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湛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道德思考 |
范文 | 胡国伟+李鹤文+渠章才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总体建设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湛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例,着重从道德层面对搞好滨海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思考,并阐述社会道德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力功效。以此及彼,给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道德 生态文明 城市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东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后,给粤西中心城市湛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决定》要求,湛江市要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先行区、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强的现代港口城市。[1]为此,湛江出台相应规划,按照“港口立市,工业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生态文明港口城市。并计划用5年时间,力促全市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飞跃、质的提升。到2017年底,全市生态文明区、城、镇、村基本达标,全面提升城乡宜居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推动经济崛起,建设幸福湛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留发展空间。[2]湛江这一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举措和规划,不仅是对省政府有关生态建设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方面和全过程这一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其他建设一样,要保障其顺利实施形成长效机制,就应极力发挥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且,道德更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力量。一些德育专家认为:法治虽然具有强制性,它可以限制人的行为,而不能改变人的内心思想,道德在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方面有着法律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唯有从思想上改造人,才能最终达到有耻且格。[3]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儒家教化思想,推崇“德治”模式,按照德教为先、以德化民、德主刑辅的理念来进行社会管理建设。因此,德治理念无疑也可运用于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1. 道德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功能作用 生态文明城市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社会体制为命脉,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的优良人类居住区。可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城市主体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生态是包含人的因素的生态,是人参与其中且以一定的活动方式与自然本身的运动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环境和运行态势。[4]这里,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既具有社会属性,是城市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生物链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改变了人,才能建成好的城市环境。在这种有人参与的社会建设中,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于是,要创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共处共融的生态文明城市,就必须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道德关系,促使人以德为本、明德至善,使用文明和道德的方式对待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 1.1 道德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能增进“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道德具有教化和规范作用,能树立人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公共生活中能促使和规范人的言行达到良好养成。正因为道德具有这种功能,道德才被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广泛加以推崇,作为在公共活动中调节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要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相互尊重、与人为善的品格。久而久之,当人的这种道德品质和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就会变得和谐融洽,工作生活就会感觉很愉快,对自我生活的环境也会倍感亲切,对生活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会迅速上升。这种美好的情感,反过来又能增强人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动性,为更加融合人际关系和改善城市生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湛江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期,首先更应抓好道德建设这个核心,营造好人与人的和谐氛围,为经济加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2 道德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能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道德具有调整人的行为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发挥道德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3]道德能够让人自警、自省和自律,可以引导人们对自我行为做到事前校正和事后反省,促使人向善向好。道德的这种功能作用,可以帮助人顺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形成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加强自律,自觉内化思想,积极把自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转化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行为,那么人与社会的关系就会相得益彰、和谐完美。湛江要建成生态文明港口城市,就必须要有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的建立,一定不可忽视道德的力量。因此,应大力弘扬社会道德风尚,要求道德实践的主体,即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人,必须要按照道德规范来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为湛江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3 道德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和落脚点,是做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城市自然生态的和谐平衡。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中,人是道德的主体,自然是客体。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主体必须要尊重客体,人必须要使用道德文明的方式来对待自然环境。否则,自然就会反作用于人,对人赖以生活的环境造成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了拥有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安全的共同生活环境,人就要主动加强自身道德修炼,自觉遵从自然法则和道德准则,树立生态建设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道德义务,努力建设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湛江当前主要的经济发展规划是把钢铁、石化、造纸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这三大重工业的投入建设,如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和广泛的社会道德约束,就有可能对湛江城市的自然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因此,湛江越是发展经济,就越要加强道德建设,要用道德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感,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根本要求。 2. 湛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特有的道德环境基础 湛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和道德环境。一是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湛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玛珥湖”生态地质公园,雷剧、醒狮、飘色、人龙舞等民间艺术等精品,被国家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承载;二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湛江在近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建成拥有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珊瑚自然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第二大种群区。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大低碳生态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国字称号,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城市前列,为湛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湛江民风淳朴,人们宽容友善,历史名人和当代公众人物的道德风范在当地流传甚广,社会道德基础良好。当前政府在社会大力开展“好人好报”道德实践活动,选送的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十分突出,影响甚广,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尚德守规的浓厚氛围,给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环境。 