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
范文 | 苏庆国 彭文民 郑丽果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本文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了乡村振兴的 主要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 战略 城乡融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 12月 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这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政策部署,是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新举措,为构建新时代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推进“乡村振兴”,是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对推动城乡关系一体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农业的地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到城市,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增多,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必然进一步导致农村的落后和衰退,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国家政策引领,鼓励更多资金、技术流转乡村,促进城市和乡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均等化,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部分地区依然滞后不前,是全面建成小康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薄弱因素。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城乡存在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消除农村发展的短板,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1] 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变化来看,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农业不再局限传统生产要素,新增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等要素日渐强劲。农村不再局限原始传统,新农村建设,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民不再局限于往城里跑,创业农民逐渐富裕了,留在农村发展机会大大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准确定位,是国家对城乡关系发展的重大思维调整。[2] 2 正确认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城乡关系的变化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和乡村必将从最初的分离和对立最终实现融合统一。推动乡村振兴道路,强调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对城乡关系不断深化和升华的最新理论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体现了我们党对城乡关系变化趋势的深刻认识,以及城乡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更加强调国家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乡发展的有机联系,把未来乡村发展与城镇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不再局限于从乡村本身思考乡村的发展问题,体现了党的城乡关系发展思路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再到“城鄉一体”,最终到“城乡融合”的根本转变,这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思路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 按照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必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城乡相互融合。通过城乡相互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进而通过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的速度。我们要根据乡村与城镇的发展规律,发挥二者各自的资源要素,实现城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国城乡现实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法律,推动城乡互动,发挥城市反哺农村能力,提升乡村发展的内在吸引力,使乡村在发展中提升功能,获得振兴,实现城乡发展融合推进。 3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脚踏实地、满怀希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6ZZ004)。 3.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在乡村振兴的“七条道路”之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城乡融合既是乡村振兴之路,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城乡之间是否做到了融合,是否在往融合的方向努力,也是检验其他六条道路开展得如何的一个重要尺度。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新时代乡村发展重大机遇,但由于乡村本身的力量有限,很难完成,所以还需要城市工业化资源的大力支持。我们要顺应国家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有重点地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逐渐实现农村均衡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健康乡村,逐步完善城乡发展一体的全覆盖体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放开农民落户城市条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协同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动、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公正平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一致、城乡居民收入均衡提高、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布局和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推进。[3] 3.2坚持从我国乡村实际出发 我国乡镇农村地域辽阔,分布极为广泛,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且各地的基础不同。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循序渐进为方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分析乡村之间的差异性,准确把握现有的存在基础,合理推断出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甩开膀子加油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既不搞形式主义,也不能照抄照搬,搞一刀切。要根据乡村现状、地域特色、乡土人情、发展要求,实现内涵式开发利用,既要体现农村特点的乡土味道,又要展现乡村风貌,留得下青山绿水,记得下乡愁滋味。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整体布局,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约束性、可行性。 3.3必须以改革为根本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要以乡村振兴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乡村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深化改革成果的协调性、一致性。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维护农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不滑落,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再延长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期 30年不变,逐步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完善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有效配置土地资源。[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摸准集体家底,划定集体成员资格,保障农民集体财产权益;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分类整理各钟资源要素及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壮大集体经济。[5]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企业、信息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能力,鼓励进行内容丰富、规模适度地发展经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服务、资金入股等,坚持走主体多元、模式多样的融合、共享、开放发展路径。 3.4加强人才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定要把现有农村各级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要通过提高素质、提供平台、优化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第一,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的工作队伍,宣传党的十九大方针政策,提高指导服务乡村振兴的本领。拓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干部的来源渠道,把懂农业、爱农民、愿意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任人唯贤,打通实绩优秀干部的提拔上升渠道,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第二,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增强农民主体自觉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风尚,遵守村规民约,扬善惩恶,发挥正能量,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三,鼓励更多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向农村,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参考文献: [1]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2] 张晖 .深刻把握乡村振兴道路的中国特色 [N].长江日报,2018-03- 01. [3] 韩俊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J].时事报告 (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8 (2):98-112. [4] 张红宇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8-02-26(07). [5] 韩长赋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N].人民日报,2017-12-11( 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