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椎间融合型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
范文 | 范章辉 莫晓飞 圣韬 摘要:目的 探讨非椎间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整脊联合针刺以及五子散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日—2019年1月20日本院非椎间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9例,遵照随机分组标准分为治疗组(326例)与对照组(303例),分别采用中医整脊+针刺+五子散治疗与传统牵引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与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8.16%,与对照组的59.41%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各个阶段疼痛评分高于治疗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整脊+针刺+五子散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整脊;针刺;五子散;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8-0096-02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却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手术方式进行梳理并分类,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辅助治疗[1],现通过研究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629例患者入组开始时间为2013年6月—2019年1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182例,女121例,年龄31~79岁,均值(65.3±5.22)岁,病程4月~25 a,均值(5.23±2.85)a,其中有107例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有196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患者;治疗组中男187例,女139例,年龄30~80岁,均值(64.9±6.04)岁,病程5月~27 a,均值(6.94±3.02)a,其中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占125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患者占20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MRI、腰椎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③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患者;②血液疾病患者;③风湿关节炎患者;④周围神经损伤患者;⑤骨折患者;⑥关节感染患者;⑦骨结核患者;⑧骨肿瘤患者;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治疗,医师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者腋下盆骨处和胸部处分别绑上牵引带,最起始的牵引重量从8 kg开始,最重的牵引重量不得超过患者体重的三分之一,每次牵引治疗的时间为30 min左右,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为7天,共治疗3个疗程[2]。 治疗组则行中医整脊+针刺+五子散治疗,①中医整脊:医师在帮助患者放松腰部肌群之后,取患者侧卧位,将伸直下侧下肢,屈膝上侧下肢,医师用一侧手肘抵住患者的腰骶部,另外一只手肘抵住肩前部,两手肘同时慢慢施加力量,对患者进行麻醉,让患者腰椎两端形成一定的牵引力量,维持10 s左右,再重复以上手法3次,2日治疗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3]。②针刺:医师选择侠溪、行间、承山、委中、悬钟、足三里、殷门、承扶、膝阳关、风府、臀中、环跳等穴位,首先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0.3 mm×75 mm规格的针快速进针,在进针之后医师依次进行提、插、捻转等操作,直至患者感到胀、麻、酸等。在得气后对每个穴位进行导联,每次进针需留针15 min左右,2日治疗1次[4]。③五子散:采用中药热熨治疗,中药组成成分为50 g延胡索,50 g香附,25 g没药,25 g乳香,100 g白芥子,100 g王不留行,以上中药药物除了白芥子和王不留行之外,全部打碎研磨成粉末,将所有的药物混合放置于布袋中进行加热,10 min后取出,待温度适中便敷于患者的腰部,每次热敷30 min,每日治疗两次[5]。以上治疗手段均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两个疗程、治疗后3个疗程的疼痛评分情况。②临床效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疗效标准,在治疗后患者可直腿抬高70度以上,且腰腿疼痛症状消失(治愈),患者在治疗后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且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好转),患者在治疗后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看,手术的方式决定着治疗的效果,通过梳理和总结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主要将椎间融合术分为了非椎间融合型和椎间融合型[6]。将中医整脊、针刺以及五子散三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体现出“骨筋并重”的原则,且在非椎间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7]。中医整脊治疗能够对患者腰椎进行反向牵拉,从而改善患者椎体间和椎间隙之间的力量分布,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受压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在中医整脊治疗之后便可实施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还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在配合五子散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16%)优于对照组(59.41%),且在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法有效性更高。 综上,非椎间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整脊+针刺+五子散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 参考文献: [1]吴晓飞,陈锋,刘宁,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方法选择[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163-167. [2]薛金,薛丽莉.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7):94-96. [3]赵鹏飞,张亚君.温针灸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1):1309-1311. [4]李葭荣,李文倩,蔡遥遥,等.中医整脊法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1):39-41. [5]潘冠荣,刘妙涓,谢文威.中药热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74-76. [6]陈飞,曹弈,蒋涛,等.针刺结合腰椎整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TNF-α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9):53-55. [7]桑海一,耿文郁,杜峰,等.中医整脊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椎间融合型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4):46-49. [8]黄健.整脊联合针刺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75-77. [9]汉东明,张红丽.中药热熨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3):92-93. (收稿日期:2019-04-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