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观察
范文

    谭云峰 岑春花 许长浩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科收治的6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采用直肠黏膜消痔灵注射。比较2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肛门疼痛、直肠脱出、肛门坠胀感和局部潮湿瘙痒感等临床症状改善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肠脱垂;微创;弹力线套扎;消痔灵注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9-0034-03

    直肠脱垂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体弱者。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部分儿童随着身体的发育、体质的增强等因素,直肠脱垂可自行痊愈,而大多数成年患者会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同时也存在较多并发症,复发率高等问题。本科运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研究,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黏膜急性炎症、糜烂、炎症性肠病、腹泻等禁忌症。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73岁,平均54.5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8~72岁,平均54.5岁,病程1~25年。2组中Ⅰ度直肠脱垂35例,Ⅱ度直肠脱垂18例,Ⅲ度直肠脱垂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1)器械:采用广州中达福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第四代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RPH-4)。(2)方法:对于Ⅰ度直肠脱垂者,用直肠黏膜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手术操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肛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碘伏消毒肛管及直肠。嘱患者努挣将松弛直肠黏膜脱出肛外,插入肛门镜沿脱垂直肠顶端黏膜下层3、6、9、12点位分别用消痔灵混合液(消痔灵:利多卡因:生理盐水=1:1:1)行柱状注射,每个点3~5 mL至黏膜稍显苍白止,相邻两点间隔约1—1.5 cm,退出肛门镜将脱垂黏膜回纳肛内。再将弹力线套扎器连接负压吸引器,经肛门镜置入枪管对准松弛下垂的直肠黏膜,在负压抽吸下将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吸入枪管,当负压值达到0.08KPa时转动棘轮,直至弹力线套环击发释放,此时即已将直肠黏膜套住,再转动推线管释放轮到相应的位置弹出推线管,助手持住套扎器,术者左手握住推线管,右手用力沿弹力线底部勒紧弹力线前端套环。确认弹力线环收紧后,术者打开负压释放开关,释放被套扎的直肠黏膜。稍用力后拉推线管,暴露弹力线前端,距离线结5 mm处剪断。同法处理下一处直肠黏膜的套扎点。对Ⅰ度直肠脱垂患者,一般选择套扎点在截石位3、7、11点位齿线上约3~4 cm,各套扎点相距至少1 cm,同一平面原则上不超过3个套扎点,可套扎多个平面,不同平面套扎点应错位交叉,防止套扎黏膜过多,术后瘢痕形成有发生直肠狭窄。如套扎后黏膜提升效果不佳,可在套扎黏膜上方脱垂黏膜明显处继续套扎。注意套扎时勿反复吸引,避免将直肠肌肉吸入。对Ⅱ度、Ⅲ度直腸脱垂患者一般选择套扎点在截石位3、9、12点位齿线上约2、5、8 cm,套扎9—15处,由直肠近端向远端进行套扎。对Ⅱ、Ⅲ度直肠脱垂者采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治疗,包括双侧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

    1.2.2 对照组 采用直肠黏膜消痔灵注射。直肠黏膜注射即是在脱垂的直肠黏膜下层注射消痔灵混合液(消痔灵:利多卡因:生理盐水=1:1:1),每个点1~3 mL,同一平面最多6个注射点,选择多平面注射,注射平面高度根据脱垂程度决定[2]。

    1.2.3 术后处理 2组患者术后当日卧床休息,进食全流质无渣饮食,2~3 d进食半流质饮食,控制排便3~5 d,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 d,1周内切勿剧烈活动和用力增加腹压。每日便后用自制中药熏洗坐浴,熏洗后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指诊及排粪造影检查正常,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指肛门指诊及排粪造影检查直肠脱垂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肛门指诊及排粪造影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直肠脱垂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治疗组肛门疼痛、直肠脱出、肛门坠胀感和局部潮湿瘙痒感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术后感染、大出血、直肠狭窄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见表3。

    3 讨论

    直肠脱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性疾病,可分为完全性直肠脱垂和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气血亏虚、中气下陷。西医主要有滑动疝学说、肠套叠学说、会阴下降学说等。成人直肠脱垂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目的是整复直肠脱垂的状态,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迄今为止治疗直肠脱垂的术式世界上有100多种,但仍无一种确定统一的术式。经腹手术治疗直肠脱垂操作相对复杂,组织损伤大,痛苦大,并发症多,费用高,常不为患者接受。笔者研究运用微创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即运用弹力线环套套扎脱垂的直肠黏膜,使直肠黏膜缺血坏死后周围黏膜粘连固定在肌层上,同时套扎时由于切除了多余的直肠黏膜,提高了直肠张力。弹力线表面摩擦力大,且套扎后可收紧线圈,可以持续、缓慢的收缩使套环内径不断缩小,对组织的套扎不会出现滑脱、溃疡面大、组织坏死不全、创面肉芽过度生长、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消痔灵的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和明矾,具有强烈的收敛、止血、凝固蛋白的作用。药液注入直肠黏膜下层和直肠周围间隙,通过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一方面是松弛的直肠黏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两侧直肠侧韧带、后方骶前筋膜)发生粘连固定;另一方面又可使松弛变软的直肠侧韧带因纤维化而得到加强,牵拉固定直肠,使其回复到原位[4]。弹力线套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是两种微创方法的有机结合,既不破坏直肠的解剖结构,且又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一次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是治疗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4):42-43.

    [2]骆川云,李刚,陈富军,等.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6):31-3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3-134.

    [4]俞立明,陆才福,张英,等.Ⅱ~Ⅲ度直肠脱垂的消痔灵注射疗效分析[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11(1):51-52.

    (收稿日期:2019-06-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