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范文

    万家川 罗红

    【关键词】四肢联动;运动疗法;运动功能;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存活者中多数会留有严重的功能障碍,脑损伤后会因长时间运动不足导致肌肉退行性病变、关节活动受限及组织粘连等一系列并发症。脑卒中后所导致患者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和带来不便。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和运动能力的恢復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主要对比四肢联动结合运动疗法训练的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入院的脑卒中病人共40例,采用住院的床号的单双号将4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20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5.56±13.58,病程30.77±25.77d。治疗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7.14±13.45,病程38.27±27.2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首次发病,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变标准,并知情同意此次治疗安排。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心肺疾病患者、有严重认知、失语症患者、不能完成训练或无法配合的患者。

    1.2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①床上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翻身训练、单桥),主要是增强躯干的核心力量及偏瘫肢体下肢的肌力。②转移训练,教患者如何翻身、患肢卧位、由坐到站训练及床至轮椅转移等。床上的翻身训练主要是为了预防压疮,患侧肢体卧位可以促进患侧肢体的本体感觉恢复。③感觉统合训练及单腿负重训练,患肢上肢肱三头肌弹力带训练,采用Bobath握手带动患肢做加强肱三头肌肌力的屈伸训练。⑤步行训练:平衡杠内实施跨步训练、上下楼梯训练。⑥最后进行理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和针灸治疗。每天训练1次20分钟,每周6次。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四肢联动训练(美国Step公司,型号:T5XR)。具体康复方法:(1)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的躯干直立,损伤侧的肢体由健康一侧的肢体推动,四肢轮流做屈伸训练。当上半身屈伸时,下肢做与骑自行车相似的蹬踏动作,以增加患者的肢体感觉。(2)上述动作达到一定质量肌力达到三级时,对(1)采取措施做相反的动作。由患侧带动健侧。(3)完成上述措施后,病人可以旋转躯干,从左到右摆动和保护,调节仪器的长度,使身体以更大的角度旋转,刺激本体感觉输入。(4)如果病人能够达到更广泛的训练范围,还可以增加关节运动次数、机身旋转、下肢弯曲和延长时间。在练习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注意病人的安全。如果有轻微不适,如胸闷、头晕,立即停止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时长和方法一致。每天20min,每周6天,持续四周。训练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训练强度由1~10种强度选择,患者最开始由4开始,如果患者感觉轻松则适当增加强度,在训练期间如果感到疲劳则适当休息

    1.3评定方法运动功能评定由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与步行功能三部分组成。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量表;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由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每次评定都由同一位治疗师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后的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步行功能评定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步行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脑损伤后运动系统失去高级神经中枢的精确调控而表现为低级神经中枢所控制的低级的、广泛的、不精确的运动模式和姿势反射,如脑干广泛控制的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强、联合反射等。脑卒中偏瘫的运动障碍是影响患者功能改善的重要部分。康复实践中通过各种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和保全患者的运动功能。

    四肢联动训练应该属于运动再学习技术,强调整体动作模式训练,综合反馈刺激提高中枢神经水平。区别于早起神经康复的易化技术,国外五、六十年代广泛使用易化技术,主要包含Rood技术,Bobath技术和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易化技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神经链的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获得正确的动作输出。但易化技术强调周围神经,而对于改善患者实际生活需求方面训练不足,运动再学习技术结合今年来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理论,以整体实际功能为导向,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科学进行运动学习,整体控制身体各个环节,改善患者运动障碍。

    本研究中设计的四肢联动训练方案使患者在零级肌力基础上逐渐加强,即是肌力训练也是心肺耐力训练。通过整体动作模式的调节和控制,预防错误动作模式的产生,如下肢屈伸运动伸直位时,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避免下肢不稳定偏差。手部握套主要是作用固定手的抓握功能,可以调节扶手长度,可促进患者早期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屈伸训练。使上肢和下肢同时运动的协调运动设备可以增强背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强核心力量,恢复躯干的稳定性。

    四肢联动训练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健侧的上肢或下肢都可带动患侧上、下肢,充分调动了患者主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可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和恢复,并且不会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增强躯干周围的肌肉力量,包括腹肌、髋部肌群等,肌肉力量增强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同时上、下肢做相反的屈伸模式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改善患肢各关节活动范围。在训练协调性方面有其优势,通过在四肢联动上面做躯干的左右前后旋转训练,可以增强患者躯干稳定性提高腰背部肌肉力量,患者可逐步完成健侧、患侧卧位及床到轮椅转移和独立站起坐下,大大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家属配合治疗。在整体训练中,四肢联动训练时可以将躯干、骨盆及四肢作为整体进行强化训练躯干核心肌群的肌肉力量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同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下肢相关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牵伸,本体感觉不断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环路中不断加强,通过反馈刺激建立正确的神经模式建立,改善中枢神经机能。四肢联动训练1~10的强度进步训练,可以渗透于康复治疗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肌力、损伤级别,均可设置相应的训练强度。正因为此特性,四肢联动可以作为偏瘫患者心肺耐力评估指标。4结论

    综上所述,四肢联动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和正确动作模式的建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