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基层党组织话语影响力形成机制
范文

    摘 要 基层党组织的话语影响力是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基层党组织话语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做一个初步的探索。从适应话语环境的三个变化着眼,分析如何构建以细分需求为重点的识别机制;从话语的四种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形成话语影响力的三种生产机制;从话语影响力的情感认同、认知认同、文化认同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影响力的检验机制,强调只有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话语影响力。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干群关系 话语权 影响力 形成机制

    一、序言

    曾几何时,我们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呼百应,万众一心。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基本信念和行动。时至今日,党的话语影响力有所削弱。“不听、不信、不跟”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比较严重。这其中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原因。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本文试图从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视角,作一个初步分析。

    二、“听进去”和“说出来”:话语影响力的需求识别

    影响人的方式无非二种,言传和身教。而话语影响力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话语影响力主要是以话语为载体,来达到影响受众的作用。影响受众主要包括影响他的认知,他的情感、他的价值观。话语影响力的本质是沟通,核心是文化。(在本文中我把文化定义为他为什么是这样想、这样做而不是那样想、那样做的原因)。话语影响力包括“听谁说”“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说”“说什么”“说的效果怎么样”“说到,做到了吗”。

    “从何说起”、“一言难尽”恐怕是目前基层党组织话语影响力面临的考验。有的同志自嘲地说:“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的确,现在的话语环境(包括话语主客体、媒介)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職工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发展。譬如,20岁的,想的是房子和娘子(成家立业);30岁的,想的是“位子”和“帽子”(成长空间、发展机遇);40岁的,想的是孩子和身子(教育、健康)。不同文化类型的职工的文化诉求(想什么,怎么想)是不同的;即使同一职工随着职业生涯阶段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其文化诉求也是不同的,而且是变化的。

    其次,职工文化角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发展。譬如,他是一个职工,同时可能也是一个网民,还可能是一个股民,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不同的文化角色有不同的话语系统。有的“吃软不吃硬”、有的“吃硬不吃软”,有的“软硬都不吃”,众口难调。想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光凭耍一套话语系统的“嘴皮子”,就能“一招鲜”,“一锅端”,办不到也行不通。话语生产已经发展到个性化订制、人性化服务的阶段。

    第三,影响沟通的渠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发展。现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外,还出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和QQ、微信等即时的沟通工具,而且影响的程度加深。“移动”、“带宽”、“实时”、“虚拟”等新理念、新方式,是对传统“固定”、“窄幅”、“滞后”、“现实”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方式的一种挑战。

    现在的职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听,而是七嘴八舌“发声音”,谋求自己“说话的份儿”。传统的独白式的讲话越来越演变成现在互动式的对话,听众的参与,听众的反馈已经成为话语影响力链条中关键的一环。

    一方面,我们必须练好“听力”,经常听、反复听、分别听,切实了解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动向。摸准思想和情绪脉动的频率,同频才能共振。必须对沟通的渠道进行“疏浚养护”,保持畅通。另一方面,加强“信息纳管工程”建设,确保听得到、听得进。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其实我很懂你的心”,“爱你在心口好开”。

    因此,我们在“说出来”之前,必须要对话语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细分(谁要听),对话语目标客户进行细分(谁在听),从而能够有效地识别、满足和超越他们的期望。

    三、“说什么”和“怎么说”:话语影响力的生产工艺

    话语的形态大致包括主题性话语、描述性话语、抒情性话语、议论性话语。主题性的话语是魂,描述性的话语是骨,议论性的话语是肉,抒情性的话语是血。

    话语影响力可以有三种“生产工艺”:

    第一,要“善诱”,激发职工的好奇心,吸引职工的注意力。提高职工的觉悟,帮助职工发现并实现自身的利益。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所以确定目标话题最重要,确定话题走向最关键。平时,要教导。所谓欲治以防,欲防以教。关键时刻,要引导。在大是大非的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危急关头,要疏导。对群众提出的“必答题”一定要“解”答,实话实说,要话里有情、话里有“化”,化解和缓解气头话。

