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慧型企业与现代管理哲理的运用 |
范文 | 杨仕伦 摘要:集体智慧,不仅可弥补个人智慧的短板,而且能迅速产生个人智慧所望尘莫及的巨大价值。将原本难以发挥价值的个人智慧,整合为新型而强大的生产要素。企业内在的有机循环,是指为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受全员化内在主观积极性所驱动的、高度自主自律的,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的信息与物质自动循环。 关键词:智慧型企业 集体智慧 经济组织 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智慧,早已成为决定人类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以有限体能只能制造有限财富,用无限智慧能够创造无限财富。 智慧型企业,是指以集体智慧为基本内涵特征的经济组织。集体智慧,不仅可弥补个人智慧的短板,而且可迅速丰富个人智慧。继而,通过集体心理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升华集体智慧。在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人文环境中,就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相互排斥——不当竞争的人文环境中,三个诸葛亮的集体智慧就难敌一个臭皮匠。 就构成智慧型企业而言,涉及思维的、社会的、自然的众多常识,若从传统的视角进行阐述,似乎很难避免其复杂性的一面。为简明扼要,本文将围绕企业内在的信息循环、与物质循环(即大脑的指挥功能、与心脏的驱动功能的双重结构规律)展开讨论。与此相关的原理可参见笔者另文《论现代管理哲理》(见《管理观察》2016年9月下旬刊)。 1.内在循环 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共性规律高度统一、个性特征纷繁复杂的世界。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信息与物质的双重循环功能。低等物质通过信息循环形成自身所固有的、亲和与排斥的、取舍趋势的认知功能;生物以信息循环形成趋利避害的认知功能。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人类的思维功能,都是由信息循环的认知功能进化而来。 物质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由内在主司信息循环的职能因子、与主司物质循环的职能因子所决定的;物质结构——质与量,是由内在亲和与排斥趋势——个性特征及其内在循环效率——物质分解与重组效率所决定的。分工合作,有效填补了物质移动的时间与空间距离,不仅降低物质移动成本,而且为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开辟了循环链的“公共设施”的前提条件。 内部分工,使得彼此必须通过利益交换——合理分配职能利益才能达到彼此发展的目的。职能竞争的发展关系,形成个性对立的矛盾关系。分工合作前提下的职能竞争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利益连带基础上的发展关系。循环链,将互为竞争的、彼此的利益关系捆绑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连带关系。利益连带的发展关系,形成互为转化的发展关系。彼此既可以转化为促进型的发展关系,亦可以转化成互为抵制的制约型关系。当此的利益受到彼的损害时,此通过以不合作的代价,使彼付出相应代价;若这种不合作效应扩散,大家以不合作的较小代价,就会使彼付出沉重代价;若大家以较大代价——采取报复性措施,将对彼构成灾难性打击。诸如动物所选的食物链,二者内在优劣悬殊太大,后者对前者不具备直接的制衡能力(但可以间接产生影响,如一些动物集体自杀——自毁循环链会引发人类高度担忧),二者不属于相互竞争范畴,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因此,我们所说的相互制衡——职能竞争的发展关系,是以利益连带为核心基础的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显而易见,持续、高效的发展,必须将职能競争矛盾转化为持续性的、相互促进型的发展关系,避免制约型关系,其规律是有活生生的教材摆在我们面前的。 物质发展——通过彼此的物质交换实现,需要打破原物质结构,即按自身所固有的、亲和与排斥的、取舍趋势,对原物质进行分解与重组,以确保获得自身所需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需求无限性的客观矛盾,结合各物质个体的固有结构属性,促使万物形成既必须完全依赖整体循环链又相互竞争的发展关系——外向的分工合作关系——内外共性规律高度统一的发展关系。循环链的利益连带关系,形成万物只能在优胜劣汰的相对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展,从而成为顺者昌逆者亡的唯一发展通途。若没有优存劣汰的奖罚,彼此信息循环——对内外环境的认知功能将闲置,就会丧失个体自身所固有的、亲和与排斥趋势的个性特征,就会产生结构性的物多为患与物质稀缺的双重灾难,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就会阻塞、停滞。