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范文 邹芬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在执行上的问题和原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政策执行上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和完善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 有效执行 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莉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科学全面地认识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问题,追根溯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是将我国公共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一、概述
(一)相关概念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方案。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党和政府。为达成一定时期内的政策目标,在合法程序下制定行动方案或依据,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确定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公共政策执行代表的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是公共政策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唯一道路。
(二)特别说明
本文假设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科学的,内容是合理规范的,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各方面,所以这里的公共政策执行是对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执行主体而言的。
二、理论依据
(一)经济人假设理论
此理论由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提出,即人们都有趋利之倾向,公务人员亦如此,因此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公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变相执行政策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同时,地方政府亦为“经济人”,当中央下达的公共政策与地方利益相违背时,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延搁、变通、曲解等方式执行公共政策,比如山西屡禁不止的小煤矿。
(二)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该理论普遍适用于企业管理,但从20世纪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政府管理向企业借鉴管理经验已经是常态,它作为一种技术性指标或方法,建立一种比较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大有裨益。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整合型模式
该模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构成,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政府上层制定方案,并细化为政策指示,再由下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贯彻执行;二是下级地方政府有对公共政策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裁量的权利,可结合当地实情制定具体的政策执行细则。
三、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因和问题分析
(一)制度因素
1.体制混乱
机构重叠致使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职责分配上的混乱致使机构相互推诿执行责任;政策目标在传递实施中缺乏各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和可操作的细则来规范。
2.上层政府的宏观控制力不足
公共政策由上层政府(中央)予以制定,具有权威性和宏观控制力,而关键问题是在公共政策执行上防止权力的过度下放,以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3.监督机制薄弱
监督主体虽然多元,但权力的行使不到位,监察审计部门存在于政府内部,接受双重领导,人大的监督权力未得到落实,社会监督的效力有限,而且各主体未形成一个监督合力。
4.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公共政策制定好之后,不能有效地传达到目标群体,同时对政府执行部门的政策预决策和分解不够重视,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有出现失真和歪曲的风险。
5.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评价中定性标准多,缺乏量化指标而不易操作,而且评价手段单一,多以政府报告等呈现,存在评价的漏洞。
(二)利益因素
根据理性人假设理论,各级地方政府和政策执行人员也是一个个的“理性人”,当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执行部门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时,则会引发利益冲突。
(三)人为因素
1.领导人员管理水平不足
领导人员管理水平不足,出现对公共政策的理解不够、采取简单粗暴的政策执行手段而忽视其他手段、忽视地区实际情况机械执行等等的问题。
2.政策执行人员素质不高
执行政策的公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素质低下,出现态度粗暴等问题,这也是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一大阻碍。
(四)思想意识因素
1.政府的政策执行理念
政府政策执行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官本位”思想仍然存在于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依然淡薄。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意识
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够,公共政策下达之后不能通过更多的渠道去积极的了解,且对于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普遍采取消极态度等等,政策执行的主体参与意识淡薄。
四、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的经验
我国公共政策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西方要晚一些,公共政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国情进行有益的借鉴,下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服务理念
西方很多国家强调政府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公众实际上就是享受政府服务的消费者,公务人员则相当于企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让公众参与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并接受公民的监督,政府则要公开公共政策及各方面的管理业绩、效率和质量。这里十分突出的一个借鉴就是公共政策执行要从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让公民更好地参与进来。
(二)完善的配套机制
公共政策的执行落实需要相应的机制来支持,国外在这方面比较成熟,比如通过协商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利益,一方面保证中央的政策能够得到地方的支持,另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的利益,从而保证政策的落实;通过合同建立合作机制,保证各方的意愿,尊重和允许地方相当程度的自由裁量和变通;通过开放的参与机制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负起责任;建立社会志愿者机制和捐赠机制,激发公众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参与热情,引导社会的良性发展。法国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三)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英国作为行政改革的先驱,率先提出来国家政策执行自主化的制度,将公共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分开,并且成立了执行局,设立的执行局包括具体的组织、明确定义的执行任务和明确的执行官三个主要因素,以负责执行局的工作。执行局的首席执行官全权负责执行的各项任务,让公共政策可以落到实处。
(四)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弱化
意大利在“执行运动”中所作的法人医疗保健领域的特色改革是一个典型案例,即一个法人性的组织模式出现并被承认,在这种模式下,总负责人被赋予权力,代表政府以及董事会拥有自主执行权,并对执行的结果负责。
政府不再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唯一主体,在执行上发挥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等的协同作用。
五、看法和建议
(一)执行主体的多元化
在政策执行上引进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等的力量,利用市场机制,创造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执行的理想局面。
(二)完善政策执行的职能划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细则,将机构的职能划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精简、协调、高效的执行机构。
(三)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指的是政府、人大和社会的监督。政府应有专门且独立的监察机关,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地行使监督权力;加强地方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增进公众参与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发挥社会各部门的监督功能。
(四)完善政策执行信息沟通机制
政府内部建立专门的沟通协调机构,使沟通协调职能专业化,减少和防止信息的失真;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沟通手段如网络媒体,向社会公众传达公共政策的精神和内涵,增进公众的认可。
(五)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一种利益的表达、评价和整合的流程,从制度上保证这个程序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六)在政策执行主体内部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政策执行主体内部这里主要指政府内部。人都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引导政策执行人员和部门积极落实公共政策。比如采取绩效工资制来有效激励个人,实现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兼容,并改革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公务员流动制度等。
(七)培养和充实高素质的公务人员
公共政策执行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的领导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帮助其把握政策的动向和内涵;完善公务人员的录用制度,纳入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作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八)培养公共精神,转变公共政策执行理念
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共精神,把公共利益的实现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树立服务意识,引入西方的行政理念,重视公众的满意度。贯彻为人民服务和重视公共利益的理念,将我国科学规范的公共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周丹.挑战与应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合法性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 赵付科.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规避问题探解[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 41.
[3] 陈卉.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4] 焦金艳.政策执行的困境分析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130—1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