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巴林特小组对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范文 | 李春芽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 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提高临床护士心理认知,改善护患关系,减轻职业倦怠,有助于医护人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就选择180名护士开展巴特林小组培训活动,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80例护士,收集时间2017年~2018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年龄19~51岁,平均29.0±6.1岁。观察组,年龄19~50岁,平均28.8±5.5岁。两组护理人员的的年龄、婚姻、子女、学历、职称、工龄、编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每月对对照组成员进行一般干预,组织成员在一起聊天交流。 1.2.2观察组:每月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巴林特小组干预,由专业巴林特小组组长进行专业干预,连续6次,为期6个月。 成立巴林特小组:由2名经过巴林特小组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担任小组长;活动频率:每一个月1次,连续进行6个月的干预活动,每一次2~3小时;活动地点: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活动室;活动方式:制订并实施小组活动方案。结合精神科实际的护患冲突案例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行为反恩的能力。 首先,介绍案例、阐述问题、回答问题、倾听他人意见、个人总结以及最后的组长总结。由小组长对活动的时间进行控制,做到守时的结束活动,未完成的讨论可放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进行。其次,巴林特活动的要点:在讨论过程中,尽量做到自由表达、充分展示小组成员不同的人格特点、价值信念系统、生活体验和盲区、小组成员分享经验,寻求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启发护士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写出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优势,减小心理落差,进行自我肯定;探讨案例的护患关系,帮助其鉴别非理性认知,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并通过场景模拟练习进行认知转换,体会认知转换后的感受,使案例汇报者了解自身沟通的习惯模式和对患者的自动化反应,提出改变规划。 1.3效果评价对精神科护士进行职业倦怠评估,通过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Maslach编制,经李超平和时勘修订的版本,该量表主要包含了22各条目,其中情绪衰竭9条、去人格化5条、个人成就感8条,采用Likert7级计分方法,情绪衰竭、去人格化采用正向计分,评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个人成就感計分越高,成就感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π±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各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人员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 2.2比较两组护士的应对方式问卷评分干预前,两组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自责、退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求助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显著的升高(P<0.05),求助评分显著的降低(P<0.05)。3讨论 巴林特小组是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巴林特在1950年初创立的一个专门针对缓解医护职人员职业压力的培训和研讨小组,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上知名的全科医护培训方法,近期才传入中国。巴林特小组可以帮助参与者识别和处理医患沟通中复杂的情绪反应(自己的和患者的),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巴林特小组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医护职业技能的方法。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在精神科护士中应用巴林特小组培训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护士的换位思考能力,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这对于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