不论利益平均化还是欺行霸市的寡头化,都会形成物质结构单一化,循环链的循环功能都会瘫痪。如此,何为优、何为劣的客观标准就十分明显。内在循环效率高者为优,必然优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内在循环效率低者为劣,发展相对受限。 在利益连带的基础上,优与劣的关系同样互为转化。人类远祖正是因为在食物链,即外向职能分工所处的劣势,长期受生存压力所迫,从而正确选择了群居、手脚分工等,内在信息循环效率得以强化,促使人类从“动物心理”到思维诞生,一次次突破其他动物所不能突破的发展瓶颈,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者。 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地是凭借外在物质力量,装备并确保自身内在循环功能不断提高和延伸。人类的企业活动,同样以内在信息循环和物质循环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企业内在的信息循环与物质循环效率,是决定企业活力——交换效率的根本前提。同样是客观世界共性规律高度统一、个性特征异彩纷呈的实际反映,是循环链的利益连带关系前提下优胜劣汰的实质体现。众多企业的内在信息循环尚未具备内在的有机循环。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内在信息循环滞后,既是制约发展的内在劣势,但所预留的广阔空间又是纵深发展的强大优势。 2.没有正确认识就没有高效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外向发展环境中获得相对竞争优势——优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先行实现内在结构的优化配置,沿着降低功能消耗、提高配合效率和提高物质综合利用率的纵深方向深入挖潜革新。 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客观矛盾,既是制约发展的根本阻力,也是孕育挖潜革新、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欠开发的时期,即以横向——规模、数量为发展特征时期,竞争的焦点在于寻求高利润项目,比赛的是谁更胆大、速度更快。在这个阶段中,正确认识——以智慧取胜并不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个阶段是相对短暂的。当资源有限性及其衍生的阻力日益显现,即循环链因缺乏相对平衡而导致循环不畅后,就必然转向以优化结构的质的纵深发展。这时,正确认识与正确方法就必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循环的认知功能,从来都是主导并决定物质循环的主要功能。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别无选择的在利益连带关系的、循环链的一个环节点上,扮演着一个分解与重组的职能角色,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为免一损俱损,我们必须从维护循环链的大局观出发。在这种大局观的前提下,凡正确认识必利人利己。反之,利己不利人的言行绝非正确认识,最终会误人误己。 笔者曾在实践中逐步发现,高效团队在暴利意识盛行的人文环境中难以长期存活。例如:为了求证高效机制及其人文环境的普遍适用性,笔者于二〇〇四年到二〇〇七年间,曾在房地产销售业中组建了多个销售团队,但都未能长期存活下来。究其原因,伴随着团队被冠以“操盘手”“楼盘杀手”等的声名鹊起,充当“摇钱大树”的命运便如影随形,很多时候被迫充当产品涨价的急先锋。队员们“哪怕不挣钱,也不能充当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的罪人”,这种正义感前提下的团队心理,久之必然与追逐暴利的思想意识产生剧烈冲突。 其实,牢固树立正义感,以利人更利己——換个视角求发展,更加海阔天空。以高效团队加速资金周转,以高效率谋求长远发展,可谓人利双赢。 高效团队离不开崇尚道德和智慧的人文环境。正义感,既是基本道德观的实质体现,又是高效团队的灵魂。其一,团队内在的公信力、凝聚力、执行力,以及忠诚度等,均与正义感紧密相连,缺乏高度共识基础上的正义感,团队行为就会缺乏正当性的坚强自信感和正确价值观前提下的团队心理,就会从内部丧失道德的战略制高点。其二,在人类历史上,凡缺乏正义感的团队,无论其表面多么强大一时,但从内部分化瓦解的现象非常普遍,亦可谓败絮其内的一大特征。换言之,正义感从古至今都是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前提。其三,从维护循环链大局观进行认真分析,形成正义感是正确认识的必然结果。 在以规模、数量为特征的横向发展时期,人们只看结果——财富,不太在意过程(道德与否等内在结构的优劣),是自然而然的。这时,只要“成功”,人们就会投以羡慕和敬仰的无限光环。剖析个中缘由,绝非“有奶便是娘”的盲目崇拜,而是出于激励和启迪效应。在物质富裕时代,即由量变到质变——发展取向质的纵深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质的飞跃。