    第二,要“渗透”,摸清话语生长“土壤”特性,优选话语“种子”,要根据对话的对象习性,考虑“渗透”的“速度”和“浓度”,有利于“吸收”和“消化”。同时扩大话语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和风细雨,提高话语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要“作绣”,要从细节着手,从最实际、最直接的需要着眼,“穿针引线”、“细针密线”。描述性的话语摆事实,事例要越具体、越生动越能打动人;议论性的话语讲道理,要深入浅出,有逻辑性和哲理性。让人感到是那么回事,那么个理,以理服人;抒情性的话语有感而发,表现出真挚、热情和爱心,以情动人;主题性的话语主题明确,语重心长。如此有血有肉的“话语绣品”一定是中看又中用。

    多用口语、短句,真佛只说家常话;善用故事、寓言、比喻;象易中天、于丹那样,通过说故事的方式,辅以故事背景及更具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其他事物做比喻,不仅让职工理解,同时更可激起共鸣。

    要有“双语”能力,要从职工的所急、所愁、所怨、所惑等表达意愿中敏锐捕捉信号并及时“翻译”转化成话语的形态。话语沟通的,不仅是双方的认知理解力,双方相互之间的情感,更要紧是双方之间“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当传递出对职工的诚意、善意和爱意之时,呼唤的是职工的向上之志和向善之心,职工也会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四、“说到”和“做到”:话语影响力的质量检验

    我们党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丰富的精神财富。话语影响力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毛泽东主席曾有一段名言:“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这其实就是话语影响力的一个经典诠释。持续的群众反馈是话语影响力得以获得和保持的重要动力。

    20世纪80年代,美军为构建融洽的官兵关系,提高队伍凝聚力,曾开展向“解放军学习”运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学习解放军的谈心谈话制度,甚至照搬解放军的一些具体做法。

    五角大楼把原来在作战单位不固定的牧师制度逐步改为在编专职牧师制。牧师在部队的职责就是沟通,主要工作任务是与官兵谈心谈话,为官兵服务;官兵有经济困难,他可以想办法募捐;官兵有心理问题,他可以启迪、开导;官兵的任何事,甚至羞于向父母透露的都可以跟牧师说,而牧师永远不会宣扬出去。

    彭湃出身大地主,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个大学生,后来又做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但是,为了做农民工作,彭湃不得不脱掉白大褂,穿起农民的衣服;不得不改掉“官话”,说起农民的“土话”;不得不“违背”无神论观点,同农民一起拜观音菩萨。但是,这样一来,农民就信任彭湃,把彭湃看成自己人,愿意听他的话,愿意听他讲革命道理。结果,广东的农民运动就搞了起来,而彭湃本人成了农民运动的大王。毛泽东总结彭湃的做法,认为迁就农民的落后就要做农民的学生;但是,为着领导农民运动,又要做农民的先生。结果,毛泽东的农民运动做得更好更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除了认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還应倡导和认同这样的理念:人心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心凝聚力是第一生产力。

    你先认同他,他才认同你,话语影响力认同有三个层次,一是情感的认同,就是“愿意听你讲”,二是认知的认同,就是“你讲得有道理”,三是文化的认同,就是“你是自己人,讲到我心里去了”

    说到做到。怎样让听众愿意听,相信你讲的,无非是两条。一是真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你所讲的道理必须是符合实际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你所讲的道理必须自己带头去做,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只有把“立行”和“立言”二股绳拧成一股劲,使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真正统一起来,那么,话语的影响力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力量,是四两可以拨动千斤的力量。

    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差异化、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之下,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话语影响力,做到“说得清,听得进,信得过,跟得上”。我们还有许多的话要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我们要做那定盘的星。

    五、结语

    我们党植根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深厚的执政基础始终是民心。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渠道、多方式地倾听职工反映的问题和表达的诉求,才有可能摸准职工思想脉搏,并尽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才能让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从而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作者单位为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周青(1971—),男,上海人,政工师。]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2]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