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组块理论 实现规则迁移
范文

    吴宏伟

    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语用学基本精神为指导,聚焦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精选相应内容,开展相应学习活动。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言语组块实践理论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文本中选取典型的、学生可接受和模仿的言语组块,提炼言语运用规则,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借鉴运用,从而实现言语规则的迁移。本文即以一组课文教学为例,浅谈对上述思想的认识。

    一、探寻规则,创新教学,搭建言语实践平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由《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四篇课文组合。阅读整组课文,不难发现规律:四篇课文均讲述“信念”这一话题,文中人物无不凭借信仰和毅力,获得成功;前三篇课文列举中外名人故事,后一篇课文为说理,讲述“滴水穿石”的精神,它是本组课文的总结和提升。如果关注《补充习题》上的练习,言语训练目标更趋明朗,那就是提炼言语规则,并实现迁移运用。

    探寻出这样的规则,教和学即有了目标。教师不妨大胆重组课文,搭建言语训练平台,引领学生经历理解、接受、模仿、运用这一系列过程,从而提升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群文重组,循序渐入,习得言语表达经验

    当老师宣布:“第六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先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室里顿时沸腾,孩子们都充满新奇,心中充溢猜想:“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怪?”兴致勃勃学完课文,同学们形成了这样一些言语组块: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玉琢,滴穿石块,形成奇观;

    雨水高速下落,但没有专一目标,不能持之以恒,石块没有滴穿;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迷恋电学,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书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创作,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境界;

    …………

    这些言语组块体现两个要求:一是需要熟悉课文内容,运用文中词语、短语高度概括;二是由相同结构组成,即“谁+干什么+结果怎样”,同时印证文章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

    經历反复实践,孩子习得言语表达的“套路”,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模仿说话中,习得概括表达的感性经验。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教师适时加以理性的归纳、提升,学生才可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笔者认为,只有感性经验的丰富积累,才有言语质量的飞跃,才可能达成对文本主旨思想的深层感悟。

    三、拓展外延,学习迁移,形成言语实践策略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学会模仿是不够的,更应该获得一种策略。学生习得经验后,教师可以拓展学习外延,鼓励学生运用规则,形成策略,从而获得一种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智技能。

    《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结束,学生只用了一课时,自学完成余下文章。因为掌握了这种概括经验,学生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文章概要:

    《天火之谜》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大胆推测,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发明避雷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史学家谈迁立志编写明史,面对《国榷》被盗厄运,挣脱痛苦,从头再来,一袭破衫,终日奔波,面对孤灯,奋笔疾书,写成新《国榷》,名垂青史。

    《诺贝尔》诺贝尔造福人类,奉献一生,不顾重重危险,不断创新研究,发明系列炸药,并设立诺贝尔奖。

    这些例子,无不印证“滴水穿石”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教学的同时,教师适时展开深度追问,古今中外这些名人的例子深深感染孩子心灵,一颗叫作“信念”的种子也自然播撒孩子心田,学生的心智技能悄然构建。

    当学生打开补充习题,完成《王羲之学书》一文的练习,“王羲之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请联系短文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谈一谈”,孩子们的脸上是兴奋的,因为他们做此类练习已经得心应手了。

    诚然,语文需要触摸它的人文温度,但笔者认为,语文更是一门工具学科。需要在教师引领下,将习得的能力,从熟悉情境迁移到新情境,甚至从这一学科迁移到另一学科,才能让学生掌握本领,学会运用,从而兴致盎然到达学习的深度。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江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