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医药企业专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范文 摘要: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 ?专利现状 ?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 [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 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 “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3]胡善民.技术创新与专利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医药企业为例[J].管理观察,2014(26):99-103.
[4]杜伟,刘保玲,李庆芬.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J].情报探索,2001(2):40-41.
摘要: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 ?专利现状 ?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 [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 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 “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3]胡善民.技术创新与专利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医药企业为例[J].管理观察,2014(26):99-103.
[4]杜伟,刘保玲,李庆芬.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J].情报探索,2001(2):40-41.
摘要: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 ?专利现状 ?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 [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 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 “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3]胡善民.技术创新与专利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医药企业为例[J].管理观察,2014(26):99-103.
[4]杜伟,刘保玲,李庆芬.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J].情报探索,2001(2):40-4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