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面二孩”新政的定向研究与分析
范文

    摘 要 继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全面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政策的推出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的人口状况以及此次政策推出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采取了对江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最终收到的800份调查结果进行了交叉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大多有积极的生育意愿,这一结果对于缓解我国社会目前的人口问题产生了心理缓和作用。同时,本文也对历来人口的演变、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我国人口现状

    当前,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但是一些方面也有所好转,如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人口素质较低的问题。我国人口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国家行列。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10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虽然10年的增加人口数仍旧众多,但是绝大部分源于我國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的年平均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处于低生育增长阶段。

    二、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史,大致可划分为3大阶段11时期(如表1所示)。

    从建国以来,人口政策的演变充分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需求。近年来,由于老龄化的加剧、出生率不断降低、劳动力人口不断萎缩的现状从“单独二胎”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将来甚至可能全面开放,都是为了满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及中国未来的良好发展。就在校大学生对“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从而对政策有效性进行判断。

    三、以江南大学为例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择江南大学作为调查点,对江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整理后经检验有793份为合理有效问卷,有效问卷样本率为99.13%。从而取得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二孩政策”开放以后的生育意愿数据。本次调查在“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半年以后进行,因此数据具有非常好的时效性,是目前能获取的关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最新数据。但此次调查仅选用了江南大学作为调查区域,略有局限性,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2.样本的基本特征。首先,研究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月生活花销、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其次,是研究对象的“二孩”生育意愿以及开放“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其中,生育意愿主要是关于“二孩”政策开放以后以及开放之前的意愿。它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因此此次调查也涉及诸多因素。

    (二)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与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现状的分析与对比

    不同于社会上的“全面二孩”政策遇冷状况,本次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研显示,大学生普遍对该政策持积极态度,具体作以下分析与对比:

    1.不同年龄阶段的生育意愿。分年龄段看,20~27岁、28~35岁和36~49岁

    这三个年龄段育龄夫妇想生育“二孩”的意愿依次降低,分别为53.6、50.5和29.4,明确表示不想生“二孩”的比例分别为32.5、31.2和56.8,其余则表示还没想好,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育龄夫妇的“二孩”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同时,本次调查显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大学生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多达59.07%,与之前所得数据基本吻合,极有力地证明了“全面二孩”政策在大学生群体里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生育“二孩”的想法远高于社会成年人。其原因可能有:第一,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对于“全面二孩”政策的积极应对态度有其特有的社会大环境。第二,家庭角色:相对于社会中育龄夫妇所承担的角色的多重性,在校大学生的家庭角色便会相对单一化,目前来说主要承担儿女之责,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因而其具有“二孩”意愿的精神压力较小。第三,个人因素:在校大学生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其思想是建立于高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因此会相对淡化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从这一数据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将在未来起到良好的作用。

    2.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特殊之处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出现了有别于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现状的特殊结论,具体作以下阐述:第一,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生育意愿(如图1)。从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可明显看出,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有3或以上生育意愿的占比是非独生子女的3倍多,究其具体原因:一是该调查结果的出现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生子女因为平日父母多外出工作,独自一人在家,因此格外渴求兄弟或者姐妹的陪伴。二是大学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有着过高的理想主义,导致其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所谓“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受他人生育意愿的影响。第二,在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图2)。调查数据反映,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有着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增强的趋向。同时,自东部向西部生育男孩的意愿也有着明显的增加,该调查结果与我国东西部的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习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东部地区落后,民众受教育水平也远不如东部地区,因此之前遗留下来的多生多育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同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教育子女要多生,子女听从父母,产生了这一现象。

    四、结语

    人口是一个国家制定战略需要考虑的基准要素,对人口进行合理的预测同样是人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符合人口预测的标准与要求,该调查数据具有其特有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同时,本次调研所反映出的在校大学生积极的生育意愿对于缓解我国社会目前棘手的人口问题具有心理缓和作用。虽然其作为大学生,没有必要的社会经历,今后实际的生育状况可能会有所变动,但就其大学阶段的生育意愿来看,“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大学阶段的意愿也会影响其今后实际的生育意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将意愿落实为具体行动,但这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盛佳慧(1995—),女,浙江绍兴人,江南大学商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 人口研究编辑部.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人口研究,2007(7):23.

    [2] 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Z].

    [3] 尹世久.信息不对称、认证有效性与消费者偏好:以有机食品为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