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大学推进学术创业策略
范文 董升忠
摘要:基于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竞争,大学发展策略应对社会问题、产业需求动态进程,提高科技研究成果开发水平,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研究成果转化现状,提出构建学术创业是完善大学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阐述大学应从优化学术创业氛围,拓展与丰富学术创业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把科研活动主体与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互相纳入自己“生产”的活动,推动学术研究为社会生产服务,加快学术成果转化,形成“多赢”局面。
关键词:大学 学术创业 策略
面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举措。创新基于科学知识和技术条件,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实践过程;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突出强调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普及。科技创新关健依靠科技力量,而大学是集聚知识的高地,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大学不仅要完成即有的角式,成为融合各类研究、教育的动态知识环境,要开展科学前沿的研究,更要开展应对社会问题和产业需求的研究,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
1.大学学术成果现状
我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其中大学学术成果每年达3万多项,显示出了我国大学科研潜力和实力,但成果转化率还不到20%,专利实施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大学成果转化后,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只占被转化成果的3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到5%。[2]从数据表明,学术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两张皮”,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大学存在专利量年年上涨,但转化情况令人担忧的现状,势必影响到有效激发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大学的学术研发创新与社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对接存在脱节。
2.构建学术创业是完善大学功能的有效途经
在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完善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学术为社会生产服务,加快学术成果转化是现代大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从图1所示,大学基于学术发展,有效学术成果存在于大学内部和外界,在“教学—创业—研究”这三维关系结构中学术创业扮演重要的角式。
构建学术创业是大学的核心构成,之于大学的功能完善适应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学术创业公共的属性。通过有效地将知识结合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实现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第二,学术创业专属性,通过合作和资本化,学术创业的研究人员可以谋求和获得科研经费,强化了大学研究功能。第三,学术创业教育属性。通过创业活动,在研究中关注成果应用,这种思维融入教学,训练学生具有实践导向,强调社会需求,有助于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学术创业外联属性。不断走出校门,企业不断走向大学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减少市场和技术风险,实现技术创新,使大学成为知识中心。第五,学术创业集聚属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研究作为核心活动,学术创业帮助学术人才形成准企业家精神,顺应市场需求,强调学科交叉,打破学科边界,开发技术,形成学科合作新模式,实现跨学科互动。因此,大学通过学术资本化的创业活动,提高或扩散技术、促进和发展生产、丰富和改善研究。实现教学、科研活动主体与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互相把对方的“生产”活动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并成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广泛的外界联系,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及创业型的校园文化,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引领作用,从而丰富了大学内涵,服务于社会经济,实现学术可持续发展。
3.大学学术创业的主要瓶颈分析
近些年有大批学术创业的成功案例,但整体而言,大学的学术成果数量增长与成果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学术创业的中心地位没有形成,给予大学变革以及人才开发带来的影响还不明显。经[4]调查分析,存有困扰着学术创业发展的大致归纳有创业意识,创新成果、社会资源、初创资金、技能人才等五个要素问题,成为学术创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3.1学术创业意识弱
创业是个人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5],学术研究人员掌握了可创业学术资本,拥有创业机会的知识和信息独特的比较优势。但从大学内部因素来看,学术创业潜在人员往往有较高的内部地位,能够获取较多的校内薪酬收益,而创业对前景难以判断、缺乏企业运作经验,机会成本过高,所以对创办企业、自主追逐成果的市场价值缺乏动力,有守株待兔心理。从专业角度来看,成功创业应具备有效的管理能力、市场知识和市场营销技能(包括沟通、谈判、取得客户信任等方面)[6]。需要有效获得政治、市埸、资金、团队支持的能力。学术人员在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把自己定位于研究者而非创业者。因此,成功的科学家不一定都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3.2创新应用性成果缺乏
实现学术创业的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应用改进等环节,这是推进的过程。技术开发阶段:主要是研发人员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产生出创新思想和技术设计思路。研发工作在高校中独立进行。技术传播阶段:涉及技术开发方和技术使用者,通过有效交流对技术的功能进行评价,使技术的潜在客户了解该技术。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开发方应该与用户保持联系,提供必要的后续技术支援。而大学学术人员的兴趣和关注侧重于获取政府更多的课题立项,研究侧重于更高更多的论文、专著,通过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同行评价提升社会认同。成果自身处于原型阶段,缺乏结合市场开发应用阶段的创新研究。
3.3创业社会网络资源缺乏
