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推进安顺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陈丽 摘 要: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安顺是历史悠久文化名城,要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感,才能充分保证文化作为软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205-01 一、安顺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87个乡镇办事处,78个乡镇建设了综合文化站,建有电子阅览室7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62个、村级基层点1686个,“农家书屋”1048个,“数字图书进农家130户,“广电云”村村通743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56支。 2.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以“送文化”和“种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县、乡、村三级节庆文化艺术活动,创作文艺精品,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我市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纳入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已连续8年获全省第一。 3.农村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1)“三区”文化人才培训队伍及调动3000余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对农村开展文化培训,培养农村文化人才;(2)对农村文艺表演队伍、民间优秀演员进行登记、跟踪管理;(3)积极探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农村文化事业的生命力。 4.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市各县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实施了文化遗产保护。 5.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深挖乡土文化,突出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开设的“农家乐”、“民族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约500个点,相继推出了屯堡文化汇系列活动、江龙镇猫猫冲“竹王节”活动、瀑乡镇宁樱桃节、关岭苗族花树节、镇宁布依族“六月六”系列活动蜂糖李品鉴活动等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文化节。走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农民增收,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的共赢。 二、我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 2.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还不够有力,经费投入偏少。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虽有增加,但经费不足依然是困扰其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基本上是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投入,没有将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文化阵地不能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乡镇文化站大多设在乡镇机关内部,作用难以发挥。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也大多局限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群众文化群众参与难以体现。 3.农村文化事业缺乏内生动力。农村文化在结构、水平的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农民文化生活枯燥、单調,对西秀区旧州镇和紫云水塘镇村民进行调查显示:农民在劳动之余,参与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占89.60%,不看报、不读书占90%,不上网的占87%。村民大都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还大量进行赌博。二是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显示:受访村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72元。在这种内生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政府送去的“文化大餐”就成了“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难以从根本上培育文化土壤,只开花,播不了种。 三、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把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治穷和治愚结合起来。科学制定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纲要,围绕纲要细化阶段任务,纳入对县、乡、村各级部门和领导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避免文化建设重复、漏、失、空。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把文化单位产业开发和其它建设列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或专业性银行贷收计划项目;争取政府在投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提供启动性资金和优惠利率,并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周转资金。逐步建立起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以解决农村文化经费困难的问题。 3.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适当增加文艺单位到农村公益性演出的补贴,鼓励组织面向村民的演出;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文艺生产单位要加大 “三农”文化产品创作力度,特别是政策法规类、信息知识类和文体娱乐类等文化产品的创作,新闻媒体要开办“三农”服务的专栏、专版和节目。在“送”文化的同时,力求“种”文化,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下基层调研服务,把文化资源全方位地配送到农村。大力发展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户、民间职业剧团等,切实把文化“种”到基层。 4.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队伍的组织建设,采取“县聘乡管村用”方式,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建议万人口的乡镇,原则上以一站五人配置。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的教育引导、培训、管理服务,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