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方法途径探讨
范文

    摘 要 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和企业既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管理中常见的五种问题,探讨了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当下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化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方法

    一、引言

    管理无处不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涵盖企业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大到企业的战略方针,小到一项课题,甚至一台设备都需要有人管理,并且需要配置必要的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创造财富和利润,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围绕着企业目标这个核心,影响企业内部人、财、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服务。由此可见,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大小和企业既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增强企业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二、企业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中的盲目性

    盲目性在本質上就是指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企业中有的部门、单位和员工,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在忙什么,也不知为什么而忙,工作和管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如果没有目标,再忙也没有意义。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关键在于执行层如何解读、如何落实,在落实中克服和解决管理盲目性的问题,在解决管理盲目性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管理中的无效性

    很多企业在年初制定目标时满怀信心,但在年底总结的时候,有的目标却没有实现,除了客观因素外,很多是因为管理无实效。管理无效,具体表现就是管理者没有履行好管理职责,或者是管而不理造成的。长期以来,有些管理者把重点放在“管”,侧重于指挥、发号令,没有实现由“管”到“理”的提升。

    (三)管理中的不到位

    不到位,实际上就是不作为或者懒作为,是执行力和执行能力的问题,甚至是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如果是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强,就肯定会形成“中梗阻”;如果是一般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强,就会成为团队的“短板”,使团队的整体合力和效率大打折扣。

    (四)管理中的不全面

    不全面是指在企业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和缺失。有些工作没有一个可量化、可衡量的标准,有些工作即使有标准,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接地气的情况。不全面是管理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运行的每项工作中都可能存在,需要拿出“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精神去认真对待、加以完善。

    (五)管理中的不系统

    不系统是指在企业管理上还存在壁垒,没有实现全过程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工作,中间涉及多个环节,跨越多个部门,当流程运转至部门间存在接口的环节,如果职责不明、标准不清,就会出现壁垒,流程就会停滞,工作效率和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三、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树立“融创发展”管理理念

    “融创”即融合、创新,在融合方面,充分发挥质量体系的基础管理平台作用,运用过程方法,厘清业务流程间的相互作用和接口关系,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调整及整合力度,实现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和闭环管理,有效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职责不清、流程不顺、标准不一、信息不畅等问题。在创新方面,把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挣脱旧有的思想束缚,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运用精益思维、方法和工具,大力实施管理改善和管理创新,不断积累新的经验、输出新的理念,形成新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

    (二)保持“开放、包容、归零”的管理心态

    以开放的视野,跳出区域、行业看企业,通过广泛开展对标学习,汲取行业内外先进单位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同时,运用标杆管理法,以寻标、对标“比学”找差距,以达标、夺标“赶超”上台阶,最终促使某一项工作成为某一领域的先进,达到创标的目标;以包容的胸怀,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在管理创新过程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并允许在措施落实中试错甚至失败;以归零的姿态,放下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摒弃固有的观念束缚,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发展,实现新目标。

    (三)营造“自我、自觉、自发”管理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满足员工需求作为推动企业管理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员工打通职业成长通道,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借助各类管理创新平台,为员工搭建更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让员工真正融入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建立健全各类创新成果的奖惩、评价机制,鼓励员工在面对企业发展难题和改革瓶颈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培养员工的“企业家精神”,学习优秀企业家身上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本色,创新发展、专注质量、追求卓越的品质,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情怀,并转化成每一名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引导员工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参与改革和创新;借助“结果倒逼流程节点”管理的持续推进,积极营造“全员抓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良好氛围,促使员工立足本职,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当事业来做,把自己的部门(单位)当企业来运作,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家和管理者,通过若干个“小企业”的高效运转,带动“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明确发展方向

    第一个阶段是“抓短板、求突破”,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好题、选准题,抓好流程建设,确保实现过程和岗位的全覆盖;抓好分类分层对标和企业标准化体系落地,用科技创新、精益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补齐企业发展差距和短板,破解制约工作的关键瓶颈。第二个阶段是“上水平、争一流”,通过努力打造一流的基础管理、一流的创新机制、一流的创新平台、一流的管理和创新团队,促使市局(公司)管理基础更加坚实,管理特色更加鲜明,管理优势更加突出,管理效益更加显著,推动企业管理从“优秀”向“卓越”迈进,构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二)夯实管理根基

    对企业质量体系文件架构进行系统策划,对企业现行的流程和文件进行现状分析,明确增加点、废止点和修订点;坚持“职责落实到标准、标准体现到流程、流程渗透到岗位”的思路,在流程中增加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衔接点”的管控,强化执行监督,打破职能壁垒,实现流程的全价值链管理;坚持“以我为主、全员参与、写我应做、做我所写”的原则,发动全员编写本岗位主控流程,识别本岗位相关流程,并制作流程图卡,进一步规范员工执行行为,确保流程顺畅运行。

    (三)释放管理效益

    强化思维创新,把思维创新作为一切创新的先导,鼓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职责,勇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激发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思变求变”的浓厚氛围。强化管理创新,将精益课题攻关和QC小组活动作为管理创新的有力抓手,从聚焦行业热点难点、深入挖掘管理短板、精准把握顾客需求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工具、手段,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持续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四)激发管理活力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督办保障机制,围绕企业重点工作部署,研究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对方案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实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围绕氛围营造、机制建设、课题带动、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创新激励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冠名激励”机制,将优秀的创新成果以员工姓名予以冠名,让员工获得荣誉感、成就感,实现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将每名员工历年来在创新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记录在案,为开展评先树优、岗位晋升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实时收集疑难问题、集中研讨创新思路、分组开展课题攻关,在促进工作提质增效的同时,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传、帮、带”;健全转化应用机制,开展创新成果“回头看”活动,对前期产生的所有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情况进行现场验证,杜绝“为创新而创新”的情况;健全对标管理机制,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聚焦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以指令性课题的形式,督导各层级将落后指标转化为研究课题,以课题攻关带动指标持续优化。

    (作者单位为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永利(1972—),山东即墨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參考文献

    [1] 马钧.中外最新管理模式全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詹姆斯P .沃麦克(美),丹尼尔T .琼斯(英).精益思想[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郭俊伟.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方法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4] 苏麦青,王锋.对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1 16: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