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讨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范文 王书强 孙建正
摘要:城市管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城市的整体运转和百姓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现代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滞后是各个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并始终困扰着管理者。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近几年许多城市都在推广“数字化城管”,这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数字化城管”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思路,为中小城市深入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中小城市 数字化 城市管理
1.中小城市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部门众多,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衍生了大量的管理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失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在目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管理思想滞后。大多城管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管理方式,由于处置力量不足等原因,平时管理不到位,问题积累较多,遇有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就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治,群众意见较大。
管理方式粗放。管理区域划分不明确,管理对象的种类、数量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相互推诿;管理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影响城市容市貌;管理信息始终处于后发、滞后状态,城市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较多。
管理效率低下。城市管理资源分散在多个职能(专业)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相关部门(单位)各自为政、自我管理,造成重复检查、重复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管理效率低下。
管理缺乏监管。由于缺少统一的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一定程度造成城市管理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自己说了算,存在“三保三不保”(保大街不保小巷,保检查不保平时,保领导不保群众)、“四个没人管”(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等现象。
1.2数字城管对提升行政效能意义重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存在困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素质无法与城市的现代化相匹配;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城市的资源有效使用率和人均占有率持续下降。这些都对政府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数字城管正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资源集约的信息化平台,满足政府、企业的协同办公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品位,提升群众的城市素质,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1.3数字城管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迫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城市管理领域,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央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要求住建部开展全国推广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实行了数字化模式。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全面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责、权、利,是有效开展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应尽早开展系统设计和管理,保证系统建设的时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2.数字化管理体制
2.1建立监管分离的双轴心城市管理新体制
打破原有城市管理模式中监督评价职能和管理职能都集中在每个职能部门的体制,将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剥离,组建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双轴”城市管理新体制。
2.2建立高位监督的协调指挥机制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承担组织发现问题、立案及监督考评职能,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承担监督中心批转案件的受理、派遣及综合协调职能。由于强化了城市管理监督职能,有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缓慢滞后向快速超前、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指挥中心对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统一协调、调度,工作力度明显增强,实现了城市管理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单兵出击向协同作战的转变。
2.3对城市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再造
建立了以信息收集、案件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等7个环节为重点的闭环运行工作流程,新增了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等环节,有效克服了处置速度缓慢、质量不高等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3.数字化管理方法
3.1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的精细化
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元,将城市管理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进行全时段监控,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依据中小城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责任网格的划分以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基础,按照行政界限为网格单位,区级划到办事处,办事处划至各社区,使单元网格之间无空白区域、无交叉重叠,使管理服务落到实处。
3.2采用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的精细化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事件,通过勘测普查、标准分类、定位标图等手段,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对每个城市部件、事件进行编码,相当于为每个城市部件建立了“身份证”,如每一个井盖、每一盏路灯、每一根电杆、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等都明确了属性、位置、归属部门等,从而实现了对城市管理对象的定性、定量和定位。
3.3制定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实现了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确定的六大类部件、五大类事件,研究制定了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时限精准、处置结果规范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严格贯彻落实,从而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的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数字化管理手段
4.1综合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卫星精确定位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和载体。
4.2将涉及城市多部门、多领域的城市管理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各级各部门、单位共享的网络平台,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工作平台。
4.3采用信息采集器—城管通,特别是3G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提供了实时采集、报送手段,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信息滞后、工作被动等问题。
5.数字化考核评价机制
5.1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办法,有效解决了传统评价方式中的人为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成为对各部门考核的刚性依据。
5.2定期公开通报考核情况,使各部门城市管理考核结果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市民广泛参与和监督,彻底改变了过去政府职能部门自己评价自己、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5.3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将城市管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行风评议内容,发挥了强大的监督作用,促进了城市管理每个层面、每个系统、每个岗位的功效最大化,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
6.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数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现阶段研究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洪之旭、殷庆华、张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应用研究[J].探索信息化,2012(09):64-65.
[2]戴伟.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讨[J].信息传媒,2013(29):132-133.
[3]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2,43(1):142-148.
[4]罗建宾.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城市连线,2013(16):74-75.
[5]杨宏山、叶裕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9(12).
[6]尹秀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浅析.南方农业,201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