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来贵黔文身地,多才多艺世流芳 |
范文 | 姚廷丹 摘要: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大地各个区域都具有其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趋势,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些别具特色的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才能让我国灿烂的传统民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起一个又一个的浪花。剑河县离贵州省会贵阳往东203公里,是座落在贵州高原的一个普通县,可是当地苗族同胞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民间文化遗产,真可谓是“古来贵黔丈身地,多才多艺世流芳”。 关键词:剑河;民间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34-01 一、前言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剑河县地区,一些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所创作出的民间文化,源于最根本的劳动与生活,反应着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民俗特征和历史轨迹。以独具一格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造就了一首又一首的优良民歌和优良的手工艺,创作出我县人民共同的珍贵艺术财富,为我国艺术文化宝库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其中,《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剪纸》、《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绣》、《苗族民歌多声部民歌》、《苗族服飾》等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还另有15个项目被列入黔东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丰富、多样的剑河民间文化遗产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 (一)剑河爱情神话叙事长诗——《仰阿莎》 作为我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仰阿莎》,这一故事在黔东南州剑河县苗族民间流传,是苗族民间一首爱情神话叙事长诗,千百年来在苗疆大地上传唱不衰,它被誉为苗族“最美丽的歌”。这首叙事长诗讲述了苗族男女老少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的期盼和渴望,以及直面险境,勇往向上的民族精神气魄,而也正是这些共同造就了诗中“仰阿莎”这一光辉灿烂的形象。剑河县文化馆工作员一直以来注重走访《仰阿莎》故事,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后期整理后,进行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审核通过,次年再次获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之后,《仰阿莎》走出剑河地区,逐渐的走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心中,以其优秀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 (二)剑河苗族刺绣 剑河苗族刺绣主要包括锡绣和红绣,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其中,苗族锡绣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衣着审美趋势也越来越国际化,具有民族风格的衣物和饰品的需求逐渐减少,这也就导致苗绣艺人开始逐渐减少。但是以锡绣、红绣为代表的苗族刺绣,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手工技艺,让其泯灭在时代的变迁中是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亵渎,因此,当地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保护 (三)剑河现代民间绘画 作为剑河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民间奇花”之称的剑河现代民间绘画,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开始起源于苗族温泉村,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多项艺术奖项。苗族温泉村村民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在经由反复构思后,先在白纸上进行初步描绘,然后将描绘草图拷贝到正稿画纸上,此后再经过涂色、勾线等方式完成绘画制作。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勾线环节内由于使用的是覆盖力较强的水粉颜料,所以没有使用与中国工笔画一样的绘画方式,而是采用了先上色后勾线的方式。 (四)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 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属和声式二声部合唱,音乐的演唱多由于本族青年男女恋爱交往、传达情谊时所使用。具有婉约、轻柔、富有节奏型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会借助绵长的颤音,拉长音乐音调,使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如泣如诉、跌荡绵长,让人感受到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音乐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同时,这也就导致了歌曲演唱难度较大,对演唱者声乐技巧要求非常高,只有具有时空和灵魂穿透力版的空灵声音才能真正将剑河苗族多声部演唱到位。而也正是借助了这一特点,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曾在“CCTV全国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荣获唱组铜奖,并且被称为了此次大赛的“重大发现”之一。 三、扎根多样性,探索剑河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一)开展深入普查,对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 剑河民间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更是全国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以往民间文化所依附的农耕精神和理念已经逐渐被工业化社会所掩盖,各类民间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消亡的困境。因此,在进行剑河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应该以人为本,在民间寻找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在以往探寻中可以发现,部分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者已经年事已高,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对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借助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媒介,进行的全方位记录工作,并且实现用电子档、光盘网络科技进行有机保护,从而确保剑河民间文化遗产可以继续流传下去。 (二)加强文化双向保护,避免文化遗泄 对于苗绣、苗族剪纸、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民间艺术珍品,在将相关工艺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将其转换为市场经济价值时,剑河相关部门应该颁布规定,即这些工艺文化只能够给游客进行介绍或展示,而不能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更不能对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来源进行详细说明,从而避免剑河民间文化遗产向外遗流和泄漏。始终明确剑河民间艺术珍品从文化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的根本,还是为了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剑河民间文化遗产文化价值,推动剑河民间文化遗产在中华非物质文化宝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三)建立剑河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民歌引入课堂 民间文化遗产在剑河苗族村寨中源源远流长,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相关工作人员鼓励我县群众共同参与到剑河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建设中来,遵循苗族群众的意愿,让剑河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是受民众欢迎和喜爱的文化基地。同时,还可将剑河民歌引入音乐课堂,尝试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构建剑河特色音乐课堂。让苗族教师凝聚、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民俗名曲或创建民歌情境,从而加强当地中小学生对剑河苗族多声部音乐的熟悉程度,利用苗族多声部音乐教学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并借助苗族“游方”、“飞歌”、“酒歌”等,其中,“游方”是本地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的传统歌节,人民相聚在一起,借助音乐传递友谊与爱。而“飞歌”是山歌的一类,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休息时,自由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歌曲,一般音乐结构较短,节奏较自由,音调较悠长。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有所筛选的进行选择,并将其引入到中小学音乐特色音乐课堂中。 四、结语 随着国家和社会大众对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保护工作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这也就需要文化工作者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和形式,构建特色化的剑河文化氛围,传递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剑河民间文化遗产带给人们更加纯粹的艺术感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