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两型”视角下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研究 |
范文 | 唐跃工 摘要:泛长株潭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域内核心旅游资源基本呈点状分布,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不高,缺乏优势旅游品牌培育与旅游品牌战略规划实施,产业集群与知名品牌的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因此,不断挖掘和提炼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探索 “两型”视角下区域旅游品牌建设与提升对策,实现域内主导品牌与次要品牌协同发展,增强区域品牌认同感及核心价值,有助于推进湖南旅游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关键词:泛长株潭区域 旅游品牌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brand of Pan ChangSha- ZhuZhou- X iangTa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wo type” Tang Yuegong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3) Abstract: Pan ChangSha- ZhuZhou- X iangTan region has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core of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out the region is basically punctate distribution, due to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not high, the lack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brand development and brand strategy of tourism planning, effec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well- known brand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play. Therefore, continuous mining and refining the regional brand core value,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o enhance regional tourism brand building type two "under the angle of view, realize the domain leading brand and secondary br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enhance regional brand identity and core value, help transform to promote Hunan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 to province by industry. Key words: Pan ChangSha- ZhuZhou- XiangTan Tourism br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长沙、株洲、湘潭(以下简称“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也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泛“长株潭”则是以三城市为核心区域,湘江为纵轴,1.5小时车程为半径,包括衡阳、娄底、益阳、常德、岳阳等沿江城市群(以下简称3+5城市群)。泛“长株潭”及附近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基础设施良好,尤以张家界、韶山、南岳等地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但纵观域内核心旅游资源基本呈点状分布,如南岳位列湘南、韶山地处湘中、张家界偏隅湘西等,由于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不高,缺乏优势旅游品牌培育与旅游品牌战略的规划实施,产业集群与知名品牌的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因此,不断挖掘和提炼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探索 “两型”视角下区域旅游品牌建设与提升对策,实现域内主导品牌与次要品牌协同发展,增强区域品牌认同感及核心价值,有助于引领和推进湖南旅游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区的划分及品牌发展现状 “经济圈”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区域经济名词,主要是指从区域的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及宏观管理出发,由此构成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地区产业配置圈。“经济圈”理论则是指内部具有比较明显的同质性与群体性的区域,与外部有明确的组织和地域的大都会区或大城市群。如我国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区等;国际上如美国的五大湖、大洛杉矶、大纽约三大都会区等。但随着这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推进,随后这一理论也被引入到较小地域的某些优势产业,突出表现在某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基于以上认识,将“经济圈”有关理论移植到旅游业,不难对旅游经济区的概念做出以下厘定: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以核心旅游资源为基础,构建具有一定地域范围的旅游协作区,形成优势旅游产业集群。 沿用以上观点,以核心旅游资源和中心城市为基础进行归类整合,可将泛“长株潭”旅游区划分为“长株潭”、大湘南、环洞庭三大区以及比邻的以张家界为核心的大湘西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对域内旅游品牌概念进行梳理归类(参见表1)。 (一)“长株潭”旅游区及品牌概念 “长株潭”是指以长沙为中心,包括长沙、湘潭、株洲的城市群。