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机制创新问题 |
范文 | 李玉臻 摘要:城市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节约集约用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用地粗放、浪费、效率低下的局面。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青州市为例,从五个不同层面探讨了拓展节约集约新空间的新模式,为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土地 节约集约 机制创新 土地是生存之基,土地是经济之源。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最最宝贵的资源,保护好了耕地就是保护好了我们的生命线;开发并利用好建设用地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就会使我们的生命更有质量。处理好了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了生命和经济的关系。但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恰恰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从严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通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措施,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1 建设用地供应少需求多矛盾加大 近几年,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在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中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在人流涌向城市中城镇逐渐扩张,等等,伴随着的是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多,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俞发凸显,县域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日趋白热化。 1.2 守住耕地红线与新增建设用地冲突严重 县域经济发展造成建设用地增长过快,一些地方想方设法改变土地性质用来搞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实事上已经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与国务院确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的“红线”冲突严重,建设用地的供给压力巨大;一边是需要土地用以发展,一边是不可突破的“红线”,难以调和。 1.3 土地整理潜力小,土地开发空间不足 不少资料都有统计,总体上看我国土地开发潜力、土地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都很小,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这就无情地的把“另辟新径”——通过挖掘潜力扩大开发空间的路子堵了。 1.4 土地资源开发条件区域差异性大 从全国来看,既有水分、气温、土壤条件好的平原和盆地,适宜耕种,土地开发条件较好,潜力亦较大;也有水分、气温、土壤条件差的丘陵和山区,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投入产出率低。 2.当前县域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结构失衡 近几年来,县域城市发展较快,集聚效应增强,城市人口膨胀,再加上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形象,建新城、扩马路、修广场,“摊大饼”式外延扩张,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出现规划和审批上不规范,规模模糊,土地结构失衡。而在农村,由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在不少偏远地方出现了大批的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2.2 土地开发简单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在现有的建设用地中,比如建设厂房,单层的多多层的少,容积率低下;工业退城进园,新建住宅小区,过于减少拆迁成本等,使城镇规划范围内出现一些拆迁成本高、开发难度的大量闲置土地;老住宅区、城中村缺少改造,甚至是无人居住,致使城市容积率低;在农村,伴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耕作居住一体,造成无人村现象,村中大量土地没有开发和利用起来。 2.3 违规违法用地突出,以租代征现象严重 一些地方为了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尽快投产达效,为了提前完成某个惠民工程和公益事业设施,用以租代征办法搞建设,甚至用农业用地搞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开发用地面积,先建后批现象屡有发生。 3.浅谈创新县域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方法 思路决定出路。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瓶颈的问题,成为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耕地有“红线”制约,建设用地又十分紧张,只有加大投入开辟新的领域。青州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既没有突破“红线”,也没有违规审批,走的是一条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子。 3.1 向低丘缓坡“要地”,以增加建设用地 青州市西南部山区石灰石资源丰富,上世纪曾提出“奋斗二十年,山地变平原”,多年开采所遗留的采掘面、滚石带和被毁山体面广、量大,不仅没有变成可耕种的平原,反而是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针对这一现象,该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整治废弃矿山,恢复生态环境,增加建设用地的战略。近年来,下大气力取缔了一大批石灰石开采企业,严禁采掘。组织机械对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量小、散、乱的废弃矿坑面进行填平工作,变废为宝,同时也增加了建设用地,建成了以邵庄峱山经济发展区为代表的损毁山体和废弃矿坑恢复治理区,整治废弃矿坑6781亩,开发未利用地3200亩,为保障发展争得了空间。 3.2 在施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中挖潜力 青州市大力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仅青州经济开发区就关闭小型预制件厂239家,关停农药、化肥、小化工等落后企业30多家,共计可再利用建设用地3035亩;转型提升低效企业210家,3300亩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同时,要求新建车间必须为三层以上,大大提高了容积率。对全市工业项目进行摸底,彻底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2013年以来,盘活存量土地600多亩。如山东盛鲁花生油有限公司位于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达112亩,由于多方原因,该企业经营业务一直未能正常开展,土地低效利用问题严重,该市多措并举,通过招商引资,南山东嘉德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收购山东盛鲁花生油有限公司资产,利用原有112亩土地,投资7亿元建设食品、化妆品以及绿色节能家具用品项目。 3.3 要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增地”,利用复垦土地 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根据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土地资源适宜性,综合确定开发整理后土地的用途,提高利用效率,使土地开发整理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青州市实施的南张楼村“中德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项目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典型。近年来,该市积极总结推广南张楼经验,实施20个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2639亩,保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青州市组织人员对全市符合挂钩试点要求的废弃砖瓦窑坑、荒地、山坡以及村内空闲地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置换计划。通过挂钩置换,将庙子镇庙子村塌陷区,部分农村居民点以及工矿用地中整理复垦土地822亩,全部用于该市急需用地的重点企业。 3.4 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压减整合建立绿色矿山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准入、规模准入等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和集约化开采程序。 青州市的山区面积为734平方千米,全市已发现矿产24种,勘探区域占全市面积的4070,现已开发利用6种,可利用的资源量约150亿吨。为推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该市按照“政府主导、区域管理”的原则,先后出台《青州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青州市关于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多次开展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严格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严格审批程序和准入条件,完善新设置矿业权的市场准入、等相关管理制度,坚决取缔乱采、滥采、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对资源造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和集约化开采程序不断提高。 3.5 改造旧城旧村腾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旧城改造逐渐成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选择。近年来,各地都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和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迁村并点工作,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联片开发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青州市近几年拆迁12000多户,腾出土地10000多亩,其中6070土地用于安置房建设,1070用于道路及城市公益设施建设,3070用于商业开发和绿化环境,有效促进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该市新建成的中央商务区,原来是沿街二三层商业房,该项目分市政广场、商业和住宅3个功能区,总建筑面积14.3万m2,总投资4.5亿元,建筑容积率由原来不到0.89提高到2.5,成为该市第一个集商业、住宅、休闲娱乐和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身的大型城市功能区。该市结合“空心村”改造和迁村并点工作,拆迁农户1300家,腾出土地2300亩,集中建设安置房仅用了320亩,剩余土地一部分用于学校、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其余全部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给急需土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商业设施建设。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又实现了政府收益最大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