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重塑的路径探析 |
范文 | 徐璐 张婕 摘 要:在技术迅速发展与知识不断革新的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深度介入教育领域,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和整合信息技术也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信息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包括来自教育观、人才观、师生观的革新,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提高。本文研究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角色重塑路径,内容包括: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始终保持自我革新的态度和意识,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尝试开发多元化教学方式,让新技术的运用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 作者简介:徐璐,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张婕,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115-02 当代世界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移动技术迅速普及。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40%的人口正在使用互联网,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日常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公民自由表达创造了更多机会和渠道;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和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今天,教育也不是一座孤岛。教育信息化使教育活动中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教育目的、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课堂生态等。尤其是信息技术学深度融合学科课程,使“教与学”发生了深刻变革。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教育信息化发展重心从早期以“物”(如硬件设备、网络、课程资源等)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教师、学生)为中心。因此,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亟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其角色和功能的转变,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数字国民”。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角色面临的挑战 1.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尊师重教是我国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教师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输出者,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教育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然而,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都铸上信息时代的“烙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资源扩大。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来源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定位被进一步瓦解,师生关系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 2.教师信息技能提高滞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助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并在实践中确立了其快速、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十二五”以来,“三通两平台”工程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和应用发展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了以“班班通”资源平台为核心,依托云服务平台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课堂。然而,尽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教学彼此隔离的现象依然存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仍然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有待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软件硬件更新速度较快、教育技术手段革新较快、教学资源更新呈几何增长、对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不足等原因,教师运用和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动力不足,这也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掣肘。 二、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角色的重塑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界定教师职能、重构教师角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1.打破思维定式,转变角色功能。首先,转变人才培养目标。1972年的《富尔报告》在论述传统教育系统受到挑战时,提出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尽管学校是学习系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学校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面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终身学习平台。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功能。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影響了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现代教学理论提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对信息化时代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因此,教师需转变传统“权威角色”,丰富角色内涵,以更民主、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学习、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实现从“教师”走向“导师”的功能转变。现代教师更多的是扮演课程组织者、活动开发者、指导者、学生伙伴等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信息整合、实践探索、批判和创新来实现学习目标。再次,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定位。当前,我国改革教育已进入深水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为解决城乡儿童“数字鸿沟”(资源共享与应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师既是改革的力量,亦是改革的对象。教师应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战略意义,拥抱技术而非抵触技术,主动创设技术融入的情境,让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自我革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首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型社会,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界限没有严格界限,更多的是二者并存。对于教育者而言,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还需教师重视“学习者”的角色,始终保持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探究、自我革新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学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生成知识的学生”。其次,隨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对新技术的掌握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师核心能力之一。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教师准备和专业发展的思路,一是将信息化教学的专门化知识融合于教师预备项目的所有其他类课程中;二是专业学习和发展项目应向支持和发展教师身份转变,促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成长为技术的熟练使用者、创造和合作的问题解决者、具有适应性和社会意识的专家。作为在职教师,除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拓充专业知识素养外,还需跨越技术鸿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加强信息技术、数据技术、云技术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成为既具备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 3.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面临重大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或手段,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介入,教师还需进一步创设信息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空间,将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教学策略与多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拓展包括MOOC、翻转课堂、泛在学习在内的多种形式,形成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际电联. 2014年的世界:情况和数据[R].日内瓦:国际电联,2013. [2] 丁钢. 基于技术的教学:如何重新定位教师角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3).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 [4]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评论,2010,(1). [5] 赵建华,蒋银健,姚鹏阁,等.为未来做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 责任编辑 程 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