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文 蒋从根+朱青松+刘静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对经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取得巨大成绩,但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各方面都存在一系列妨碍校企合作的问题,只有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使得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地往前发展,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企业支持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手段。校企合作成为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基本共识。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开展了相关的校企合作,专家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及其他各方条件影响,校企合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加强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加快校企合作的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建设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政府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不完善。国家尚未在法律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约束机制,使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且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律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政府缺位,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校企合作发挥居中协调作用。[1]
(二)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约束
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虽然早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至今仍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制度也未出台。制约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及“行校互融”的实质性开展。
(三)政府角色模糊,职责不清
纵观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涉及政府职能的表述往往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角色说明,这使得政府对于自己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从而无法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因为“校企合作”除了双方有共同意愿和努力外,还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安排。
(四)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法律法规上的空白,缺乏法治的有力保障。现行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不明确、不细致,对校企合作中的众多主体都没有作出规范要求,因此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政府在统筹和指导校企合作时也缺乏制度支撑,难免造成混乱。另外,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二、企业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目前,校企合作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职业院校热情较高,主动通过各种关系开展校企合作,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总是希望用最小、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甚至最大的利润。企业是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和支出来推动校企合作的。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操作也较随意,缺乏有效规划,难以深入。
(二)“企中校”难以发挥作用
首先,“企中校”数量不多,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不愿意建立“企中校”,担心“企中校”的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企业核心技术泄密等。其次,合作深度、广度不够。企业即使建立了“企中校”,也不会投入全部精力开展教学工作,更不想将企业的关键技术、人才投入到教学中,造成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第三,“企中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顾虑重重
首先,国家对企业是否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没有法律上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其次,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条件与企业真实生产所要求的条件仍有差距,学校的教学时间、场所往往和企业的安排有冲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制度性保障。
(四)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观念
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政府部门、学校的责任。企业纳税了,政府就有责任提供合格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意识不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对教育投资与自身长远发展的密切关系也认识不足。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都很难达到深层次的认识,而只是浮于表面,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 学校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院校独立发展的历史不长,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发展而来。中专学校也是学科教育,过去培养的也是微缩版的学科人才,这些历史影响了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化长效机制
大多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合作形式化、表面化,难以深化,合作成效不明显。对合作的实质性和内容考虑很少。其次是缺乏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表现在课程体系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教学内容陈旧老化,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
(三)合作层次低,缺乏制度保障
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还是停留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持续性的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没有完全消除。校企合作各模式理论建设有待完善。模式本身理论建设滞后,陷入简单化和程式化。
(四)学校师资水平有限
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差是重要原因。有的企业与一流大学合作投资千万都不吝啬,但与职业院校合作却斤斤计较,根本原因是职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差,企业不信任,担心投资打了水漂。
四 社会与中介机构方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化校企合作中介机构
在社会注重学历的大背景下,人们对职业院校大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而我国的行业协会不够发达,没有承担起校企合作的促进、监督和牵线搭桥的作用。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社会观念滞后
就高等教育来说,对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青睐,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向往仍然非常低,导致高职院校存在招生难、生源差的情况。即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也未必认可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很多学生认为是在剥削他们的劳动力,这些观念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
五、对策与建议
就校企合作而言,政府、企业、学校、行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立法,特别是校企合作立法,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操作细则方面的规章制定。在法律体系中,强调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及考核处罚措施,调动四方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2.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依据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主动介入校企合作指导和监督中,担负政府的责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特别是加强资金支持,使校企合作能可持续发展。
3.转变观念
政府部门主动转变观念,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优先,宣传职业教育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技能工作是国家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技能工作光荣、技能工作有前途的观念,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热门考试中,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实施倾斜。
4.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自己的特点,组织专家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并依据理论出台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避免校企合作自生自灭,只停留在轰轰烈烈的表面上,真正保证校企合作深入有效开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企业方面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参与方,企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需要的人才,一举两得。
1.树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意识
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撑,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是政企校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作为企业,有责任、有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促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放眼全局,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2.办好“企中校”
实践证明,“企中校”是实行校企合作的较好形式。它能保证学生在企业零距离接触企业的设备、工艺、质量标准,能够零距离参与操作,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促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是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合作中,企业要指派技术水平高、热爱职业教育、具有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到教学中,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3.加强研发合作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应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工艺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虽然职业院校教师科研、产品开发能力有些欠缺,但也应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通过合作,迅速提高他们的科研、开发水平,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三)学校方面
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起到核心作用,学校需要在转变观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及培养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共同合作,离开了企业的合作,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合格的,是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从而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在充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使校企合作科学有序。其次,加强规章管理制度建设,使校企合作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提高合作成效。
3.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目前,合作在人才培养培训的初级阶段,学校仅仅为学生解决实习、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存在表面化、浅层次、低水平的问题。学校应该在科研、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这些深层次合作,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的科学研、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创新机制,搭建平台,通过社会培训、企业实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师的理念和理论水平。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把教师送到这些机构培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理念、理论水平和掌握前沿科学技术,提升科研能力,确保教师在理念和理论水平上处于先进水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艺改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活动,确保教师了解并掌握社会企业的工艺、技术、设备、流程等,并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中,确保学生掌握的工艺、流程、技术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建设学校双师教师、企业能工巧匠、外籍技术专家 “专、兼、外三结合”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四)社会中介机构方面
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校企合作中介机构,在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纽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确保校企、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允许中介收取一定的费用,确保中介按市场机制原则开展中介工作,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避免校企合作靠“校长面子”的局面。
六、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行业,都存在妨碍校企合作开展的问题。只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找准自己的问题,齐心协力、改变观念,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齐抓共管,校企合作才能蓬勃开展,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娱.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5(16):97- 98.
[2] 尚帅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林凤功,张健.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湖北土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 25.
[4] 施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易启明.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17):198- 19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7: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