这时,内在结构优与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偶然的、投机的等不具备必然性因素的成功,已经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激励和启迪效应,人们对“成功”者的认识,必然将会更加客观和理性,即思想意识必然取向辩证思维——正确认识的深入。 物质基础决定人的追求。在物质稀缺时代,送人一条红薯可令人感恩一世;在物质富裕时代,送人食品别人第一反应是会否带来健康隐患。物质富裕时代,人们更注重精神追求,知识财富增长的长远利益更重要。整合人的生产要素,需要根据物质基础的发展而正确应对。在物质富裕时代,必须满足人们实现知识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的心理需求。 客观规律表明:万物均具公共资源的本质属性:生,是根除内部恶性矛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体现;死,是内部矛盾失调、偿还公共资源的开始。就知识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稳定性而言,知识财富的稳定周期远远长于物质财富的稳定周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从古至今都将知识财富列为长期的、重大的利益追求目标。 思维职能的不断进化,物质条件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交通、生活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我们进入了知识和信息井喷时代。在此前提下,现代人的心理矛盾加剧:一方面,面对生活日益高度自信;另一方面,面对分工愈来愈细、竞争压力愈来愈大的工作环境——所涉、所学、所知在工作中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愈来愈小,导致自信缺失。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现代人一方面远距离的相互作用日益密切,而工作(追求财富的环境)中、近距离的相互作用却相对日益减少或受阻。海量信息与信息不对称,同样带来自身发展的强大心理压力。物质财富与知识财富未能同步增长,形成心理失衡,轻者会公开发泄不满情绪或消极怠工,重者或偏激者会不顾一切地公开对抗。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在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能满足人们求生存的本能需要(脱离井田制将更难以生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胡萝卜加大棒”,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满足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需要,同样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在物质富裕时代,优秀企业家或优秀管理者,必须兼具心理抚慰导师、帮助人们实现知识财富增长的人生导师的职能素质。 所谓正确认识,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事物发展的本质、掌握其客观规律,顺应其发展趋势,所谓顺势而为、事半功倍。以最小代价(成本)获得最大利益,是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利益最大化只有在循环链顺畅的前提下才能可长可久。 在既定价值的前提下,时时事事为什么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的答案——正确认识与正确方法只能是唯一的。 认识决定一切。只要有正确认识,其他的一切问题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正确认识,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可循。尽管有其复杂性的一面,但随着对客观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尤其是辩证原理的突破,正确认识已经变得相对异常简单。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正确方法相对更容易。 3.企业内在的有机循环 在企业内部,各成员是否真正具有主观创造积极性,二者的内在活力——生产效率,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所说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目前大多尚停留在口号阶段——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内涵。本章节试图通过讨论客观世界的内在有机循环规律,揭示企业内在活力的基本规律——为实现万众一心提供可操作性内涵。 用双重取向辩证原理可以得知:人体内在循环,由两大功能构成,一是主司信息循环的大脑——指挥中心,二是主司物质循环的心脏——动力中心。构成其指挥中心的成员,是一个都没落下的全体细胞成员;构成其动力中心的成员,同样是一个都没落下的全体细胞成员——方方面面共赢的、利益分配功能所形成的驱动中心。