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关艳明 [摘要]乐感演唱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音乐具有正常欣赏以及表达能力,是一项基础性的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展开乐感演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基础与前提,也是逐渐提升小学生乐感的关键,所以本文就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乐感演唱;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64-02 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乐感,只不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乐感演唱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也成为广大群众生活调味剂,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实施能够有效调解学生心情,还能陶冶其情操。可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环境所影响,教师对于小学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学生也缺少乐感,对于音乐很难提起兴趣。再加上不同学生个体差异较为显著,其在乐感演唱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在听见音乐的时候会有兴奋之感,可是有些学生却没有任何感觉。乐感演唱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情感的表现,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也就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可谓是所有艺术之中和我们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课程,就目前来看音乐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学生乐感培养可谓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1]。学生乐感演唱能力较弱的话,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就好比是听着平常的语言进行交流,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实际生活乐感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在听到音乐之后就会跟着手舞足蹈以及歌唱;可是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得十分平常,这也体现出了不同学生乐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天生就缺少乐感的,他们只是缺少必要的锻炼所以乐感才不够强烈,而乐感演唱能力其实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叮嘱学生多听一些演唱家的歌曲,抑或是直接按照名人演唱曲目来为其讲解相关音乐知识,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为良好的乐感演唱能力。总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缺少乐感演唱能力,就好比是作家缺少创作灵感,是无法准确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以及精髓的,而音乐其对于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多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学生经过长期学习之后其审美能力、情感世界也能得到丰富和提升,所以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音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一)提高学生音乐倾听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学好这一门课程,其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倾听能力,听觉的培养是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得以提升的第一步[2]。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倾听音乐的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多听一些名人名曲,让其在反复倾听过程中领悟乐曲的曲调以及风格,长时间下去,学生自然能够有效分辨出乐曲之中所应用到的乐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辨别能力,让学生听音能力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钢琴弹奏曲目,以D调为例教师可以先在钢琴上弹奏出某一个音来让学生分析,之后再转换不同的音,通过这一方式来逐渐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音阶,这样学生就能在反复训练以及辨认过程中有效领悟到曲调的音阶,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觉灵敏度,最终促进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得以提升。 (二)变化使用音乐符号展开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变化使用音乐符号展开教学,通过音乐符号的使用来有效拓宽学生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体验,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得以提升。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形成“阅读音乐”能力之前,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像是能够以准确的旋律和节奏来唱出他们所听到的歌曲,使用再现以及对比的节奏体验来让学生进行表现,等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变化使用以下音乐符号来展开音乐教学: 1旋律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手势来表示出旋律的进行、方向以及旋律线等,借助于线性谱来表示出旋律进行、方向、音域以及旋律线等等;也可以借助于科尔文手势、视唱听音等方式来表示出旋律线、旋律方向、确定旋律进行以及调性等,这样就能让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2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线性谱来直接表示出音符的长短,借用于节奏音阶来直接读出节奏,让学生节奏感受能力得以提升,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节奏唱出相应的歌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乐感演唱能力。为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些歌曲的节奏,让学生从小养成拍打节奏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像是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歌曲句子;之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之前进行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牌子的拍打,这样就能有效锻炼学生节奏能力,让学生乐感得以有效提升,从而起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3]。 3结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着所奏音乐、所听音乐乐谱来观察不同种类音乐的“图示”形状,然后要求学生在具有明显差异的位置涂上颜色,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结构差异中形成更好的乐感,促进学生音乐水平得以提升。 4曲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于形状、颜色抑或是其他显示出曲式不同乐段的符号来制作出相应的曲式图表,让学生看着图表来进行乐感演唱,这样就能就能在这些音乐符号变化过程中更好地接受音乐符号,同時有效促进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得以提升。 (三)加强乐器使用以及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基础的训练,像是发声、听辨、节奏、吹奏、声势训练等,要想有效发挥出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基于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乐器的使用以及训练,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引入了葫芦丝来进行伴奏,通过这一乐器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升,而学生还能在伴奏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到节奏以及音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乐感演唱能力。葫芦丝外观本就十分美观,也容易携带,将其应用到小学音乐演奏之中,学生好奇心能够得到提升,而且操作过程中技巧也十分容易把握,教师可以积极借用这一乐器来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这样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发展,真正让学生乐感演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四)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乐感演唱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学生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还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乐感演唱能力,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音乐这一门课程本就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良好乐感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借助于音乐实践课程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乐感演唱能力[4]。对于这一点,首先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备课,明确曲目内涵以及欣赏重点,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听、歌唱、动作以及表演等方式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体验和创作中,这样就能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身想象力以及音乐素养,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其次,在音乐教学课堂之上良好的视听器材也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学校方面还需要做好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这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借助于实践演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乐感,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演唱会,让学生拿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是最擅长的曲目进行表演,而学生以及教师则在聆听过程中提出建议,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相关内容,从而有效发展学生乐感演唱能力。 (五)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个性化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也是学生各项基本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想有效发展学生乐感演唱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小学生心理实际来展开个性化的樂感演唱能力培养教育。小学生虽然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可是因为缺少耐力所以学习持久性不足,这个时候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一特性来为学生设计出一些游戏、表演以及舞蹈等形式的音乐课程,这能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而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模仿能力强等特征,还可以在教学中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聆听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曲目,这样就能有效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感知能力是可以在教学中培养的,其同样也是音乐素养中的重要构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感演唱教学,能够让学生音乐认识、音乐思维、协作能力等多方面都得以发展,尤其是在视觉、运动以及听觉等系统方面的密切配合上更加有利,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有效提升了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有效保障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注释: [1]黄献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启学生乐感[J].小学时代(教师),2011(06):85. [2]董艳丽.合唱教学对小学生乐感培养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76):160. [3]王璐.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21. [4]孔明明.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好家长,2015(16):216. (责任编辑:刘露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