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审计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探讨 |
范文 | 张永杰 赵丽芳 任高飞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设计方案和相关实施步骤,并提出了对审计案例教学优化的设想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资料室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率先推出并运用案例教学法。我国许多高校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也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勤动手勤思考的职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在审计课程中已经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总体而言,我国审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尚处于模仿和试验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在当前的审计案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审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讲授审计课程的教师仍需就案例教学法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以提升案例教学的运用效果,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审计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就审计案例教学法谈几点个人的经验与体会。 一、组建审计案例库 (一)当前审计案例存在的问题 运用审计案例教学法,首要前提是必须要有好的审计案例。但当前我国案例教学中运用的审计案例还很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相脱节 目前许多审计案例是由教师自己“创造”出来的。由于教师主观上想采用案例教学法,又苦于没有案例,而且教师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因此,只好闭门造车,凭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会计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审计案例。这种案例往往太过于理论化,与审计实际工作严重脱节。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到社会实践中不能迅速上岗。 2大多数案例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性 由于许多案例的设计,只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个重点或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设计的,因此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一阅读完案例,基本就可猜测到答案,无须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这种案例无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审计工作只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运用到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需要经过复杂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缺乏综合性,过于简单的审计案例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3审计案例与教材内容不配套 审计教学离不开审计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法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概念和掌握审计理论。案例必须要反映一定的审计理论,学生必须运用审计理论才能对案例进行分析。但当前许多审计案例只是会计纠错题的翻版,与审计理论相脱节,学生不需掌握多少审计知识,也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无法促进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另外也很难找到与整个审计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综合案例。 (二)案例的设计及审计案例库的组建方法 由于审计案例的以上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及效果。因此,尽快设计出好的案例和组建大量的审计案例库是目前提升审计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审计案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及几个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审计实践,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同时要能反映审计理论,以促进学生在了解审计实务的同时学好审计理论。(2)典型性原则。审计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反映社会经济中的典型问题,针对中国当前的热点会计与审计问题而设计,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终身受用的效果。(3)实用性原则。审计案例必须适用于教学的需要,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如审计案例要能引人深思,启迪思想,答案不能唯一,能与教材内容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并用大小合适。能在一两节课内完成案例分析等。审计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审计案例,组建审计案例库是进行审计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库的组建方法:(1)教师参与并深入审计实务工作,从审计实务工作中搜集资料,编成案例。(2)从国内外的审计书籍中寻找案例。但要注意国外的案例有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要排除,而国内的案例有些过时的也要排除。(3)开展校际交流,教师之间相互交换案例。(4)寻求审计实务工作者的帮助,共同研究编制案例。(5)从报纸、网络、影视等资料寻找一些社会经济案件,编成案例。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设计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设计 讲授教学是指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对审计概念、理论、原理、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而案例教学是指主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审计实务工作,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两者各有优点,不可相互替代。那种全面否定讲授教学,认为只要案例教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审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两者的关系,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应做到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一般而言,教师应先进行讲授教学,让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再开展案例教学,学生才可运用审计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应交叉进行,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二)案例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的关系 审计实践教学中包括审计实验教学和审计社会实践。审计案例教学不同于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它们对于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均有作用,但它们又各有优点,相互之间不可完全替代。在审计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也不能完全排除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与试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采用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有必要的。 对于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其他实践教学的设计应在寒假或暑假备课时作好,审计教师应从整体上来进行设计,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审计案例教学的步骤一般包括:动员学生、布置案例、学生个人分析、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教师讲评和撰写报告等。 (一)动员学生 教师在准备采用案例教学法前,应先发动学生,讲明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指明案例教学的步骤及在每一步骤中学生应怎么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案例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做好动员工作。当然,如果已经成功实施了多次案例教学,学生已适应和习惯案例教学程序,那么动员工作就没必要了。 (二)布置案例 教师应提前把审计案例印发给学生,包括案例背景资料,案例的主要分析内容 以及教师提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提前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案例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提前的时间,一般而言,应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案例。 (三)学生个人分析案例 在正式上案例课之前,学生应仔细阅读案例,运用所学审计理论及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审计案例,回答案例问题。这一过程一般应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无法直接分析出来并获得问题的答案,就应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寻求答案,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独立分析完后,应写出个人的分析报告或问题答案。 (四)分组讨论 在学生个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对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加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一般应有固定性,使每组内的学生相互熟悉和了解,也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小组讨论和下一步的课堂辩论营造良好的气氛,建立情感基础。当然也可以将具有同一观点的学生分为一个组,这样使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识,并便于下一步的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可以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前进行。 (五)课堂辩论 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对案例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这时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辩论。首先应由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本组讨论后形成的主要观点。然后针对各组的不同观点由学生展开自由辩论。教师不应参与辩论,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维持好辩论秩序,让持各种观点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要控制好辩论的热度。既要使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辩论,又要注意防止学生过于争强好胜、蛮不讲理,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论的方向,防止钻牛角尖,适时地进行提问和制止一些明显的偏离主题的辩论。 (六)教师讲评 在课堂辩论中,各种观点已表达清楚后,课堂辩论就基本结束,这时就由教师来进行讲评。讲评时要针对学生辩论的不同观点和论证做出不同的评价。对于正确的观点,应进行表扬;对于有争论的观点,应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从更深层次来进行分析。教师的讲评有时不必给出标准答案,讲评后可再进一步提些问题,让学生课后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 (七)撰写报告 在经过课堂辩论及教师讲评后,学生应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应对这些案例有了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在些基础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有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 四、审计案例教学的优化 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继续努力加以改进。如何优化审计案例教学?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一)建设案例室 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大多仍在传统的教室中进行,但教室的设备及布局只适用于传统的讲授教学,不大适用于案例教学,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建设专门适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室是有必要的。首先,案例室要有多媒体设备,便于案例的展示。例如凭证、账簿或图表的展示,要有话筒便于开展辩论;其次,案例室的桌椅应分几片,便于各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案例室中间有演讲台,各组应相向而坐,从而便于发言和开展辩论。如果由于条件所限暂时不能建立案例室的学校,在上案例课时,可在原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增添设备或改变教室布局,形成临时案例室。 (二)建设案例教学资料室 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类似于阅览室。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包括国内外各个层次、各个观点、各种主要资料和文献。资料不要求多,但要求全面,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一个专门用于学生查取审计资料的小资料室。资料室内有桌椅,学生可坐下来阅读,资料室内的资料应不允许外借。这样的资料室比图书馆更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1资料具有专业性,便于学生查找。 图书馆资料太多,不便于查找,而资料室的资料是全部与审计有关的,可以迅速查找到所需资料。 2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全班同学可同时进入资料室,一边查找资料,一边进行讨论。由于资料是不允许外借的,所以资料室内的同学才有共同的时间,共同的地点进行讨论,而在图书馆这是无法实现的。 3有利于搜集和补充案例资料 教师可在审计案例资料室内搜集和补充案例资料。如新收集的审计案例可放入其中,再如上一届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报告可放入其中,便于下一届学生参考。也可将教师对审计案例教学运用的心得体会放入其中,便于新教师学习和掌握审计案例教学法。 (三)增加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 许多讲授审计课程的教师缺少审计实践经验,这是审计案例教学不能顺利实施或实施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审计实践活动,增加审计实践经验,对于促进审计案例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审计教师应增强实践意识,主动与社会接触,不能关起门来搞案例教学。作为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上岗速度快的审计人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