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政策执行中的群众路线分析 |
范文 | 刘中怀 摘要:政策学中,政策的执行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想要实现政策发展目标,就需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但由于政策本身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政策的执行出现一定偏差,影响了既定目标的完成。本文主要通过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做相应的文献梳理,找出政策执行中的群众路线逻辑,并加以重点分析,寻找解决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政策执行 内外因素 群众路线 过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政策执行都是政策学当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大部分学者却没有把政策执行当成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甚至有些边缘的感觉,因此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现在流行的基于西方的政策执行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政策执行现状还难以全面勾勒和深入了解,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我国的政策执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基于党和群众关系下的群众路线逻辑建立和进行的,因此加强群众路线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有效促进各类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学者佩莱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在1973年发表了《执行:联邦计划在奥克兰的落空》,这个报告发出之后,在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领域逐渐掀起了一股对于政策执行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热潮,逐渐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开始研究政策执行,从上而下、从下而上、工具的选择、网络模式等综合途径,也提出了不同的执行理论,例如说深化理论、系统理论、交易理论、管理论、因果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等。在研究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政策执行模型,例如博弈模型、综合模型、系统模型、循环模型以及过程模型等,产生的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公共政策执行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和研究依据。 根据在西方研究中得出的政策执行理论,形成了一种合理合法的管理制度,职能分工、权责明确、权力分层、统一指挥,这属于非常理想化的政策执行体制和组织运作体制,有利于提升各项政策的执行效能。[1]但是目前我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客观问题,例如机构重叠和职能交错等结构和功能问题,这对于政策执行效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执行效率在某些领域也是相当高的,甚至要比一部分行政组织合理化的发达国家在政策执行力度上还有贯彻力。这就说明中国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即拥有党政机构的正规组织进行有效的促进,但是更有群众路线机制的帮助和推动,有效提升了政策执行的贯彻力度。可见在政策执行当中贯穿群众路线,是我国政策执行的一大特点。 跟西方国家相比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的责任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说明了想要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就需要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并能够选择更好的干部来执行和落实。中国政策落实除了包含有政党制度、政治体制自身具备的话语体系以及运行逻辑之外,还需要包含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民主集中制度的组织体制。可以说对于政策执行中的群众路线不能充分理解,自然也就难以理解我国政策的执行过程。 2 文献梳理 把政策执行跟群众路线有机联系在一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69年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在他提交的一份报告当中提到了群众路线的中国政策过程独特性。哈里哈丁认为政策制定模式当中具备的群众路线,其中涵盖了政策信息的收集、问题的选择、方案的形成以及政策的确定和执行等全过程。[2]王绍光也认为如果单纯的使用西方的模式来硬套中国的群众路线,是难以把握中国政策执行精髓的,在群众路线的决策模式当中,其中并不存在非常清晰地决策阶段,而群众路线模式的首要条件就是决策者自身需要具备群众观点,这个观点必须要在具体的决策形成之前就要具备,并且还需要通过跟群众的互动交流来不断的深化和加强。群众路线模式对群众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更加重视,要求需要形成非常密切的干群关系。决策者并不是拍板者,而是能够结合群众的意见,在群众行动考察中查看意见是否正确,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 政策执行中群众路线的具体落实方法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政策和策略就是党的生命,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同志都需要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注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从某种角度来说,群众路线是完成党和政府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完成实际任务,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动员群众,能够有效创造中国共产党理论,这也是具备我国优良传统的政治优势之一。目前在我国的政策执行实践过程中,包含有上层推动、试验示范、动员说服、全面实施以及协调监控几个重要过程。 3.1先锋队与上层推动 作为领导者的党员干部以及群众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虽然都属于执行的主体,互相之间缺一不可,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群众的作用相比起来要更加抽象化,而领导者起到的主导作用往往要更加的明显。根据列宁主义的先锋队建党理论,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党的领导人需要不断的约束和训练干部,党的干部则需要组织和训练群众,从而能够把政策的落实推行成为带动广大群众和领导者启发的重要过程。[3]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一般都表现为上层推动,也就是最高领导人首先自己来负责政策的具体落实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上层推动一般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方面就是实现党委的一元化领导,能够由党委来牵头推动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则是把级别比较高的领导划分成为工作小组,共同来负责政策的落实。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层推动政策落实,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小组治国。 3.2摸石头与试验示范 为了能够帮助解决某一种社会问题或者是积极推行新的政策,中国政策执行在实践过程中通常会需要党和政府先进行试点实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策失败带来的风险。在政策实验过程中,不管是政策的目标群体还是政策的执行群体,最后都会根据政策目标以及他们自身产生的价值,通过深入考量之后做出判断和反馈。[4]这种行动者之间存在的互动影响了政策的输出,也会导致政策发生修改和变迁。这也就是所谓的在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中群众路线逻辑下的摸石头过程。等到检验出了政策执行的试验成效之后,政策的相关制定部门才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全面的提出政策方案,下级政府部门则根据上级指令来灵活的把政策全面推行。党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推行,要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积极引导下级和群众能够参与到政策执行工作中去。根据群眾路线的主要逻辑,不能捏造和塑造典型榜样,而是让榜样能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3动员令与说服教育 一般中国的政策执行都跟政治动员和服务教育相结合,把政治动员当成为意识形态宣传,能够尽可能的发动群众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中,促进政策的贯彻落实。政策动员也包含有政府部门通过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控制来促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例如通过党管干部的组织路线,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促使下级跟上级思想保持一致。[5]政治动员相伴随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说服教育,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政策动员本身也属于说服教育。我国的政策执行除了需要利益博弈之外,还需要把说服教育的特殊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通常情况下一项政策制定出来后就要通过会议传达或者是媒介宣传的方式来提升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的心中。群众路线逻辑下的政策执行,需要结合说服教育和政治动员,党员领导以及群众都能够了解政策执行的内容和方法,能夠有效的转化成为自觉自愿的执行。 3.4锦标赛和全面实施 在经过了动员和说服教育之后,政策执行就可以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部门要把各类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把各项功能要素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有效实现政策目标。在全面实施阶段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促进目标的完成。政策全面实施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比、学、赶、超、帮等不同的锦标赛活动,持续激励不同群体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提升政策执行绩效的发展目标。 4 结束语 在我国的各项工作领域,群众路线是生命线,可以有效推动各类政策的执行,目前政策执行中面临着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开拓进取,真正把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取到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谭绍军.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N].益阳日报,2016- 09- 22(001). [2] 邓顺平.我国政策执行中的群众路线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116- 120. [3] 路永光.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上体现群众路线[N].解放军报,2013- 12-04(007). [4] 认真执行政策 坚持群众路线 确保土地延包工作平稳有序[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6):16- 17. [5] 方文举.“公开”与“兑现”——谈水利建设中群众路线与执行政策问题[J].水利与电力,1962(4):19- 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