求同存异”这一原则,这是基于中西文化的特点和差异,这是建立在文化间互相认可、互相镜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际观的基础上,这一原则即可以在多维社会的变迁和多元文化共处的现实中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完善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可以整合人类文化,解读世界文化内在、统一和秩序的内涵。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性决定了人类文化价值的交融和渗透是他的总体趋势。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外交流的日益平凡,对西方文化习惯的了解不断提高,对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断深入,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
2.2 是提高教学的需要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特别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地更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高校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不断地更新思想,不断改革创新,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地自我接受和向学生输入跨文化意识。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观。自觉对待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采取包容开放的方式进行跨文化的学习,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当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出现矛盾时,要积极全面地分析和解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收集文化差异的信息提供给教学使用,及时更新知识,通过观看西方影视节目,阅读英语报刊和杂志等方式加深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其次,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以往的“一元式”教学,即上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要采用“二元式”教学,即学生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比如在课程中出现西方“复活节”时,就要师生共同收集“复活节”的相关信息,放在课堂中加以讨论,同时要将这一宗教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做大篇幅的讲解,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意识到宗教文化对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深刻影响,打消学生的疑问,如“西方科技如此发达,为什么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如此笃信宗教”等等。灵活应用教材就是要兼顾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要结合实用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第三,革新学习效果的考核模式。高校教师在英语能力测试过程中要创新考核方式和内容,相对减少死板记忆的考试内容,多阅读理解,多论述和分析,本人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基本上固定了考试的模式。第一年采取了英语基本知识占60%,文化理解心得(4次作业)占30%,课堂讨论10%的计分考试模式,以下为两年考试成绩对比。

分析两班的成绩得出结论,人数多的班级互动效果要好于人数少的班级,而考试的灵活性让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下阅读英语文学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还有许多学生开始主动了解外国艺术和宗教知识,个别学生还结合个人实际学习西方心理学和比较文学的知识。
2.3 是学生自身修养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英语原著,学生普遍出现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和不能持之以恒等问题,通过和学生交谈发现除了阅读习惯问题之外,还存在着跨文化意识淡薄现象,比如,中文中表述亲戚关系时描述就比较细致,能从称谓中十分清楚地分辨是内亲还是外亲,是宗族亲戚还是一般的外姓亲戚,即使是相同辈分的称谓也不少于五种。而英语的亲戚是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板块,只是区分男性、女性,而无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归其原因还要看文化的背景。我们知道目前英语文化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文化,虽然美国文化根植于英国文化,但是美国文化更加凸显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个体本位,张扬主体性,追求独立人格、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主义。“天人相分”和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使得英美文化中崇尚自由,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独立性,他们乐于表现自我,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宗族和血缘关系上的文明,与西方的世袭等级身份制度,即“卡斯特”社会文化还不相同,这种文明表现在父亲或长辈对孩子或晚辈,长子对幼子绝对的支配权,他们之间不存在平等关系,中国文化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影响,偏重人伦之道,所以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论资排辈,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谦和谨慎和含蓄内向,强调家庭和社会责任。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和书籍时转化语言过程中就会出现阅读理解中的困惑和文化转换中的理解疲倦。如汉语中有很多词表示“义务”,这些词汇不是同义词,他们的特殊含义无法在字面上译成英文,中文中可以理解为“责任”、“关爱”、“爱”甚至“恩”等一串词,所以在没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阅读英语文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文章的书籍时就会出现,怎么长辈收到晚辈或者上级受到下级的“恩”的不舒服感和自卑感。中国思维思考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时,这种困惑和疲倦尤为严重。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要用英语文化的思维去理解思考英语文章和书籍,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学习英语文化及其背景,多了解西方的思维特点。阅读中的角色的不停转换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结果。
总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跨文化意识,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眼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一过程是渐进的,而且过程也比较长,甚至要终生去学习和培养。通过不断增强学生自身对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的学习,既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桂莲,于连顺.试谈文化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7).
[2]王海霞.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3]姚喻舒.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考试周刊,2012(41).
作者简介:孙洋海(1975-),男,河南开封人,学士,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和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