显而易见的是,真正的内在驱动力,是方方面面兼顾的利益分配功能。历史表明,任何形式所导致的发展停滞,起因都源于“唯患不均”——职能报酬与职能价值脱离联系。也即,内在动力必须建立在职能报酬是职能价值的真实体现的基础上。 企业内在的有机循环,是指为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受全员化内在主观积极性所驱动的、具有高度自主自律的,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的信息与物质自动循环。与此相对应的是机械循环,主要地是依靠契约、文件、命令等所驱动的双重循环。对执行团队而言,有机循环是受内在主观积极性所驱动——自发性的主观动力驱动,机械循环是受外在力量所驱动。就企业整体而言,有机循环的驱动力来自于全员化,机械循环的驱动力来自于管理层的局部,效率与成本自然会大为不同。 这里的有机循环,并不是要取缔管理职能,因为有分工就必须有一个中心原则,就必须有管理协调职能。不同的是,诸如生产等日常性事务,主要地纳入自主自律——自行管控范畴。即,通过合理分配职能利益,将职能竞争关系转化为相互促进型发展关系,使彼此利益最大化成为真正的动力中心。管理即指挥协调的职能:主要应管控好重大的、特殊的、突发的事务,确保人力财力的合理利用。凡事做好预案、预备、预控,确保企业的整体化反应节奏明显快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节奏。更主要地,企业应该肩负起培养并发挥智慧型人才的重任,既确保各成员顺利实现知识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又确保企业将集体智慧迅速转化为物质财富的高效发展,这是利国利民更利己的大事业。 走在军队现代化管理前沿的美国军队,其日常性事务的管理,由一般文职官员按部就班地完成,可窥见 “大脑”与“心脏”的若隐若现,恰如动物进化到大脑与心脏开始分化独立阶段一样。 企业依靠机械循环的管理模式,已如履薄冰。一方面不断扩大管理队伍、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生产效率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内在各成员的思维职能发展——知识财富增长受阻。例如,制造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其有效知识的增长就大多处于停滞状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生产设施更新换代快,十年前还令同行们羡慕不已的生产设施和工种,十能后或已濒临淘汰。也就是说,十年前吃香的职业技能、技巧,如果不加以融会贯通——把握其本质规律,十年后就可能难有用武之地了。这就意味着,所涉、所学的生产知识面临着随时会清零的客观实际。由于个人所涉、所知,仅仅是整个循环链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集体化的相互作用,任何个人要从全局的高度把握技术等发展规律是异常艰难的。 就企业的实力而言,按通行的说法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从企业内在循环的视角来讲,硬实力属物质循环范畴,软实力属信息循环范畴。二者的辩证关系,硬实力是骨肉,软实力是灵魂,是骨肉与灵魂的辩证关系。 人体内在的信息与物质双重循环规律、早已揭示了企业内在信息与物质双重循环的科学捷径。就人体信息循环的神经系统而言,大脑——指挥中心通过触、视、听、嗅,迅速综合各“成員”的“认知”,时时事事对内外环境作出精准判断,哪怕一火星溅到身上,阵痛感瞬间传遍全身。就物质循环的心血管(利益分配)、消化系统(物质分解与重组)而言,以高度量化(数字化)的自动缩扩的额定管道自主管控着物质循环与职能利益的分配,从而实现以职能利益为驱动力的、可长可久的、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 笔者在早年的企业如同人体——初步的辩证管理概念的实践中逐步发现:集体连带责任制,能有效改变内在各成员的单兵作战行为心理,形成众志成城的团队心理并显著提高劳动效率。之后又逐渐发现,用岗位职能价值标准体系计酬,正确认识和正确方法——智慧的价值在酬劳中得到体现,使得高效团队建设周期大为缩短。各成员学知识、学技术的主观积极性普遍高涨,集体智慧的优势日益凸显。 笔者认为,构筑利益最大化——知识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的“高速路”,需具备如下可操作性内涵:一是立足全员化驱动的、自主自律的有机循环,能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二是以集体连带责任制等使企业或团队成为真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整体,以顺利实现众志成城;三是以岗位职能价值标准体系计酬,使智慧的价值在酬劳中得以体现,可避免因非正确认识而产生的、无效劳动等诸多浪费;四是指挥中心与动力中心的双重职能架构的优势得以显现。 能否达成高度共识,是影响主观积极性的重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完全摈弃说教方式,采用意识导向、目标导向,一切的认识与方法均由集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包括一切事务的预案、预备、预控,除不可预见的突发事务外,几乎所有决策都事先形成全员化高度共识基础上的备选方案,内部各成员对当前、将后的决策取向能准确预见,从而形成一以贯之的团队心理。 