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陆新三板的发展问题研究 |
范文 | 林凡力 【摘 要】论文以挂牌企业数量、市值和行业分布三个指标对大陆新三板的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流通性较差、板内企业质量有待提高、转板和退出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披露與监管问题,而后对其未来的发展给出建议: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并存式结合;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提高挂牌企业质量;进一步完善转板和退市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监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NEEQ market by using listed companies number, market value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three indicators, points out its problems: poor liquidity, the quality of the enterprises within the board to be improved, the imperfect transfer and exit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upervision issues. Then it gives suggestions 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negotiating transfer combines with market making transfer; establishing qualified investor institu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further completing the transfer and exi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market supervision. 【关键词】新三板市场;转板和退出机制;协议转让;做市转让;信息披露 【Keywords】 the NEEQ market; transfer and exit mechanism;negotiating transfer; market making transfe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中图分类号】F42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52-02 1 引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它的诞生与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直接通道,它的设立对于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3年12月1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同时也拉开了其加速发展的序幕,但由于我国的场外市场起步较迟,新三板市场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2 新三板的发展概况 本文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市值和行业分布三个指标对新三板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描述。 从企业的数量和市值上看,200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仅10家,市值只有24.4亿元。自2006至2013年间二者的增长幅度均较小,但从2013年开始二者大幅增长,并且增速也逐年提高,近似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到2016年年底,挂牌企业数量突破10000家,市值高达40558.11亿元,这说明目前我国“新三板”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2016年在1016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多达5158家,占到50.75%,位列第一;次之分别是,信息传输(19.6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租赁及商务服务业(4.52%)、批发和零售业(4.28%),科研和技术服务业(3.24%)。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与软件服务业和服务行业占据了新三板的主要市场。 3 新三板存在的问题 自新三板建立以来,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1 交易方式以协议转让为主,流通性较差 据速途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2月,在106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做市转让的仅1640家,有8987家均为协议转让,占到了84.6%。由此可见,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是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与主板相比,新三板的股权协议转让的自主性更强,更方便套现,但其流通性较差,且在协议转让的方式下,定价不存在市场约束性机制,买单与卖单不一定成交,造成发生频率高,股价波动巨大,宁波水表乌龙指事件便是由协议转让方式的这一缺陷引起的。 3.2 板内企业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逐渐开始赋予一些非券商机构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进行推荐的资格以增加板内挂牌企业数量,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的企业也来新三板驻足。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的5129家企业中,估值过10亿的企业仅有294家,占比为5.7%;2016年挂牌企业总数翻了一番,达到10163家,而估值过10亿企业的激增至482家,占比却下降了1个百分点,为4.7%。由此看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优质企业的数量太少,且其增长速度与企业挂牌总数的增长速度相比稍慢。 3.3 转板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新三板市场上,已有许多企业的财务指标均达到了向创业板等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入市要求。尤其是进入2017年掀起了一场IPO转主板的浪潮,“逃离新三板”一度被关注,一方面,这是企业应国家政策推动的利好消息;另一方面,是转板前后的估值差给人们看到了套现的机会。然而,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转板和退出机制,新三板内企业的成功转板仍是一大难题。对于那些考虑是要继续经营直到可以直接挂牌主板、二板还是先挂牌新三板再等待时机转板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增加了选择成本。 3.4 信息披露与监管问题 现阶段新三板的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监督惩罚机制的缺失。新三板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在进一步完善,由于对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而缺乏管制效力。 第二,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这主要是由于监管层未进一步明确新三板信息披露的标准,对不同公司执行不一样的要求,导致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挂牌成本过高。新三板挂牌过程中的收费标准大多按照一个统一的规定执行,而不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企业或机构来收取,本身企业改制就需要交一定的税费,而加上中介机构针对企业上板前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如此高額的成本是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 4 对于大陆新三板未来发展的建议 4.1 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并存式结合,促进良性发展 与协议转让相比,做市转让确实能够使新三板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流动性更强,但却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并取消协议转让的交易方式,事实上在挂牌企业IPO过程中,协议转让更为合适。因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做市转让,在建立健全私募做市制度的同时,逐步开放做市商资格,不断增加开展做市业务的各类机构,如: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QFII等,以促进做市商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应在保留协议转让方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革,例如在报价方面可建立价格管控预警机制,设置振幅限制以防止股价的异常波动等。通过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两种交易方式的并存式结合,促进新三板市场的良性发展。 4.2 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提高挂牌企业质量 与主板市场相比,新三板的市场参与度和活跃度较低,风险较高。因此,未来大陆新三板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应建立合格投资者制度,适当提高投资者门槛,控制风险稳定市场[2]。这就要求推荐机构选出的确具有潜在价值的企业登陆新三板,而不是为了获得里面的各种佣金去出具推荐公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推荐机构和企业的利益互相挂钩,如:规定推荐机构需要按一些比率购买申请挂牌企业的股份,而这些股份可以用来支付或者抵消服务费等。另外,还应提高推荐机构的质量,精简挂牌流程,提高挂牌速度。 4.3 进一步完善转板和退市机制 退市制度的完善是转板制度建立的基础,二者的推进应同时进行。在转板制度方面,落地分层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加速新三板转创业板的预备市场,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健全新三板市场的各项基础和配套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新三板挂牌企业向创业板市场转板的试点。在退市制度方面,加速推进新三板企业挂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节省上市成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消除各方利益牵制,实现退市程序的完整化、常规化。总之,应着力进一步完善转板和退市机制,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4.4 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监管 要促进大陆新三板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利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结合自我约束机制进行监管,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制度和市场监管体系。其次,提高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细则的同时要求企业严格贯彻执行,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企业正确披露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最后,规范中介的收费标准,改善服务质量。借鉴台湾兴柜市场对金融中介实行差异化收费的方式,同时注重对客户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以及增加提供服务的种类。 【参考文献】 【1】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展望[J].国际融资,2014(9):18-21. 【2】丁志卿,吴彦艳.台湾兴柜市场对大陆场外市场建设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1(1):49-50. 【3】袁季,徐舜,邱翼,等.台湾场外市场发展对大陆新三板市场的经验启示[J].清华金融评论,2015(6):28-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