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及规避 |
范文 | 石立敏 【摘要】 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促进企业发展,但风险也是存在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健全法律制度与社会信用体系等方法控制风险。 【关键词】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规避 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如果运用得当,担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运营风险,使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方担保人同时实现多赢。与一般保证人提供的担保相比,由上市公司提供的担保,因担保人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发展前景和安全稳定的特质而易为银行等债权人所接受。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上市公司运营活动并不规范,给其经营业绩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财务出现危机,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因担保行为而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产生原因分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兴起,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关注。1970年,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George.A.Akerlof提出了以强调市场交易中诚信的重要性为重点的经济模型——旧车市场模型,说明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以及解决不对称信息的一些经济机制,并指出担保就是消除不对称信息的有效机制之一。在担保过程中,被担保者比担保者更清楚自己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他们不仅在还款概率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对其自身的素质和所选项目的预期收益、生产销售和偿还贷款的能力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而担保者却无法准确知道被担保企业的预期收益和还款概率,如果被担保人在这种担保行为前隐瞒自己掌握的信息或利用对方不知情来作出有利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逆向选择行为。这种逆向选择行为会增加贷款的违约风险。如果被担保人将不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收益和机会进行比较,并得出不偿还贷款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借款人选择战略性的不偿还政策,这种行为是一种败德行为,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道德风险,对担保企业来说是一种代偿风险。 二、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风险分析 正常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有利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担保双方扩大其融资能力,而且还可以降低担保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互保,一方面可以使担保各方都具有双重身份,对担保人的履约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进而降低担保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而提高了担保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担保风险。但是不当或非理性的担保行为则会产生相当大的风险。目前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一)被担保人的信用风险或称道德风险 担保问题从根本上是信用问题。当前我国诚信建设处于较低水平,社会缺乏诚信机制,尤其是部份上市公司的信用意识薄弱,为得到一笔贷款担保,主要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等弄虚作假手段千方百计骗得担保,为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带来了巨大风险。目前,社会的信用问题还较严重,银行向企业放出借贷资金时,非常希望有上市公司做担保,这无形中使得银行的借贷风险转移到上市公司的担保风险上,导致一大批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好的公司在无奈中陷入担保漩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应该让企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目前,除了上市、发债和贷款外,企业的其它融资渠道几乎很少,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不同的企业有更多的筹资渠道,以减少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降低担保带来的风险。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受被担保者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受保者素质和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经营者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经营思想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较低的经营者素质导致了中小企业脆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当前买方市场下,市场竞争升级为品牌竞争,上市公司为技术含量差、科技人员缺乏,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的企业提供担保,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担保风险大增。 2.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信用不受重视,以至于目前社会信用体制仍然不健全,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淡薄,正常的信用关系被扭曲。我国企业面广、量大,就整体而言,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严格的惩罚制度,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呈日益恶化的趋势。信用等级高低是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和整体信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 A 级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企业在 B 级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够不上商业银行认可的信用等级。如此差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企业信用水平,给上市公司信用担保带来了潜在风险。 3.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不仅上市公司之间而且的有非上市公司也利用自己的资金与技术优势介入竞争。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市场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有时甚至就是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 4.“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绩差公司经营效益较差,得到了担保,其还款压力和努力还款程度降低。为了获取更多的贷款和担保支持,有的受保企业通过采取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实重要情况的手段骗取贷款和担保;或在取得贷款以后,改变贷款合同规定的用途,违规使用资金,担保风险进而增大。另外,由于有的受保者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容易把握,这样担保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担保的潜在风险。 (二)担保实质风险 担保实质风险是指在担保活动中各种有形实质性风险因素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被担保企业、担保企业与商业银行。风险大小取决于担保企业的担保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担保贷款管理制度是否已建立、是否完善以及执行情况如何以及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等。 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对外担保具体情况来看,担保行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加大了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对上市公司担保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则会阻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造成我国上市对外担保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以下应对措施的建议。 (一)健全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减少违规担保 由于我国担保体系还不发达,信用缺失,而担保又是银行分散风险最重要的手段,使得担保行为和风险过度集中在上市公司身上。所以为了减轻上市公司成为担保提供者的负担,应健全我国的担保体系。 1.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担保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因而健全担保行业的风险补偿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补偿应当包括内补和外补两个方面:内补主要靠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外部以财政补贴为主,以免征担保机构营业税、所得税为辅。 2.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体制,为担保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包括对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的监管。 3.增加担保机构信息沟通渠道。目前,我国担保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的渠道不畅,虽然成立了 “中国担保业联盟”,但由于各种原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为此,应建立全国性的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中国担保业协会,作为联结政府和担保机构的桥梁。 (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超额担保余额 为了降低担保风险在业绩差的公司中积聚,就要相应地增加公司筹集资金的方式。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更多的是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和股市筹资,其他的融资渠道几乎很少。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不同的企业有更多的筹资渠道,减少业绩差的公司通过对外担保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的行为,降低担保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市场一般规模较大,有的甚至超过国债规模。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债券市场的充分发展对于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以债券市场为主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结构的内在稳定性,带来较高的市场效率。为此当前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一方面增加企业债券品种,拓展企业的融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通过市场约束发债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将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另外,租赁也是一个比较新的融资工具,租赁可以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资金,发挥与银行中长期贷款相同的作用,相比之下,还具有手段简单、表外融资、减少资金占用等优势,其门槛较低,对规模小、流动资金少的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 (三)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序 上市公司为了从内部控制对外担保风险,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担保授权审批程序和规章管理制度,规范对外担保决策的操作程序,使内部组织机构之间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杜绝行政命令担保和人情担保。严格按照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防止内部人利用职权通过对外担保谋取私利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担保审批程序上,既要保证担保审批人员的独立性,又要保证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不能让对外担保成为大股东的圈钱手段。 (四)加强银行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外部监督作用 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提供贷款的一方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激励银行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过程中发挥控制风险的作用,有必要对银行在担保贷款风险管理中的责任进行相应的规定,使其承担由于放松对贷款风险的调查评估和忽视放款后的监督所造成的违约损失,提高银行控制担保风险的积极性。要加强金融机构的信贷内控机制建设,形成调查、审查、检查之间的有效制约。还要加强金融机构的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审查贷款担保的时候,银行负有对担保人和被担保人资信情况实施全面调查的责任。除银行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监管协作外,各银行之间、银行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加强信息的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公司滥用担保、恶意骗贷;银行与担保上市公司之间也应经常沟通,加强对被担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建立共同防范风险的平台。 (五)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造成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信息披露的不规范,还容易产生内幕交易,造成公司内幕人士的“信息优势”,产生哄抬股价或刻意打压股价以牟取暴利的事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就是要鼓励全面信息披露和信息追踪披露。这一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投资者获得全面信息的知情权,努力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另一方面,可将各种可能危及公司利益、股东权益的事件和现象遏制在“苗头”中,提高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上市公司和股市运行的约束力度。这类举措极大地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建设,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利,最终使整体经济发展受益。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因此,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信息披露工作则是这一工程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小年,郑仁满.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与对外信用担保[J].金融研究,2005(4). [2] 薛爽,王鹏.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J].会计研究,2004(3). [3] 郑海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分析—基于啤酒花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4] 李亚如.筹资与担保控制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