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
范文 | 朱长春+曹家谋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数字化资源的覆盖率2020年达到100%。但是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有很多问题,包括资源共享领域不清、实践应用较少、途径比较片面等。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资源建设的关键初步是厘清专业课程系统,归纳不同教育层次里主要课程,以及课程相关性和重要度。根据对选取学校的分析,总结出三类课程:基础课程、操作课程,应用课程。对于三类课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建设分析。 关键词:职教体系 课程资源 物流管理 资源建设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职教体系中的资源建设需求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架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我国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并且促进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见图1)。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资源建设要求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数字化资源的覆盖率要求(见表1)。提出推进职教体系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能够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免费开放服务。 ![]() 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规范和审查认证标准,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高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到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现代职教体系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到2016年,从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全国有62家以上高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博士(开设物流相关研究方向的院校也有60家以上。)具有了完整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本文选取不同层次的代表性学校(见表2)分析其专业定位(见表3)和课程设置(见表4)。 ![]() ![]() 三、现代职教体系中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资源共享的建议 现代职教体系借鉴与香港的资历架构。香港政府推行资历架构,从而推动终身学习。资历架构是一个七级的资历制度,涵盖学术、职业和持续教育界别的资历,可于网上查看资历名册,找到已通过素质保证并获资历架构认可的资历及课程。虽然教育部提出和推广现代职教体系,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以至于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各自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就业方向等方面没有协调发展,因此造成了资源共享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建设哪些资源和共享哪些内容。根据教育体系内不同教育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对相关课程进行梳理和归纳(见表5)。 根据归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物流管理职教体系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课程、操作课程、应用课程。 二是重要性课程分析:根据总结不同层次的课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物流学基础课程、物流管理类课程、物流信息类课程、物流系统规划类课程、仓储类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课程。 ![]() 三是基础课程分层次建设,从上至下式共享。物流类基础课程是一种认知课程,从中职到博士,都要学习,但是程度不同,因此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方面要分层次建设,需要统一协调才能科学共享。但是这种共享更是一种从上至下式共享,因为下一个等级的资源对于上一个等级不用去学习,但是反之需要。 四是操作课程,基本是从中职到高职在学习,而中职重点学习基本操作,高职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本科涉及到的课程基本是技术变化较快、要求较高的课程,例如物流信息系统等。因此在课程资源方面,应该重点建设中职,高职增加部分理论内容。这一部分,对于中职的学生可以采用从下至上式共享学习。 五是应用课程,主要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及专业硕士中,可以看出这是职教体系建设的提升性课程,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物流管理技术等。这些课程资源建设应该以本科学校为主,高职增加技术操作内容,硕士增加运作管理内容,从而做到资源绿色共享。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不同教育等级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理清职教体系里的专业课程的层次性、重要程度,资源建设的重点以及共享方式。本文重点分析课程共享的体系,而具体课程的内容建设需要独立分析。对于职教体系的建设,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厘清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更好地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对于横向的资源共享,采取集中优势保留特色共同建设,而对于纵向的资源共享,采用取长补短分工明确联合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细玉,殷彬,贺兵.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4):138- 139. [2] 欧阳恩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19):24- 27 [3] 向健极.职业教育课程建构的“行动范式”[J]. 职业技术教育. 2014(14)):19- 23 [4] 顾坤华,赵惠莉.现代职教体系:推进高职教育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以江苏省为个案[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07):15- 20 [5] 黄芬.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探索[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5(20) [6] 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05):67- 70 [7] 何玉宏,纪正广.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的若干难点思考——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交通职业教育. 2013(05):16- 19 [8] 王彩娥. 物流专业工学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北京商业学校物流专业为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6):91- 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