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吉林省农村常见病诊疗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郝峰 郑锴 王佳明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农村日益成为解决我国医疗卫生问题的焦点,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和基层卫生事业也有了进步,但是在农村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上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是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对农村常见病的诊疗现状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农村 常见病 诊疗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 197.6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9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基层卫生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下大力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常见病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农村医护人员关于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同时能够促进农村常见病诊疗规范化。因此,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是降低农村常见病患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的必要手段。同时完善吉林省农村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会促进基层医疗衛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也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1 农村常见病的内涵 农村常见病是指在农村普遍流行和常发生的,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的各类疾病的总称。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居民对于常见病的认识不足以及不良的医疗意识,致使农村居民受常见病的影响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治疗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另一方面表现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同时我国农村尚未形成并完善对于农村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农村常见病日益成为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吉林省农村常见病的诊疗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日益成为解决我国医疗卫生问题的焦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基层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吉林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也达到了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宽,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受益于政策并得到了保障。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在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农村基层医疗正稳健发展,农村常见病的诊疗总体上得到了发展,农民的就医保障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常见病的诊疗现状发展的并不是那么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善和解决。 从总体上来讲,吉林省农村常见病的诊疗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体系,某些农村常见病的发病率比其他农村常见病要高,如:高血压、脑血管病,此类常见病成为了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病症;由于吉林省农村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患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和小孩为主。同时基层医疗并未发挥出医疗体系守门人的作用,并未真正起到其“防治结合、防大于治”的作用。村级卫生室对于农村常见病的认知和诊疗发展缓慢,甚至在某些领域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而且村级卫生室的医疗水平、诊疗设备、有关辅助检查手段也存在不达标的现象,以吉林省扶余市为例:当地的村级卫生室还没有配备齐全最基本的医疗仪器设备。村级卫生室对于农村常见病的诊疗偏重于一些简单疾病如:感冒、腹泻、外伤等,村级卫生室的治疗手段也仅为静点输液和配药,由于诊疗设备、诊疗技术的发展缓慢,影响了农村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卫生服务质量低下,整体服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需要,导致农村居民集中去上级医院就诊的较多,加重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此外,农村居民作为受农村常见病影响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整体医疗意识不佳,关于农村常见病的知识较为匮乏,同时受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固有思想“小病不去就医,严重拖成大病”影响较深,这也是农村常见病的诊疗现状之一。 3 促进吉林省农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的对策 3.1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情况 规范用药,合理控制药物的剂量,切忌为了达到暂时短期的治愈效果而加大用药量。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切记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药物;同时卫生监督机构应积极地规范、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监管体系,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在使用药物时可以受到这个体系的制约和监管,逐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3.2加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开展优质化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优质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即:在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的前提下,逐步向其倾斜财政、医疗以及人才资源,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和诊疗手段。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即:以优化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为前提,以方便农村居民诊断治疗为核心,以利于村级卫生室能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让村级卫生室“空有其表”——村级卫生室空有基础房屋建筑、内部诊疗设备缺乏。同时通过明确村级卫生室的设置标准,实现村级卫生室诊疗设备配套标准化,确保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一步到位[1]。 3.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健管理 不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数量,尤其是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数量,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健管理的实施效果。建立好与上级医院的转诊关系,确保农村居民在患病时能够得到及时转诊,以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患病而导致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同时也可以积极建立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为农村居民节省时间和金钱,从而缩短农村居民的诊疗时间、节省农村居民的医疗成本。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健管理还包括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评价患者的健康问题,有助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也有助于制定、实施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2]。 3.4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力度 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从事一般疾病诊疗的卫生人员,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3]。培训可以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对于乡村医生学术上的培训。县级医院定期举行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学术交流会议,促进乡村医生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从而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二是加强乡村医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基础并实行定期考核制度。 3.5引进优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逐步完善人才结构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急需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注入“新鲜血液”,引进优质、高素质的人才。可通过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的发展空间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引进人才。也可通过创新招聘政策即大力开展“大学生村医”订单定向培养政策;推行“按岗定薪”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对长期在乡以下 (含乡级)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由所在地根据其他农村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情况给予政策倾斜[4],为村级卫生室注入活力;同时也可以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和为乡村医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来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招贤纳士。 3.6加大对农村居民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定期举办医疗卫生知识讲座;自行编撰并印发关于农村常见病的手册;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意识,也可以使得农村居民的不良就医习惯得以改善。此外乡村医生除了负责对一般疾病进行诊疗外,还负责相关预防保健工作,村级卫生室在日常也应该更多地去注重预防工作的开展。 3.7切实落实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村居民患病后的后续治疗问题,对于后续治疗方面应尽可能完善报销系统、节省患者的治疗开支,从而减轻农村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避免农村居民因经济条件受限而放弃后期的治疗和康复;加强对残障人士的保障,使殘障人士能够有条件去接受后续的疗养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其次是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救助力度,改变现有封顶线标准,最大程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受益;最后是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实施全过程中建立监管体系,实行严格把关和监管。 3.8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 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配置和布局,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医疗财政和设备的扶持,使得村级卫生室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正常运转,能够给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诊疗水准;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或分布不均,会导致农村群众就医需求矛盾日渐突出。而医疗设备的投入能够促进村级卫生室诊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能够缓解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和就医矛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在卫生资源上的差距,促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闽川,吴志澄.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67- 171. [2] 张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9):988- 989. [3] 张静如,李晓伟,刘斯文,等.河北省乡村医生全科适宜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培训,2016(16):262. [4] 马明慧.黑龙江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奋斗,2015(10):41- 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