该旅游区既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泛“长株潭”地区的旅游集散地,逐步形成了三大旅游品牌概念。长沙主推“山水洲城”的旅游名片,着力塑造“历史名城——文化旅游”的旅游品牌;株洲则以炎帝陵寝遗址为推手,打造“炎帝文明——寻根旅游”的旅游品牌;湘潭以韶山毛泽东故里为核心资源,倾力打造“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的旅游品牌。但以上品牌概念的塑造还存在泛化倾向,有必要对其不断加以整合提升,逐步凝炼成主导旅游品牌。 (二)“大湘南”旅游区及品牌概念 “大湘南”是指以衡阳为中心,包括郴州、衡阳、永州以及娄底、邵阳部分地区所在旅游区域。“大湘南”水系比较发达,地质构造复杂独特,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了南岳宗教旅游、琅山地质旅游、东江湖亲水旅游、九嶷山舜文化旅游等品牌概念。但这些品牌还存在内涵分散单一、核心概念或主导品牌有待提炼整合等问题,目前尚缺少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核心旅游品牌。 (三)“环洞庭”旅游区及品牌概念 “环洞庭”以岳阳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所在的旅游地区。该区域逐步形成了岳阳楼——君山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东洞庭湿地生态休闲区和桃花江竹海旅游区等省内外知名景点,但该区域仍然存在品牌概念分散、品牌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核心旅游品牌概念急需凝炼、主导旅游品牌与副品牌如何协同发展等问题。 (四)“大湘西”旅游区及品牌概念 “大湘西”是以张家界为核心,包括张家界、怀化、湘西州所在的旅游区域。此处是湖南最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拥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武陵源是世界自然资源遗产地,自然景观独一无二;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性城堡,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湘西”还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大湘西旅游区已经形成张家界生态旅游和湘西民俗旅游知名品牌,但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着力打造区域核心旅游品牌,实现主、副品牌协同发展。 二、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的演化过程 旅游品牌是区分和识别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的一种特定标记,通常由某种名称、术语、图案或其他识别符号所构成。它既体现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域的独特性,又反映了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品质等认知度和忠诚度。因此,探寻区域旅游品牌演进机理,应在考虑资源和地域独特性的前提下,整合区内相关品牌概念,凝练出主导品牌的核心概念。从泛“长株潭”地域划分和资源特征来看,其旅游主导品牌创意及确立可从以下两层面予以理定(参见表2): (一)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识别 1.“长株潭”旅游主品牌概念提炼 “长株潭”城市群拥有韶山、马王堆汉墓遗址、岳麓山——橘洲风景名胜、炎帝陵等知名旅游吸引物,旅游品牌主题内涵丰富,长沙还是“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的聚集地,发展文娱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旅游品牌规划建设也存在概念过多、主题不突出、区分度不高等问题,有必要归类整合相关概念,形成主品牌概念。在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独特性和知名性的前提下,鉴于韶山作为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以及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替代的地位,理应构成区域旅游主品牌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主品牌,以此带动其他旅游品牌协同发展,进而做大做强区内“文化娱乐”旅游产业群。 2.“大湘南”旅游主品牌概念提炼 “大湘南”旅游吸引物虽以“山”(衡山、九嶷山、琅山)和“湖”(东江湖)见长,但除南岳、琅山的品牌知名度较高外,其他品牌仅域内知名且影响力较小,难以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概念。由于区内山系、水域资源发达,加之地域又比邻粤港澳,可将“山岳”与 “亲水”旅游概念整合为休闲旅游主品牌概念,将其打造成粤港澳的休闲后花园,吸引泛“珠三角”旅游者前来休闲,把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成区域核心产业集群。 3.“环洞庭”旅游主品牌概念提炼 “环洞庭”主要旅游吸引物包括岳阳楼、洞庭湖、桃花源等著名景点,其中岳阳楼、洞庭湖是国内外广泛知晓的景区。域内旅游吸引物几乎均与“水”资源保持密切关联,“岳阳天下楼”和“洞庭天下水”是“名楼名湖”效应的真实写照。区域主导旅游品牌的凝练应借助这一效应,将“环洞庭”旅游打造成“亲水”特色旅游;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比邻武汉城市圈的地域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实现两区旅游资源互补,两地客源互动,把“亲水”旅游产业打造成区域支柱性产业集群。 4.“大湘西”旅游主品牌概念提炼 “大湘西”依据区位划分,虽未划入泛“长株潭”旅游区,但因与其比邻且拥有张家界、凤凰古城、通道侗寨等著名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和最著名的一张名片。因此,泛“长株潭”旅游品牌的构建必须与之协同发展。“大湘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环境与民族风情完美结合,是现代“体验旅游”取代“观光旅游”的最佳境地。由于张家界武陵源的核心地位无可撼动,应着力打造武陵源绿色旅游主品牌,以此带动民俗旅游等其他品牌协同发展,将“生态民俗”旅游产业打造成“大湘西”的支柱性产业。 (二)泛“长株潭”旅游总品牌概念的凝炼 从以上区域旅游主品牌概念的演化过程不难发现,泛“长株潭”旅游品牌总概念可以用“山水情,湘文化”六个字加以概括。