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媒体时代羌族语言传承的策略研究
范文

    邱广宏+竹梓萱+廖芮

    【摘 要】羌族语言是中华民族丰富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传承和保护羌族语言,在5.12地震之后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自媒体时代为羌族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传播渠道。本文主要从羌族语言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探讨羌族语言发展传承的策略,促进羌族语言的使用和传承。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上的更新与发展。从技术上看,自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1]从内容上来看,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看,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因此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超时空性。

    【关键词】自媒体;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化;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H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212-02

    一、当前羌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分析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强势语言的影响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羌人被逐渐“汉化”,使用羌语的人口大大减少,加之羌语使用范围有限,而且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因而羌语言文化需靠会羌语的长者、通晓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口授身传来传承。

    5·12大地震中,大量通晓羌语、历史文化的羌人遇难,加剧了羌语言传承困难。以受灾严重的北川县为例,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约10万羌人有3万左右在地震中遇难)在地震中,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无一幸免,大量研究羌文化的知名专家在地震中遇难。茂县(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一名羌族学者黄成龙(音)说:“羌族人受灾是最严重的,羌族文化在地震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成为绝响。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可能从中国消失。地震不仅减少了羌族人口,很多人灾后重建期间会从山区搬到大城市居住,这将给保护羌族文化带来巨大困难。”

    地震后,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2015年8月,北川教体局组织编写了近三年的《羌族语言文字》读本,开始进入北川县中小学课堂。但由于其传播范围小,自身局限大,得到的效果不佳,不能将羌语言文化准确完整地保存下来。

    二、自媒体时代为羌族语言的传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自媒体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新媒体,具体含义指的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访问网络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身的新闻或者分享个人的真实看法、生活片段的即时传播方式。正因为自媒体的这种实时性和对使用者的低门槛要求,使得自媒体更多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现在会说羌语的人少之又少,又多为老人,他们几乎不会用自媒体交流,更重要的是由于羌族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虽已有创建羌族文字的相关机构,但羌语文字软件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并不成熟,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统一的编码字符集、字型和统一的键盘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难以通过文字进行传播,使用率低。这些都给羌语的传承带来了很大阻碍。

    虽然自媒体的发展使得羌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自媒体也为其提供了机遇。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打破了民族界限,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自媒体以其虚拟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得促进羌语文化传播具有可行性。对于使用人口越来越少的羌语言,在自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其语言文字数字化,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等能够使用的媒介语言,二者有机地结合,就会促进羌语在当地的使用和传播,加深羌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从而促进羌人对本民族语言自觉地保护和传承。

    三、自媒体时代羌语的传承策略

    1.建立羌族语言的有声数据库

    随着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与积累,以及现代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有声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使得建立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具有可行性。目前国家语委正致力于建设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2]“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也包括方言和地方普通话)记录下来,归档建库,永久保存”。对于仅有少数人会说甚至濒临消亡的羌语而言,有声数据库是很好的实现羌语言生态记录,保存羌语言最有效、科学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笔录方式,利用现代录音设备采集有声语料可以避免因笔录和人工记录带来的误差,最大限度地记录并确保语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数据信息的损耗,实现对羌语言生态的保存。再结合自媒体平台建立统一的管理和使用标准,通过音频、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构建有声数据库的信息网络,在数字媒体条件下传播羌语言的精神内涵,实现在保护中传承。

    2.羌族语言文献出版数字化

    自媒体时代各类语言文献出版借助网络、移动终端、阅读软件等发展迅速,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的数字化储存和进行网络化服务是我国民族语言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已取得了辉煌成果,各民族致力于开发独具民族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如《蒙文书目机读目录数据库》《纳西东巴文数据库》《羌族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以此為例,将羌语言文字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即时通信等进行羌语言文字的传播。结合自媒体搭建的公众平台建立强大的数字共享数据库,同时建立网上主页,与其他各类数字图书馆形成互动链接,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检索与共享,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向受众公开提供信息服务,有助于优化羌语言文献资源,实现文献信息网络融合,最终实现阅读终端的数字化,为保护和传承以及从事羌语言文化研究的人员提供更为准确、快捷的信息渠道。

    3.实现羌族地区数字电视等多语言多字幕的播出

    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少数民族卫视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羌族地区没有相应的羌语卫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汉语节目,缺乏民族特色,加之卫视节目制作成本高,耗时长,收视率低,不利于羌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但利用自媒体搭建的公众平台在互联网、移动终端、各种即时通信软件播出事先录制好的以羌语为主要语言的微电影、纪录片、歌舞片等节目,通过受众的转发与评论形成“爆炸式”传播,有利于羌语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此外还可以通过用羌语言文字出版的书籍报刊等文化设施提升羌语言文化的传播力度,促进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

    四、自媒体时代传承羌族语言的未来发展

    1.以自媒体为媒介进行羌族语言的传播更具有针对性

    微博和微信是web2.0时代的创造性产物,如果得到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那么随着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和网上检索功能的发展和完善,以羌语言为媒介载体的微博和微信,便可利用其传播特点有选择地为一个或多个受众进行信息传播,受众有目的性地选择和订阅信息、有针对性地接受并传播信息,这种双向并具有互动性的交流有利于促进羌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优化,加强羌语言的应用,从而扩大受众群。

    2.缩小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空间感”、增强民族语言文字的生命力

    web2.0时代,微博和微信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整合各类通信工具,增强用户使用黏性度。碎片化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这种媒介环境有利于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动,从而缩小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空间感”,增強民族语言的生命力。尤其对于地处偏远、信息传输相对落后的羌族山区来说,利用自媒体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传播,更重要的是,微信支持语音功能,这样对于本身没有文字记载的羌语而言,有声语料可以实时、准确地传播、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减少了保护和传承以及从事羌语言文化研究人员调查和搜集偏远地区语音资料的不便。

    3.依托自媒体促进羌族语言文字的传播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播,也会促进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依托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出版等自媒体的羌族文化产业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以云南“德宏·陇川目瑙纵歌狂欢活动”为例,在微博的影响下,受众迅速增加,活动也因此升级为“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同理,羌族的羌谣、羌笛、口弦、沙朗等也可以借鉴此种方式,运用自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推广和传播。同时,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变得更加平民化,因其技术要求不高,篇幅较短利于网络传播,那么以微电影为媒介宣传羌族语言文化,拍摄以羌语言文化为主体的微电影,并在各大视频网站播放,通过广大网民的观看、评论、转发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原生态风光,促进羌语言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羌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的机遇。结合羌族语言文化传承的现状运和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运用各种现代设备,加快羌语的文字创建工作以此推进羌语言文字的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建立羌语有声数据库,优化羌语言文献资源,融入“云朵上的民族”的文化语言特色,依托自媒体的各种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提高羌语交流的有效性和生命力,促进羌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实现生态地保存和记录羌语言文化,达到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98.

    [2]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J].中国语文,2010(4):356-3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