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探究
范文

    陈娟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加大了企业物流的成本。通过采取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手段,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一些会计核算的问题。本篇文章基于此,首先简要介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分析其在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会计核算的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在企业经营占比越来越大,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加强会计核算的方式,能够明确涉及物流支出的各环节详细情况,根据相关信息来反映企业真实财务情况和现金流向。企业在财务部门,专门安排一位会计,对企业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支出和资金流动进行记录和监督,最大程度实现物流成本控制。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为了获取更大利润空间,企业通常有两种策略,即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人力损耗。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占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又出现了第三种策略,即通过物流成本控制,将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的环节进行调整,由此达到节省成本、增强竞争力的目的[1]。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掌握无效作业的情况,发现物流活动中的一些不合理部分,由此进行优化和调整。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够对生产的有效、无效运作进行划分,从根源上优化价值链。例如,在产品加工环节,对于不合理产品装卸和库存进行调整,促进物流资源利用最大化。

    通过物流会计核算,明确企业物流活动中,对于各项资源的使用率和頻次,基于节省成本的目标,展开针对性的管理,以最少的耗损实现最优经济效益,根本上减少装卸、存储的成本。通过成本核算,有效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进和生产中,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经营能力。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内容不完整

    企业物流产生费用的环节,主要在采购、生产、销售、退货以及废弃五个方面。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主要对这几个方面的花费进行核算,从而忽略了其他物流细节。例如,库存也是物流管理的一部分,它包括工人装卸和运输费用、电费、维修费、折旧费等。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项目,恰恰是库存的重要支出。同时,不同行业产生的物流成本也有所差异,在物流管理项目有所侧重,若是企业会计核算仅按照常规核算方法,会影响核算的完整性,造成成本控制失效[2]。

    (二)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

    部分企业由于物流会计核算制度不够明确,对于物流活动中的核算对象界定没有清晰的标准,因此产生的成本项目也归到不同的会计账户里。这样的财务设置,不利于会计体系集中管理、记录和监督。物理成本管理,通常是将销售、生产、退货等环节分别建立单独的核算项目,又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各核算项目的信息未能有效整合,使得物流成本控制完整性、效率性难以保证,若是发生问题,为资金流向追查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成本信息收集不完整

    物流成本计算通常将对外运输、仓储活动的成本计入其中,对于物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较少,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例如,在生产环节,只将工厂至仓库的运输成本计为生产成本;采购成本,也只是将材料运输至指定位置过程产生的成本计入核算范围;对于库存成本,仅仅是将成本计为财务成本。这种准确性低的核算方法,随着企业的物流成本增高,核算项目的成本也随之增高。对于仓库耗损,由于没有明确的信息收集要求,只能将相关支出计算为营业外支出。

    此外,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核算,缺乏统一性的标准,对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数据没有可供对比和参考的数据,不利于会计核算从其他企业汲取有益经验,改进自身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

    三、改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针对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核算主体不明确的情况,通过构建覆盖面更广,有清晰制度和流程指导的会计核算体系。有效划分成本支出的项目,有效整合各项成本信息,更适应企业的行业性质和经营特点,满足复杂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保证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

    1.建立覆盖面广的会计核算机制

    以完整、详细的工作机制,明确指出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标准流程,为会计人员提供清晰的制度指导,实现核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保证这项制度有效实行,建立岗位责任制,合理划分各岗位的责任,将工作人员的职能与担负责任相联系,在出现问题后能够找出责任主体。为了防止财会人员违法违规操作,建立监督责任制,强化财务部门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责任意识,对于下属操作错误,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借助这一工作机制,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严格落实各项核算工作,避免企业贪污和浪费现象,最大程度控制企业成本[3]。

    2.设置物流成本核算机构

    各个企业对于物流有不同的需要,需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物流成本核算机构,通过安排相应人数的专职会计,进行独立且专业化核算,为物流活动管理提供规范化的环境基础。同时,基于专门的核算机构设置独立核算项目,确保整个核算工作更加全面、集中,直观化地将核算项目罗列清楚,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核算机构实施步骤如下:(1)基于企业的物流活动,划分二级核算项目,如采购、生产、售后等项目,生成相应会计科目和账目;(2)基于二级核算项目,得出核算活动的支出明细,以此作为会计凭证;(3)根据会计账目,反映出经济业务信息。

    3.合理选取会计核算模式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物流需求,对于会计核算模式也需要集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对于规模小、业务量小,且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的企业而言,适宜采用二级物流成本核算,这种模式的管理成本低,方便财会人员上手,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核算情况。对于公司规模大,产生较大的业务资金量的企业,可运用会计软件或专门开发ERP系统,采用双轨制会计核算模式。这种核算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账簿,为管理层、财会人员提供更丰富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利于细节部分的成本控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但是这一方法的投入成本过高,只适用于有一定资金承受能力的企业。若是企业已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模式,那么建议采用单轨与双轨制,这一方法支持从物流成本信息提取有益信息,辅助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取会计核算模式,确保各项工作更准确、便捷,实现物流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细化物流成本核算项目

    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对物流成本信息中进行整理和分类,根据不同环节的产生的物流费用,设置预算线和帕累托最优原则,将各环节预算分配进相应项目,分块化的管理能够帮助财会人员明确资金来源和取向,通过它反映物流活动的发生内容以及成本信息。基于此,将物流成本信息向企业反馈从而获得正确判断和决策,有效监督物流成本控制,杜绝操作漏洞等问题。

    根据物流活动的性质,制定相应的单位成本标准,预测核算项目的支出情况,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预估企业在不同阶段、层面的物流成本情况。通过实际单位成本与标准比较,若是前者低于后者,则表明当前物流成本控制效率更低,很好地适应当前物流实际情况。

    (三)创新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物流活动也随之改变,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应对新的情况,那么需要创新原有的核算方法,以此保证获取的成本信息数据准确性。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配合会计软件,提高成本分析的效率,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避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运行混乱,在分项目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总账类科目,然后根据核算需求考虑是否下设一级核算账户。通过这样的设置,清晰反映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物流费用,然后将核算得到的信息计入相应明细科目。按照一定核算周期(年、月、周)账目信息,结合企业在周期内的经营情况,适当调整现金流量,确保资源有效利用。

    四、结论

    综合上述,不同企业对于物流需求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细化物流成本核算项目,最大程度降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其圆.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8 (28):111-112.

    [2]罗扬桦.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5):260.

    [3]冯莉.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8 (11):111-1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