4.集体智慧的优势 在信息与物质的双重循环中,任何个人仅仅是整个循环链中某环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职能角色。然而,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职能角色,又是整个循环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的深入发展,每一个人在整体循环链中的影响力相对愈来愈小。换言之,任何职能岗位的正确认识与正确方法——个人进步,一方面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另一方面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进步,却是提升整体循环效率的核心要素。 在诸葛亮时代,精通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地理等全能者一抓一大把。时至今日,这种全能者百年也难遇几个。由于分工愈来愈细,致使知识取向专而精的纵深方向发展。任何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欲样样懂必门门差。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财富的增长,唯有沿着专一而精深的纵深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财富的增长要求我们必须专一而精深。另一方面,我们个人的所学、所涉、所知,对提升整体循环效率却显得微不足道——不能学以致用。客观实际要求我们的知识必须全能化,个人知识结构唯有专业化,形成个人知识难有用武之地的现实——个人智慧的短板。个人智慧所构成的局限性,使得纯个人对提升整体循环效率几乎难于登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一个侧面表明,彼此近距离相互作用的效率高于读书学习。同时,广泛的事实表明,以集体的相互作用,综合、集中个人智慧,不仅可弥补个人智慧的短板,而且能迅速产生个人智慧所望尘莫及的巨大价值。但是,高效的集体智慧远非有集体就自然形成。高效的集体智慧,必须具备信息与物质的高效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舍弃“防人之心不可无”“交浅不可言深”等防范心理。然此类防范心理,又是企业内在信息高效循环的阻力。建立全员化的归属感、信任感、尊重感、正义感,以及成就感(自信感)、使命感,将有效提升信息循环的相互作用效率。 没有全员化的归属感、信任感、尊重感,就会缺乏主观积极性;没有正义感就会缺乏公信力;没有使命感,就无法将主观积极性转化为坚定信念,团队就没有可持续的精神动力;没有成就感,就难以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集体自信心理。 知识、技术、技能等,都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单元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等的发展,不是以基本结构单元的发展而发展,就如同我们汉语的文字、词汇,与文学发展一样。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地就是由刀耕火种时代的技术不断分解与重组而来;现代工业技术也是如此,只是工业技术更复杂,而且分解重组的频率更高,速度更快。其他知识财富的发展也是如此。充分把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我们加速知识、技术等的推陈出新。 有效提升全员化的表达技巧、倾听技巧,以及辩证思维效率——知识财富的分解与重组效率等,我们就能有效提升信息循环效率。 集体智慧,将相对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的个人进步,汇聚成知识全面——能提升整体循环效率的、有效的知识财富资源。从而将原本难以发挥价值的个人智慧,整合为新型而强大的生产要素。同时,学以致用——个人知识财富的增长,满足了人们追求知识的长远利益的需求,内在动力形成知识财富与物质财富双重利益的驱动效应。学知识、用知识主观积极性的高涨,相互作用下的集体智慧就会突飞猛进。知识更全面、价值含量更高的集体智慧将进一步促进个人智慧的升华,个人素质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相互促进型的职能竞赛关系,以无限的知识财富资源,必然创造出无限的物质财富。 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必须系统、全面——智囊化。然而,知识沿着专一的、反向发展。客观要求与知识结构实际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个人能发挥智慧的价值相对愈来愈小。集体智慧,只有集体智慧,才能将个人智慧整合为新型而强大的生产要素,才能将无限的智慧资源转化为无限的物质财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