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shuo❶农历的每月初一。《左传·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日有食之。”(甲戌:甲戌日。有:又。)《史记·秦始皇本纪》:“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始:才。) ❷北方。《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绍既并河~,天下畏其强。”(绍:袁绍。既:已经。并:并吞。天下:天下的人。)
朔shuò❶ 农历的每月初一。《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邵长蘅《阎典史传》:“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万众拜且哭。” ❷ 初始。《礼记·礼运》:“皆从其~。” ❸ 月出。《后汉书·马融传》:“大明生东,月~西陂。” ❹ 北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朔shuò❶农历每月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光,这种月相叫朔。 ❷北 △ ~风|~方。 说明: 10画;月部;左右
朔❶农历每月初一:~日︱~望︱晦~。 ❷北:~方︱~风。
朔shuò❶ 农历每月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光,称这种月相为朔。 ❷ 农历初一这一天:朔日│朔望。 ❸ 北:朔风。
朔shuò1 亦称“新月”。月球与太阳的黄经相等的时刻。也指当时的月相。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与太阳同出没,朝地球一侧因照不到阳光而隐没。朔总在夏历每月初一。2 初始。《礼记·礼运》:“皆从其朔。”3 北方。如:朔方。 各方1
各方1四方,各个方位:四方 四乡 四维 四远 四宇 四封 四外 四隅 四面 流方 东南西北 四角,四方:角角 四方和四隅:八方 八都 八隅 八陲八区 八乡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五方(~杂处) 东西南北和上下:六合 六方 东方:东(东面;东边;东部;东头;东首;东维;东隅;正~;以~;大~;近~;远~) 春(春方) 朝青(青方;青羌) 震(震方;震位;震区;震宫;震维) 少阳 阳方 东北方:艮(艮隅;艮维) 东南方:巽(巽维) 辰巳 龙翼 极东:泰东 南方:南(南面;南纪;南服;南离;南道;南端;天~) 赤(赤方;赤位) 炎(炎天) 午 朱(朱方;朱冥) 离(离方;离南) 暑门 火维 蛮方 正阳 南天,南方:离宫 西南方:朱天 坤维 西方:西(~侧;~翼;~天;西边;西头;西金;西商;西圉) 兑(兑域) 右(山~;江~) 金庚 金方 鲜方 阴方 迁方 秋方 秋陆 毛兽 少阴 古代对西方的称呼:沃野 西北方:干(干位;~风;干方) 幽天 正西:直西 极西:泰西 北方:北(北面;北部;~国;山~;有~) 朔(朔方;穷朔) 癸 玄(玄方;玄朔) 背 伏方 太冥积冰 戴斗 黑后 霜碛 南北方:青竹丹枫 正北方:直北 极远的北方:穷北
另见:方向 辨认 各面
开始
开始开(开宗;开首;开先;开脚;开基) 始(由始;发始;造始;初始;托始;伊始;兆始) 起(起头;起首;起始:起元;起手;起先;起前;起初;初起) 端(发端;首端;造端) 新(~年) 肇(肇兴;肇启;肇始;肇开;肇迹;开肇) 兆 甫 昉(由昉) 祖 朔 萌(萌起) 俶(俶落) 徂 初(初始;初基;初肇;开初) 启(启行) 载 创 头 鼻(~祖)题芽 由昉 甫尔 发首 首引 首事 打头 辟面 表示开始:从(~今) 自(自从) 由(~此及彼) 于(青出~篮) 起 打(打从) 就(就此) 起源,发端:滥觞肇迹 开头,起首:劈头 开始和结尾:起讫 始终 始卒 新的开始:肇新 从头开始:重打锣鼓 表示从头另行开始:再 又 重(重新;~行) 另(~起;~立) 从新 刚开始:一上手 开始并继续:起来(哭~) 暗暗开始:潜启 (从某一点起:开始)
另见:起步 进行 行进 开始做
称农历各日
称农历各日一日:朔(朔日) 吉(初吉) 旦(旦日)上日 合朔 每月的朔日:气朔 月朔 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月吉 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晦朔 二日:初二 三日:胐 初三 五日:月五 初五 五月初五:午 九日:青(九青) 中九 初九 十五日:望(望日;月望) 月半 圆日 十六日:既望 十九日:下九 二十一日:马(马日) 二十九日:上九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晦日;月晦)
朔shuo朔方1 朔风 朔日 朔望 朔月 晦朔 扑朔迷离 注释: 1北方。
朔shuò
朔❶始也。《儀禮·大射》: “朔鼙在其北。” 鄭玄注: “朔,始也。” ❷亦“初”也。《禮記·禮運》: “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鄭玄注: “朔,亦初也。” ❸北方。《尚書古文·禹貢》: “朔南暨。” 鄭玄注: “朔,北方。” (《通德堂經解》) 《尚書·禹貢》: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 鄭玄注: “朔,北方也。” (《鄭氏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