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
范文 | 魏冬梅 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与预算改革之间逐渐产生一些协调性问题。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应该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本文从预算编制原则入手,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部门预算改革发展的深入使得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生显著提升。在这种背景中,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原本的会计核算科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 (一)预算编制的原则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基于预算改革的预算编制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预算编制的绩效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将绩效考核制度应用在自身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通过对实际预算编制环节、预算执行环节的实际情况的监控和考核保证预算质量[1]。 2.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原则。这种原则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充分结合以往的数据资料,利用适宜的处理方法对收支与预算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合理控制。 3.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相关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考虑,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4.预算编制的政策性原则。这种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自身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将相应的政策作为应该遵循的首要内容。政策性原则的遵循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二)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通常被称为会计反映,它是指针对处于已经完成状态的会计主体的相关经济活动开展事后核算工作。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实际应用的会计核算形式。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从整体角度来讲,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容方面。 2.基础方面。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方面的特点是收付实现制度。 3.等式方面。等式同样是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主要区别。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式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这三项。 4.组成要素方面。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组成要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是由收入、支出、资产、净资产以及负债这几种预算会计要素组成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会计核算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在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会计核算科目设置问题。应用新的会计准则之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这种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方式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会计核算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3]。 2.资产反映问题。就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而言,其基础为收付实现制。虽然这种制度更加便于执行,但其核算数据处理方面的质量相对较差。应用这种制度通常会引发相应的资产数据失真问题,进而阻碍该单位后续成本核算工作的进行。 3.会计核算人员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应的工作人员。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整体情况来看,其整体业务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其工作效率、问题处理能力对会计核算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 (二)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方面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会计制度与部门项目支出的协调问题。在新会计制度中,其对拨出专款的规定为将拨出专款设置在项目支出科目之下,而部门项目支出对其要求为将其作为以完成某项特殊任务为目的一种项目支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对其统一化操作产生了阻碍作用[3]。 2.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支出的协调问题。基本建设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支出项目之一。该部分预算与会计制度之间的问题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进行产生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制度在这方面的要求为保证核算的独立性,而部门预算则要求按照统一标准完成编制工作。 三、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作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协调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财政收支预算平衡目的 对于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协调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有助于其资金分配、应用合理性的提升,其在保证预算编制实效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财政收支预算平衡目的。 (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之后,其财务收支情况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反映,其预算改革的应用对预算会计核算工作强化目的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财政资金使用率的提高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4]。 (三)提升自身职能履行水平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改革的协调会对其自身职能履行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调整传统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其财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合理问题是引发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传统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当监督管理机制变得更加实用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该机制对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进而减少会计核算账务调整的次数[5]。 (二)加设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 就具有对外披露性质的单位会计报告而言,可以通过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的加设实现会计核算与预算改革的统一目的。这种调整对策具有提升会计核算信息、预算执行信息协调程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质量、预算编制中相关要求的执行质量也会发生相应提升。 (三)促进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应用 为了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可以重视对人力资源角度的利用。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针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应用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就奖惩制度而言,可以将该制度的应用与员工年终奖、日常工作奖励等结合起来。如果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相对较高,则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或优先晋升资格等非物质奖励。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发生显著提升。就考核制度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该制度在会计核算工作与部门预算之间的应用结合起来。随着部门预算工作的逐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也会按照这个顺序和节奏逐渐跟随,这种制度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6]。 (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核算科目进行恰当调整 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化和精细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统一性原则完成自身预算核算科目的划分。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协调目的,还应该在会计核算中加设预算外资金,结合自身资产管理的加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结论 从发展效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已经对其发展质量产生了影响。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应用调整监督管理机制、调整预算核算科目等对策,实现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改革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协调目的的实现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甄彩.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3:180-190. [2]杨洪.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89-94. [3]李守军.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67-68. [4]尧晓华. 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表现[J]. 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03-204. [5]石长青.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8:62-64. [6]徐丽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0-11. (作者单位:卓资县十八台镇人民政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