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升基层执行力 加强企业基础工作 |
范文 | 姜志勇 摘 要:基层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源头。抓好了基层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基层执行力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职工贯彻企业战略部署、方针政策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基层执行力,既是夯实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途径,又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提升基层力 基层建设 一、提升基层执行力要紧紧把握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党支部植根于职工之中,反映职工群众呼声,是职工群众观察企业的一个窗口,是企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是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建设和打造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有凝聚力,整个企业才会有吸引力和战斗力。 (1)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按照“选配好一个书记,建设好一个班子,带出一个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构建一个好机制,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加强党支部建设,特别要选配好党支部书记,这关系到一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好坏。好的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中充当“领头雁”,他不仅要做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和模范,而且应是管理、经营等各个领域的骨干和能手,具备这些因素的党支部书记可以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培养、训练出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可以有效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支部活力,带动所有成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展开工作,使“小”支部发挥“大”作用,从而保证广大干部职工和党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保证企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树立学习观念,弘扬学习风气。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知识老化速度的大大加快,有关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需7-14岁接受教育就可应付一生,工业经济时代,接受教育需要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必须终其一生接受教育,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支充满朝气、充满锐气的人才队伍,而这支人才队伍就是学习型的团体。我们必须树立起“学则进,不学则退”、“学无止境”、“终生学习”等思想观念,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以此提高全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经常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努力克服小进即满,居功自傲的不良习惯,在不断学习、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凝聚,确立新的目标,推进事业的发展。 (3)加强“三观”教育,锤炼干部作风。企业的发展建设需要一批素质过硬、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人才队伍。但是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和行为,在工作中脱离群众,搞形象工程,在生活中大吃大喝,花天酒地,有的甚至腐化堕落。这些歪风邪气,与企业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转变干部作风,尤其是增强领导干部的作风,树立起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很多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表明,他们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他们能够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要从解决“三观”问题入手,深入持久地加强自我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出一流的团队。 二、提升基层执行力要紧紧围绕班组建设这个重点 班组是一个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是企业基层生产和创效的集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班组有时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有时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这些班组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生产指标的胜利完成,因此,建设高水平的班组,对企业的生存与长足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制度建设。管理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班组建设更离不开规范有效的管理,而制度是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各种管理所需要的规范和准则,使管理更加富有成效,这在加强基层执行能力、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今天,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每条制度的形成都是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甚至是付出了沉重代价换来的,如大庆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狠反低标准、老毛病、坏作风等,还有过去设备安装时要求做到的“安全、平稳、正、全、牢”,设备维修保养时的“十字作业法”等,对这些宝贵的规章制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用来管理、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从而增强班组的标准化作业程度,提高作业效率。 (2)开展技术创新。具备了领先的技术,企业就占领了领先地位。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壮大。以班组为单位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和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岗位练兵,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材料等项目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班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3)培育班组文化。基层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面向一线,生产任务繁重,有不少班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小集体、小团队在贯彻和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的同时,很有必要强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的建设,这有利于加强员工境界教育、活跃员工思维、培育员工共同愿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班组文化不同于规章制度,它具有无形性与有形性的交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特质,在职工中间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它是一种“软管理”。事实证明,务实管用的班组文化,可打造出优秀班组。 三、提升基层执行力要紧紧抓住依靠职工群众这个根本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政策的最终实施者,他们是提升基层执行力的最基本的元素,只有集中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取得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1)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念。广大干部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组织和干部要树立科学的群众观念,养成民主习惯。要时时刻刻把群众装在心中,一切行动、计划、方针、政策、战略谋划都要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切实关心职工群众。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要真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时刻警惕和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深切感受职工的喜怒哀乐,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坚持在感情上贴近职工,在生活上帮助职工,在工作上支持职工,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才能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更好、更大地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 (3)时时依靠职工群众。企业发展最终要靠职工群众去实现。要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经营过程中来,强化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对一些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再实施,使广大职工知情,议政,管事。其次要接受民主监督制度,坚持公开透明的经营管理方式,推行厂务公开,引导广大职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理解企业、参与经营,真心实意地关心企业发展。 提升基层执行力,不是简单地喊句口号,制订一个目标就能做到的,是靠高度的责任心“干”出来的,靠开拓创新“闯”出来的,靠脚踏实地的工作“拼”出来的,同时,也是靠干部以身作则“带”出来的,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管”出来的,靠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促”出来的。只有切实提升基层执行力,企业基础工作才能更扎实,企业整体创效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更强,企业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教育方法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