但是,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譬如:乱丢乱倒垃圾、行人和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个体商铺随意破坏店前绿化树木、生产加工行业排污、村民捕杀野生动物等,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根治。 3. 湛江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道德路径 湛江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就应从加强道德建设入手,从根本上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3.1 加强市民美德教育,增进城市主体的和美程度 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城市主体人的道德素质是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的道德素质的发展。加强思想美德教育,提升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一定要求人人自觉按照道德规范参与社会活动,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许多摩擦和矛盾,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一是开展文明礼貌教育。“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常以礼作为君子德行修养和行为价值的判断标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以人的行为作为主导,如果人人按照“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谦逊礼让、尊重他人,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美,这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二是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忠诚老实、真诚待人、信守诺言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古今中外都视诚实守信为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当前,湛江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向外展示自我形象的关键时期,擦亮诚实守信这块招牌尤为重要。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社会正气才会凝聚上升,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开展团结友爱教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一切胜利的源泉。邓小平说:“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5]湛江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也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人和”环境。要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大众养成包容、互助、友爱、协作的美德,共同维护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弘扬团结奋斗的道德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凝神聚力。 3.2 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城市发展的文明程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必须要把事关社会公共生活、社会人群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作为重要方面来抓。一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人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的社会作用,首先表现在能够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质量。[6]湛江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交通秩序问题等,都同属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又影响了城市形象。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公德的监督、谴责、教育作用,把社会不良行为置于社会公德的批判监督之下,从而促使市民自觉养成维护城市形象的道德行为;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一种规范要求。职业道德直接反映出从业人员的职业良知。湛江在大力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同时又把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工业作为拉动经济的“航母产业”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从严规范各行各业的道德行为,不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能完成,还有可能会破坏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三是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又是人们的生活港湾,家庭在人与社会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家庭和睦,人心和善,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而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又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要在社会上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宣扬和表彰“五好家庭”,树立典范,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有了每个家庭的稳定,社会才会安定,这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3.3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加大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 生态道德属于道德范畴中的特殊部分,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产生行为作用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对大自然的道德观、责任感和敬畏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一是要树立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的本质,要求人们必须认识和掌握保护生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把爱护自然作为一种信念根植在人们内心,并能指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这就要求自然条件中的人必须要树立起生态伦理观念,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湛江属于亚热带城市,植被丰富,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但是,好的条件往往使人对生态环境不知珍爱和保护,生态危机意识较低,对破坏道路共区绿化、射杀捕捉候鸟的现象不以为然。针对类似行为,不仅要加大法律的打击力量,更要加强生态道德观的教育灌输。教育人们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把生态道德观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习俗,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打牢生态伦理根基;二是要树立生态责任意识。湛江当前正按照广东的《决定》要求,加速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工业港口城市。在这种大发展大建设的背景下,全体市民和各级政府部门,务必要高度树立起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既为自己和当今时代负责,又为将来和子孙后代负责。要深刻认识到,离开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畸形的发展,不可能持续长久。当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街头橱窗板报和墙体电子广告屏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形势,树立科学发展观,让生态道德教育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增强民众的参与性和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责任感。只有人人树立起生态责任意识,才会人人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三是要树立生态忧患意识。湛江在当前大力发展经济之时,一定要认真汲取有些地方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沉痛教训,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有序推动和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关系。千万不能因为生态条件优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力,这都是违背生态道德的做法。要通过强化全民生态道德教育,让人懂得尊重大自然的必要性,树立起大自然至高无上的思想和对大自然的惧怕敬畏思想。这种生态道德观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思想,能够使人形成正确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能够让人知道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因果报应,最后促使人们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自然,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达成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融和良性发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 柏萍,周仲高.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之路[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4: 218. [2] 关于印发湛江市创建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共湛江市委办公室,湛发(2013)4号,2013,2. [3] 罗国杰,夏伟东.以德治国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p199-200. [4] 马永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思考[J].伦理学研究,第1期2012,1: 1.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251. [6] 钱广荣.中国道德建设通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1: 2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