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范文 任逸佳



摘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日趋增长。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能从某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希望运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来找出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SPSS分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郑岩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和政府保障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郭新华和何鑫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储蓄、住房价格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陈奇从经济因素方面、消费环境和条件因素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规模的是否合理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理论支持
经济理论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不胜枚举,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 :Ct=a+b+Yt。该书中还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在他看来,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指出,本人的消费支出不但受他当前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以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尤其受以往“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表示消费支出并非由人们当前暂时的收入决定的,而需要由他的持久收入水平来决定。换句话说,持久性的收入水平能够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二、经济模型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认为,影响自身消费的主观因素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人们消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然而,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而收入的变动仅仅是众多原因之一。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里,收入与消费反而成反比,即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却减少,反之,收入减少而消费增加;同时,还存在消费增加额大于收入增加额的情况。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除收入这一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验证以下模型。
+ - - + (the betas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re expected to have the following signs)
式中:C表示居民的消费水平,I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CPI表示消费物价指数,T表示税率,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其中,自变量下方对应符号的含义分别为:I下方的+号表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减小),居民的消费水平会升高(降低),该规律来源于消费定律;CPI下方的+号表示,随着消费物价指数的升高(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会降低(升高),该规律来源于,物价水平的提高会抑制居民的消费;T下方的-号表示,随着税率的升高(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会降低(升高),该规律源于,税率增加后,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承受的税负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消费;GDP下方的+号表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减小),居民的消费水平会升高(降低),该规律来源于,随着经济总量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会逐渐地提高。
三、数据搜集
为了验证上述经济模型以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本文收集中国1990-2010年的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CPI、税收和GDP的数据,数据汇总如表1。
年份 居民消
费水平 居民家庭
可支配收入 CPI
(上年=100) 税收 GDP
1990 833 2196.5 103.1 2821.86 18667.82
1991 932 2409.2 103.4 2990.17 21781.5
1992 1116 2810.6 106.4 3296.91 26923.48
1993 1393 3499 114.7 4255.3 35333.92
1994 1833 4717.2 124.1 5126.88 48197.86
1995 2355 5860.7 117.1 6038.04 60793.73
1996 2789 6765 108.3 6909.82 71176.59
1997 3002 7250.4 102.8 8234.04 78973.03
1998 3159 7587.1 99.2 9262.8 84402.28
1999 3346 8064.32 98.6 10682.58 89677.05
2000 3632 8533.4 100.4 12581.51 99214.55
2001 3887 9226 100.7 15301.38 109655.2
2002 4144 10178.4 99.2 17636.45 120332.7
2003 4475 11094.4 101.2 20017.31 135822.8
2004 5032 12358 103.9 24165.68 159878.3
2005 5573 13747.9 101.8 28778.54 184937.4
2006 6263 15346.5 101.5 34804.35 216314.4
2007 7255 17926.2 104.8 45621.97 265810.3
2008 8349 20541.38 105.9 54223.79 314045.4
2009 9098 22327.82 99.3 59521.59 340902.8
2010 9968 24537.38 103.3 73210.79 401202.0
数据来源:中国历年统计年鉴。
四、相关分析
为了能了解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CPI、税收、GDP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首先需要运用SPSS软件来计算出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是多少。
C I CPI T GDP
C Pearson 相关性 1 1.000** -.347 .979** .993**
显著性(双侧) .000 .123 .000 .000
N 21 21 21 21 21
I Pearson 相关性 1.000** 1 -.336 .982** .994**
显著性(双侧) .000 .137 .000 .000
N 21 21 21 21 21
CPI Pearson 相关性 -.347 -.336 1 -.282 -.302
显著性(双侧) .123 .137 .215 .184
N 21 21 21 21 21
T Pearson 相关性 .979** .982** -.282 1 .996**
显著性(双侧) .000 .000 .215 .000
N 21 21 21 21 21
GDP Pearson 相关性 .993** .994** -.302 .996** 1
显著性(双侧) .000 .000 .184 .000
N 21 21 21 21 21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当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两变量相关系数等于零的假设;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两变量相关系数等于零的假设。从表2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税收以及GDP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其中,居民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其简单相关系数为1.000,居民消费水平与税收、GDP的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93。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行回归分析。
五、回归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的结果如下:
模型 输入的变量 移去的变量 方法
1 GDP, CPI, I, Ta . 输入
a. 已输入所有请求的变量。
模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1 回归 1.448E8 4 3.619E7 19572.745 .000a
残差 29584.116 16 1849.007
总计 1.448E8 20
a. 预测变量: (常量), GDP, CPI, I, T。
b. 因变量: C
模型 R R 方 调整 R 方 标准 估计的误差
1 1.000a 1.000 1.000 43.00008
a. 预测变量: (常量), GDP, CPI, I, T。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593.117 204.194 2.905 .010
I .341 .036 .838 9.501 .000
CPI -5.643 1.727 -.014 -3.267 .005
T -.038 .013 -.292 -2.930 .010
GDP .011 .004 .447 2.448 .026
a. 因变量: C
模型中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正负与经济模型中设定的正负一致,说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反映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其中: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单位,则消费水平提高0.341;物价水平提高1%,则消费水平下降0.05643;税收增加一单位,则消费水平下降0.038;经济总量增长一单位,则消费水平提高0.011。
六、政策建议及展望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相应的理论研究,本研究认为中国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可见,我国只有竭力增加人们(特别是中低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以此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同时努力降低贫富差距,才能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是维持物价稳定。当今社会,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维持物价的稳定迫在眉睫。之所以要控制通货膨胀,是因为它会增加人们购买的不确定性,使其购买力下降。从以上的实证结果中可发现,通货膨胀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通货膨胀的预警和调节机制,以此来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缺陷,即在流通环节中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且这一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政府却制定了很多间接或直接利于储蓄的减免措施,这就导致居民更偏向于储蓄,以此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税费支出。因此,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适当增加居民储蓄时的个人所得税,并且完善税收制度,减少流通环节的重复征税现象。
四是努力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上述的三个对策都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还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在需求潜力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刺激消费需求;三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需求;四是调节居民收入水平的分布状况;五是在资源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发展资源消耗小的产业。
参考文献:
[1]郑岩.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要素的研究和建议[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冯佳文.居民财政支出的传导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战昱宁.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
[4]张宾.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
[5]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M].第3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6]田青,马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 2008(7).
[7]邱晓丽.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