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
范文 | 摘 要 近年来,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解决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与认证的实际需求,人们开始在区域范围内针对产业链发展,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然而,国内多数区域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存在国际化开发不足、行业细分不深入及研发地位削弱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实际发展困境,提出我国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 生物医药产业 协同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本身属于新兴技术与创新成果产业类型,具备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多数国家都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义为优先级发展的战略产业类型,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早在“十三五”时期就颁发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并计划至2020年打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及生物经济发展集群。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区域发展的基础,国内比较典型的京津冀地区就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力区域,在此区域范围内建设了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及研发基地。具体而言,即通过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效果,实现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一、协同发展模式概述 协同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1)协同创新类型,根据目的与主体差异分为科研、产业及区域3种不同类型。其中科研在于实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开展特色研究内容。产业协同则统称为产学研,具体在于明确科研方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及实现人才培养等等。区域协同则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发展的形式。(2)协同创新组织方式,一般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其中政府主导组织较快,能够迅速成型,但主体间需不断磨合。而市场主导探索期较长,但一旦成型则更容易形成内生创新动力。(3)协同创新典型案例。此类典型案例相对较多,像斯坦福与硅谷,在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推动下,催生出高科技產业圣地硅谷。我国2012年启动的“2011计划”,促进了国内大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落地。还有2014年我国国务院批复的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成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1] 二、我国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困境 (一)国际化开放发展不足 在当今“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形势下,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指出应形成对外全面开放的发展格局,区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创新合作与资源整合战略。通过国际化的发展和转变,市场能够充分反映出区域范围内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发展趋势。然而,我国部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这一困境集中体现在:部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在境外技术引进经费投入、境外研发机构建设、外籍常驻人才数量以及申报境外知识产权等多方面不符合要求,整体国际化开发发展表现不足。 (二)行业细分不深入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口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群众的健康意识随之不断提升,对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开始不断细分,由此不断产生全新产业、全新业态及商业模式等,从而形成多样化的生物医药行业。有学者对我国京津冀、广东、江浙等地生物医药发展区域进行调查,发现京津冀区域在药物创新研发与制剂技术、快速生物检测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而广东区域在治疗急救康复技术、天然物质分离提取方面具备优势。江浙区域则在国家基本药物原料和中间体技术方面占有优势。由此可见,国内区域医药生物产业细分各有侧重,整体而言行业细分不够深入。 (三)研发地位削弱 生物医药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收益不稳定等特点,继该行业外包业务迅速发展后,外包服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态。在此背景下,国内多数区域,重点在一些发达城市借助自身尖端人才集聚优势,在研发服务市场抢占先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生物医药外包服务热潮。然而,由于近几年各地政策上的偏移,促使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形成产业链形式,且产业形式复杂化,发展至今,研发地位逐渐被削弱。 三、我国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建议 (一)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为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应当着眼国家战略目标。要求抓牢国家战略规划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利惠项目与重点课题研究支持。主要应对做好以下方面内容。(1)强化重大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诊疗技术等领域不断深入,解决其中突出问题。(2)实施医养结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摸索能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建立专业医养培训机构。(3)注重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大力提升全面健康之路,促进产业发展。[2] (二)统筹规划科技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需要增强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此促进产业合作,达成互补的发展形势。这就需要以科技发展创新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科技的高端引领作用,要求在此基础上打造尖端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中心。同时,还需充分发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提高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的能力,引领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应用,最终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三)搭建科研协作平台 实现我国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重点需要进行各类科技资源整合,由此形成区域范围的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聚力促进重点实验设备、重大科研设施的购置、搭建及共享。也可实施跨区域合作形式,将紧密学科集中于双方优势学科层面,要求各级科研创新主体强化学术对接与交流,并凭借产业集聚区内的资源优势带动产学研发展新形势的形成,最终实现科研创新成果的共享。 四、结语 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要求我们从市场发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具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区域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域整体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云南普洛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董松林(1984—),男,云南泸西人,本科,云南普洛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经济咨询管理。] 参考文献 [1] 洪皖鸿.人才集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初探——以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8(20):10-11. [2] 王斌,从俊杰,刘沛然.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比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08):70-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