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计量模型对人才竞争、制度竞争和城市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研究
范文

    摘 要 本文收集了安徽省2005—2014年共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计量模型并修正,分析人才竞争、制度竞争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与规律,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竞争 制度竞争 经济发展 回归分析

    一、导论

    “城市”这个名称在古代就已形成,它作为人们的聚集地与聚居区,是人们劳动生活,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场所。中国有34个省市,其经济的发展却不尽相同,每个省市间的竞争早就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不再依靠于税收这一种途径,各城市紧紧跟随中央的脚步,鼓励投资,创新制度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由于城市的创新程度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追本溯源,城市政府在城市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根结底,多数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就是制度的竞争、制度的创新。

    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研究城市间经济发展、制度竞争与人才竞争间的相关问题,如张毓峰等人研究了我国政府之间制度竞争的一些实践形式和特点,并说明了我国城市政府间制度竞争间的强度,并对提高我国城市政府之间竞争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路。[1]冯兴元研究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辖区政府间制度竞争关系的特点与形式变换,对于辖区间政府制度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谢晓波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国内关于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加以赘述。本文将在前人对于城市间竞争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人才竞争、制度竞争和城市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数据选取

    为了能够直观确切地研究人才竞争、制度竞争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被解释变量年GDP总量(亿元)为Y、解释变量人均GDP(元)为X1、专利授权量为X2、普通高等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X3、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为X4、财政支出为X5,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建立

    第一,分析模型的数学形式。人均GDP越高,表明经济发展能力越强大,年度GDP越高,二者是正相关关系。专利申请量越多,授权量随之增多,表明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水平提高越快,二者是正相关关系。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X3越多,表明年度GDP越多,经济发展越快,二者是正相关关系。政府最终消费支出X4、财政支出X5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壮大,其所支出的总额越多, X4与X5也是呈正相关关系。首先利用EViews作散点图与趋势图,结果均显示出Y与X1、X2、X3、X4、X5几乎呈现线性增长,可以初步建立方程模型为(μ为随机扰动项):

    三、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一)模型的检验

    第一,经济意义上的检验。X3、X4所对应的系数应为正,但回归结果却是为负数,所以经济检验不过关。

    第二,统计意义上的检验。一是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由R2和修正R2数值可以看出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取显著性水平为0.05,F检验显著,整体模型的显著性较高。二是F检验。针对H0:β1=β2=β3=β4=β5=0,给定显著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4和n-k=6的临界值(4,6)=6.16,由F=1802.008>Fα(4,6)=6.16,应拒绝原假设:β1=β2=β3=β4=β5=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列入模型的解释变量确实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三是t检验。同样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X1、X2、X3、X4和X5的t统计量检验值大于临界值;X1、X2、X3、X4和X5通过t显著性检验,对GDP总量,即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性影响。

    第三,计量经济意义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简单相关系数检验相关性,得到的结果为X1与X2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506;X1与X3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539;X1与X4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954;X2与X3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845;X2与X4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882;X3与X4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560。

    由上述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模型的修正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X3、X4的系数仍然为负数,不符合实际意义,所以此方法失效。

    综上所述,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X3、政府最终消费支出X4这两个指标选取不恰当,所以需要进行剔除处理。

    四、政策建议

    诺斯认为,制度环境的存在是用来建立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法律、社会和政治的一系列基础规则。制度的创新对于吸引人才具有根本的作用,只有政府懂得制度创新,才能够吸引外来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地方政府要大力推进养老机制改革,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政府要积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外省大学生生活保障制度,提供健全的外省人员保障体系,同时注重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倡导文化强省战略。

    第二,实施环境保护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条件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府要贯彻中央实施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完善企业排放三废的制度要求,划分生态保护区,健全环境评价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在供给侧的大背景下,政府要顺应潮流,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推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转型,鼓励创业,健全就业创业制度。社会方面,要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教育改革方面,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地方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方面,地方政府要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医疗服务领域。

    第四,创新制度改革,推动制度转变。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生产活动的基础,同样良好的生活基础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一个城市的主要部分,城市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要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悟社会主义价值观,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发展战略的制度、制度的改革創新,渗透到政府、居民、社会团体等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逐步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逐渐成为更加详细的正式规则,聚大众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第五,全面实行政府公务透明化。政府作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领导阶层,要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政府要对于财政收支、公共物品资源的配置以及行政经费的使用情况等都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要深入推进政府公务全民化,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公务的监督工作中去,培养公众主人翁意识。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积极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政府公务的公开,搭建好人民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鲍建华(1998—),男,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张毓锋,阎星.论中国城市政府间的制度竞争[J].经济体制改革,2005.

    [2] 翟功利.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5.

    [3] 庄乾,朱波.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基于文献统计与实践案例的分析 [J].攀登,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