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信托制度的优势及挑战探析 |
范文 | 刘冬 摘要:信托公司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可以直接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信托具有财产独立、风险隔离、产权分离及权益重构等特有制度设置,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在财产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由其制度内涵衍生出来的金融、经济和社会功能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当前信托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未来信托业转型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托制度 ?信托转型 ?新两规 ?风险隔离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2014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突破11.73万亿,比年初增长7.5%,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5%。然而,就在2009年,这个数字只有2万多亿。不到短短五年,信托业实现了令人瞠目的飞速发展,并一举超越证券业、保险业,成为金融业的第二大子行业。从海外各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由于各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信托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从各国的实践看,信托品种一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创新。信托金融化和商业化,成为现代信托的两大典型特征。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积累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和机构对信托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信托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1.我国信托业发展迅速,“新两规”促信托业转型 熟悉信托行业的人们都知道,信托业的真正崛起始于2007年3月,即信托“新两规”的颁布和实施。这次新规的出台,让信托业从最初的不起眼一下子提高到了高大上的投资市场,监管部门对信托业也加强了监管,使得信托业越来越正规化。“新两规”带给信托业最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信托公司大幅度收缩自营业务空间,强迫信托公司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信托业务;二是大幅度提高了信托投资的门槛,将单笔投资由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同时在一个信托计划中的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从200人消减至50人。此举重在树立信托是专业公司为富人理财的产品意识,同时避免因委托人过低的风险意识而引发信托行业危机。正是这样的变化,开启了信托业长达8年的黄金发展期。信托“新两规”可以说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巨大贡献,它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信托公司、信托业务、信托产品进行了再造。在新两规的框架下,信托公司创设信托产品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行什么样的产品完全由信托公司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确定。市场化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信托公司的生产力,使众多信托公司的经营活动焕发了极大的活力。 2.当前我国信托制度优势分析 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四大支柱。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托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信托强大的投融资功能主要是源于信托本身的制度优势和灵活的业务模式,包括股权、债权及权益信托的模式,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这些强大的创新功能,把大量的社会资源通过整合配置,进入到前景和回报率较好的行业。 2.1 制度红利赋予信托公司的优势 在我国,信托公司具有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功能优势,这使其在金融与实业的有效对接、资产管理、企业重组、并购和股权交易等方面有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凭借经营范围的广泛性,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资金信托、债权信托、股权信托等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合理地对信托资产进行组合管理,达到组合投资、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等多种目标,更有效地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银行业一家独大的间接融资为主,同时由于证券市场本身制度的不完善,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扭曲等问题。由于金融机构在对推动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机制过程中,体现出自身无法克服的外部性,特别是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存在功能缺陷,从而导致金融业以机构监管为主、功能监管为辅的模式,这在金融配置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而信托自身的制度功能和专长正是体现了其它金融行业之所短,经过特有的制度安排最终成为信托自身之所长。 2.2 信托公司特有的破产风险隔离制度优势 在对信托受益人的风险隔离功能方面,信托公司具有其它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信托制度赋予信托产品独特投资优势和破产隔离制度,受益人的获利目标至高无上。且通过信托制度可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从而使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和均衡。信托公司内控与外控措施不断得到优化,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安全,包括向企业派出董事或监事全程参与融资企业的决策和日常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等。总的来说,信托的风险隔离功能可以在四个方面提升委托人的效用。一是由于风险隔离功能可以通过增强决策理性提高信托财产的效率,使受益人的收益增多;二是信托产品较长的持有期限可带来高收益,而风险隔离功能是信托财产能够进行长期管理的前提;三是信托产品通过特殊的投资领域而带来的高收益,比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不能涉足的实物投资等。这些投资领域一般都存在较为复杂的经济关系,需要借助于信托独特的风险隔离功能进行梳理或在一定时间内锁住风险,从而为其高增值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四是风险隔离功能还会给委托人带来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附加利益。 2.3 信托具有交易结构非常灵活的制度优势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趋势早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在这样的金融背景下,仅有传统的债权信用工具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相比之下,信托产品可以通过信托合同对各种要素进行多样的组合,使其交易结构具备其他金融产品所没有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以满足各种需求。信托机构能有效聚集社会闲散的金融资源,促进金融资源的流动,比如通过专业管理能力识别优质项目,有效克服投资的不可分割性,避免优质项目由于融资困难原因而流产的可能,从而提高金融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信托的目的是实现委托人价值最大化,必然会审慎选择、甄别各个项目,并把通过信托机制设置发行的信托产品募集的资金投向那些经济效益较好的生产领域或项目,以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信托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未来的投资收益,信托投资公司不仅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会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加入到项目公司的日常管理,如企业财务章证照等,以跟进项目的过程管理,这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展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信托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有效地平衡收益和风险,信托机制能够促进金融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2.4 信托财产在法律上独立,安全性强 世界各国和我国的信托法都规定,信托财产具有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以外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合法设立的信托,其名下的财产不受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死亡、破产及法律诉讼的影响,这三方的债权人均不能主张以信托财产来偿债。这就为保护家庭财产,避免因各种原因受损而建立了一道法律屏障。我们常听到一些西方的富豪在自己事业的顶峰时将财产通过信托的方式转移到独立的法律主体名下,其作用就在于防止因诉讼等意外发生而使自己和后人变得一无所有。我国信托法同样为合法财产提供了这种合法的保护手段。 3. 我国信托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在我国金融体系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架构下,信托业与银行、证券、保险优势互补、协同配合。一方面在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经济软着陆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财富管理领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了众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总体看来,信托业整体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信托业现有发展模式可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信托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特性将难以为继。首先,信托行业风险隐现,今年年初出现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项目以及吉林信托山西福裕能源项目兑付问题,都警示了风险的存在。其次,信托产品整体平均收益下滑明显。二是信托行业“冲规模、轻管理”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单纯的规模至上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升已成为提升信托公司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三是以信贷类、通道类为主的业务结构难以为继。据最新数据显示,自2012年底中国证监会批准券商、基金公司开展类信托业务,到今年9月资管计划规模已突破7万亿,发展极为迅速。资产计划对原有信托模式产生很大冲击,单纯以通道为主的业务结构已经不合时宜。 针对当前形势,笔者认为信托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转型。一是向专业的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将财富管理作为公司的转型路径,是由于传统的从资产端谋求业务转型的空间狭窄,而布局财富管理则是从资金端的角度来寻求突破,发展空间较大。二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信托及主动管理型产品。如开展股票投资、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等证券投资业务,发展证券投资主动管理业务。三是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积极探寻公益信托、他益信托、家族信托等新型业务,在更广的领域发挥信托独特优势。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信托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需要继续按照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多管齐下,加快信托登记制度的建立以及加强信托计划的流动性。我相信,中国信托业只要能继续坚守以诚信义务和谨慎义务为核心的信托文化,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刘金凤,许丹,何燕婷.海外信托发展史[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 [2]吴世亮,黄冬萍.中国信托业与信托市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 [3] 周小明. 信托业基本业务模式的转型[J].中国金融.2013(11) [4]钟杰,赵嘉辉. 信托融资、信托市场与金融资源配置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