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
范文 姜春峰
摘要:公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克服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在路面建设中对设计、材料、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路面性能进行一体化考虑是有益的。本文主要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主要施工工艺
1.1 摊铺工艺
(1)下承层的施工准备:沥青面层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扫或冲洗,将表面污染的杂物洗刷干净,下承层的浮灰扫掉。要对路基宽度、中线进行复核、定位、放样并对路面基层进行平整度,高程的检测,不合格的部分及时处理。特别是对透层油洒布不均匀积油或少油均要进行处理,直至合格为止。在摊铺上面层时,应将下面污染的杂草、杂物清除干净,遇有严重污染的必须用水冲洗,晒千后再洒粘层油,然后铺上面层。
(2)摊铺机宜采用进口较先进的摊铺机具,并要求配备浮式基准梁,根据路面宽窄采用一台或两台均可,目前国内公路市场有两种倾向,一是为减少路面接缝要求全幅摊铺,即只用一台摊铺机全幅铺筑,二是有的则认为全幅摊铺容易产生离析,对路面质量有影响,全断面必须用两台平行作业。以上两种思维各有利弊,但就目前而言,使用较先进的摊铺设备,还没有发现大的质量问题。
(3)合理安排拌和站的拌合能力,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能力,确保摊铺机摊铺速度均匀一致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尽可能减少当天摊铺过程中的横向接缝,如因特殊情况停机超过30分钟时,应作成平接缝处理。
(4)摊铺机集料斗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l0cm 厚的热料时,拢料应在运料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必须做到在料斗两翼恢复至原位的时侯,才允许下一辆车开始卸料,严禁送料洒落至刮板以外。
(5)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上,严禁非本机操作人员在其上站立和通行,防止浮动熨平板瞬间下沉,影响路面平整度。
(6)摊铺全过程应设专业人员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厚度进行随时检测,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备查用。
1.2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的摸索宜采用下列方式进行。
初压:初压又称稳压,选用DD-110双轮双振动压路机静压过去,返回时开振动,初压温度应控制在140℃左右;
复压:复压一般选用15-30t轮胎压路机柔压两遍,后面要接着DD-110压路机碾压两扁,复压碾压遍数不少于4-6遍,在复压过程中应及时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发现有起拱的部位用6-8t钢轮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处理,消除起拱隆起部位,复压时的温度应控制130℃左右。
终压:宜采用DD-110振动压路机或6-8t双轮双振钢轮压路机静压2-3遍。
(2)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等现象,压实温度还应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合料的类型经试验试压确定。
初压应从外侧低处向中心(内侧)高处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在靠外侧边缘处初次碾压时,可暂预留40cm-50cm宽不碾压,等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的大部分重量位于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
1.3 横向接缝的处理
(1)每天摊铺结束后或因超过规定的碾压时间需要做横向接缝时,对己压实完成的沥青混合料,用3-6m直尺进行检查,凡厚度不够或不平整形成斜坡部分全部清除,直至找到合适的平接茬,以避免对路面的污染;
(2)摊铺机起步前应在接茬处上预热30分钟以上;
(3)开始摊铺的第一车料,应用刚刚运到工地的最后一车,即混合料温度最高的一车;
(4)摊铺机起步时速度要慢一些,并及时检测其摊铺厚度变化情况;
(5)碾压接缝时,先纵向碾压,然后用一台转弯方便的振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首先从凉茬开始,每次向热茬方向移动20cm左右。振压一遍后,用3-6米直尺检查。
2.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1 混合料设计方面
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应重视各结构层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承包人在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各分项工程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同时,应抄送业主一份。业主将委托技术单位进行配合比验证试验,并对配合比设计提出意见。监理工程师在征求业主的意见后审批生产配合比设计,审批的配合比设计应报备业主一份。
2.2 路面施工方面
(1)试验段铺筑
承包人在监理工程师审批生产配合比设计后,组织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在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前,应组织生产一线的有关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并通知监理工程师、业主和技术单位有关人员参加。
试验路段铺筑成功后,承包人才能正式进行该结构层的施工。对于试验路铺筑发现的问题,承包人应通过小规模的施工进行整改,在有关质量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前,不能大面积展开该结构层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应重点监控承包人的整改情况。
(2)施工过程
1)确定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确定压实度测定方法、强度无破损检测方法,用以控制压实度,确定现场钻孔抽样原则,用以保证抽芯的代表性;
2)确定工程质量管理的检测方法,以无破损检测强度的变异作为离析程度的判断标准,提供强度变异性与施工质量的相关关系;以强度变异性保证率的概率水平评价各标段的施工技术水平;
3)施工技术改进与提高工程质量。根据无破损强度变异性判断施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造成大变异性的施工流程薄弱环节,改进施工工艺。建立各结构层施工过程中的平整度传递函数或统计模型等;
4)施工质量总体评价与比较。采用以压实度、强度、平整度代表值与变异性为主的指标体系评价各标段的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重点解决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最低标段的技术问题;循环进行上述过程,直至整体水平达到满意程度;配合业主采取奖惩制度、控制经费支付程度等手段促进施工技术水平提高。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车辆行驶渠道化现象日趋突出,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考脸日益严重,许多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成通车不久,就已不能适应交通需要,早期破坏时有发生,在国外类似问题也相当严重,因而如何全面提高沥青路面使用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是我们广大交通工作者亚特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PP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郭忠印,李立寒.沥青路面施工与养护.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