“山”主要指以张家界、南岳、琅山等为代表的名山;“水”则概指洞庭湖、东江湖、水府等知名水系或湖泊以及各地丰富的温泉资源;“情”特指湖湘大地所独有的民俗风情;“湘文化”意指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泛“长株潭”旅游总品牌概念的凝练炼和打造, 有效识别了域内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既为构建主、副品牌协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品牌结构创造条件;也为区域旅游品牌与“快乐湖南,锦绣潇湘”的湖南旅游品牌协同营销打下了基础。 三、促进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协同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和推进区域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打造文化娱乐旅游品牌及产业集群 “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决定了其必须把这一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形成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级和龙头产业。域内的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纪念馆等伟人故里,应紧紧围绕“红色之旅”这一主题,不断挖掘“红色”题材,加强品牌推广与营销,把“长株潭”倾力打造成国内外最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品牌地。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内(如马王堆西汉古墓遗址、炎帝陵等)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区域文化娱乐产业发达的优势,实现红色旅游品牌与文化娱乐品牌协同发展,并以红色旅游的“量”来助动文化娱乐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以“休闲旅游”为抓手,促进山地亲水旅游品牌及产业发展 现代休闲旅游取代传统观光旅游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大湘南”拥有南岳衡山、九嶷山、崀山以及东江湖等丰富旅游资源,其地貌类型多样,水系发达宽广;既有交通便利,又有比邻粤港澳的地域优势,是泛“珠三角”游客休闲度假的宝地。应充分利用地域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打造休闲旅游主品牌;同时注重温泉漂流、宗教文化、地质游学等旅游副品牌的培育,从而实现主、副品牌有序、竞合、差异化的发展,把“大湘南”旅游区建成粤港澳的休闲后花园,将休闲产业打造成区域支柱性产业。 (三)以“亲水旅游”品牌为推手,促进水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 “环洞庭”旅游区拥有包括洞庭湖、岳阳楼、桃花源、汨罗江等著名旅游吸引物,又毗邻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随着京广、沪昆高铁的相继通车运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日益凸显。该区域应在“水”字上做足文章,以“亲水旅游”作为区域主导旅游品牌,进一步整合“楼、湖、江、岛”等资源,借助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洞庭放歌”大型歌舞晚会、桃花源旅游节等系列节庆营销活动,吸引长三角尤其是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周边游客,扩大名湖名楼效应,倾力打造最具水文化特色的亲水旅游产业集群。 (四)以“绿色旅游”品牌为龙头,打造生态民俗旅游产业集群 生态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它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 实现认识、欣赏、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的旅游。大湘西旅游区包括武陵源(张家界、天子山、杨家界等)自然资源风景名胜区以及凤凰千年古城、永顺老司城遗址以及德夯苗寨、通道侗寨等民俗村落。但鉴于张家界在国内外的知名地位,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张家界的生态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大湘西”旅游,实现绿色旅游主品牌与民俗旅游副品牌的协同发展,从而带动和引领“大湘西”生态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注重品牌培育,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泛“长株潭”旅游地品牌形象的构筑,应以长株潭——红色旅游、大湘西——绿色旅游、大湘南——休闲旅游和环洞庭——亲水旅游为区域品牌主导概念,着力营造“人文与自然”旅游品牌特色,不断丰富“山水情、湘文化”的总品牌概念,着力打造和营销“快乐湖南,锦绣潇湘”的总品牌。同时,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观进行创新,构建品牌创造与品牌培育为核心的一体化创新体系,不断巩固旅游品牌在游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 实现泛“长株潭”区域旅游品牌协同发展,必须在有效识别旅游区域及品牌结构的前提下,不断挖掘和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促进域内主品牌与副品牌协同发展,提升品牌认同感,逐步实现区域旅游品牌营销之间有序、差异的竞合格局,推动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营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强势吸引力的高质量旅游品牌,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从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而促进湖南旅游业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范小军.城市品牌塑造机理——成就卓越城市品牌的原理和方法[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2008. [2] 许峰.城市旅游品牌区域结构与协同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财贸经济,2010(10). [3] 陆林,朱申莲,刘曼曼.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J].地理研究,20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