学术创业需要有潜在的商业伙伴、技术伙伴、潜在客户、供应商、投资人等方面利益主体的支持。学术研究人才在学术方面较强,但获取市场资源方面存在,差异较难获得有效的社会资源。从学校方面来讲,大学与公共部门、研究机构常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的联系相对较弱,缺乏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联结,创业服务载体在项目培育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
3.4创业资源筹集渠道不畅
风险投资的局限。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具有羊群效应倾向、关注技术开发后期、导致学术创业企业较难及时得到风险投资。政府创业投资机构多数突出利润、突出风险防范。其他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理念、投资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学术创业人才对资金长效需求。银行贷款门槛高,初创期较难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导致较难获得资金支持。
4.大学推进学术创业的对策
4.1优化学术创业氛围
积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大学氛围,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进程。
4.1.1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知识产权开发计划,加大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人才为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商标注册、软件登记、版权、品牌和标准。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归属和分配办法,鼓励职务科技成果产权转让、作价入股,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4.1.2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人才潜心创新,激发学术人员创业激情和活力,加大优秀学术创业人才评选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奖励表彰宣传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创业集体和个人;
4.1.3依托知名企业和培训机构、资本运营机构,开展面向市场、面向实践的创业培训,有效提供创业咨询、辅导服务,支持创业团队形成或学习有关创业能力和知识。积极开展创业大赛,让学术人才在创业实践中学会敏锐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制定创业计划、获取创业资源、组建新创组织,提升创业能力。
4.2拓展与丰富学术创业资源
学术创业的机会源于夯实创新一流可商业化学术成果是创业型学术人员出现的必要条件。
4.2.1组建一流跨学科研究中心。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世界一流高校、科研研所等建立高层次合作机制,加强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形成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以学术创新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完善以水平和贡献为导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评价机制与方法。
4.2.2加大竞争性学术研究与稳定资助结合的科研资助机制。在重大应用技术领域,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利益共同享有和承担市场风险;促使项目在“立项—研发—中试—推广”各个阶段注重潜在技术使用者、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积极介入和推动自主创新活动,加速科研成果市场价值的认同度。
4.2.3完善科技计划和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探索符合学术规律和国际惯例的学术人才激励机制,创新薪酬模式,探讨多样化激励机制。鼓励学术人员在国家和企业经费的支持下致力于创新活动。
4.3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创建投资者、经理人、咨询顾问在内的合作网络,有效帮助初创者获得各类资源,顺应内外部环境的变革趋势。
4.3.1基于以人才为引领、以创造力为核心,鼓励多元主体的广泛合作,打造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型科技人才,激励和促进各类创新实践。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的电子服务平台、新技术和产品发布平台、投融资对接平台等。为学术人才创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信评估、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完善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4.3.2建立完善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研发成果商业可行性评估,分析技术市场的风险,帮助确定技术许可策略,协助专利申请,帮助学术人员开展与企业谈判、签订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等事宜。从专业背景多样性的角度入手,推进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所、创新驿站等科技中介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积极推动技术产权交易、技术评估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推动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3.3加快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制定学术创业孵化标准认定、管理、支持办法,创新体制机制,推行企业化运营,完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服务模式;支持创业型科技人才建设产业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与企业协作,开发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技术,开展科研项目孵化或转化科技人才给予减免租金等优惠;鼓励开展承担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科技人才以入股方式创办企业;打通成果转化到企业最后阶段的瓶颈。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
[3]王东武,谢文峰,程金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J]。科技创业,2006(8).
[4]陈康敏,李斌.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成果转化模式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9)
[5]HHStevenson和JCJarillo(1990),一个范式创业:创业管理,战略管理杂志 , Ⅴ.‖,1727,1990.
[6]巴勃罗DEste的,苏里亚马赫迪和安迪·尼利。学术创业:什么是整形学术研究的能力,以识别并利用创业机会的因素NO.1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4: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