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范文

    李林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粮食的品种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的营养价值较为丰富,因而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为此,本文简要阐述了玉米的种植现状,并分别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的密植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状;新技术;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玉米的市场需求逐步攀升。然而,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的需求,而且对玉米生产和栽培的技术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技术的推广也不容乐观,一些地区在栽培玉米时未能严格管理生产环节,致使玉米的产量不高,科技含量有所下滑,容易影响到玉米种植带来的经济利益,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一、玉米的种植现状

    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在我国,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深受农民的喜爱。一直以来,玉米种植都是我国农业部门关注的重点,比方说农业部门还专门针对玉米种子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积极地进行试验,不断改良玉米种子,不断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在当前背景下,分析玉米种植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的玉米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一些新型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玉米种植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国家在玉米种植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鼓励农民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引进各种玉米种植的新兴技术。近年来,我国的玉米种植率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玉米的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大幅提升了玉米种植的效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方面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足。

    二、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玉米种植中应用的新技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方说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大幅提升了玉米的产量,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优化玉米种植的方式,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对于玉米种植来说,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農户可以借助有关的技术解决这一问题,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但是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病虫害防治手段。玉米种植的过程十分关键,不论是种子的栽培阶段抑或后期的防治阶段,都应当时刻预防病虫害。这就意味着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的病虫害技术,经过全方位的分析之后确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种子的栽培是保证株苗成活的关键,因而在栽培玉米种子的时期需引入前沿的生产技术,对玉米种子做出有效的处理,然后采取无菌栽培的方法培育种子。除此之外,在选择完优良的玉米种子之后,可以将防虫的农药拌到种子中,令玉米种子在播种之后可以拥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感染的发生。在防治玉米的病虫害期间,还可以遵循过去的种植经验,仔细地研究和观察,合理设计农药的配比,之后将配置而成的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玉米的常见病虫害包括大斑病和黑穗病,针对前者,可以按照种植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减小大斑病,最好选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玉米种子,提升玉米的抗逆性,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做出深翻处理,日后注重玉米的田间管理,如果玉米出现了大斑病,可以在病叶率大于20%的情况下喷洒药物,每隔8天喷药物1次,持续3次即可。针对黑穗病,如果发现病株,需及时拔除,然后使用敌克松、粉锈宁或者是福美双等药物按照相应的质量比例拌种,这三种药物的拌种原则分别为0.8%、0.5%和0.2%

    (二)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不论对于哪种农作物来说,它的种植都离不开高产栽培技术的支持。在农作物生根和发芽之后的成长阶段,栽培技术十分关键,它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如果栽培技术的应用不足或者是栽培技术的水平不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种植玉米期间,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需要以原有的栽培技术为基础,创新并研发新的栽培技术。前沿的栽培技术十分关键,怎样判断栽培技术是否达到先进的标准,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定。与国外的玉米种植技术相比,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发展时间较短,为此,我国可以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有效技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水利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我们国家自己的玉米种植新技术。玉米种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种植,另一种是人工种植,人工作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也难以保证玉米的产量,与之相比,机械作业的效率高,而且准确率有保障,人为操作很难得到机械的准确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栽培的效率。此外,机械种植还可以避免人为的失误,为玉米种子创建良好的发育环境,减少幼苗发育时的差异,有助于保证玉米的产量。

    (三)玉米的密植技术

    在种植玉米时,密植技术会影响到玉米日后的产量与质量。在培育玉米期间,需合理把控适宜的生长条件,比方说,注意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照和水分,而保证光照需要采取有效的密植方法在种植玉米时需合理控制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合玉米的成长,进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密植技术十分关键,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合理的密植距离能够保证玉米植株的良好成长,汲取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养分,避免养分的流失。按照区域的不同,密植技术应做出适宜的调整,为玉米因地制宜地设计生长环境,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温、水分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只有根据地域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密植技术,才能够保证玉米的良好发育,提高玉米的生长效率,进而提升玉米的产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玉米种植对密植技术存在非常高的要求,在种植玉米时需要合理调节间距,令玉米的种植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但是在玉米种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栽培工艺和生产规模等方面。为此,可以充分参考上述内容,在玉米种植期间积极采取新技术,减少人为的失误,增强玉米种子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感染的发生率,为玉米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幼苗发育时的差异,让玉米植株能够汲取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养分,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玉米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发安,蔡道宏,倪鹤,卓兆海.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7):152+154.

    [2]欧丽娟.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215.

    [3]邰琳.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6):91-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