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高等学校创收管理的思考
范文 摘要:高等学校的创收活动使高等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讨论高等学校创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高等学校创收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创收 规范与管理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逐步向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转变。校内各单位利用学校的设备、房屋、科研成果、师资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向学生和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减少了学校资产的闲置浪费,增加了学校财力,弥补了学校的资金缺口。
高等学校的创收活动使高等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一些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高等学校创收工作中存在不少漏洞和问题,造成了管理上的风险。发现并解决上述问题对加强高等学校创收管理、促进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创收存在的问题
1.创收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高等学校的创收渠道繁多,创收行为通常分散在各二级教学单位或职能部门。这些部门通常不具备专职的财务人员,而一般由专人对创收收入进行收支管理。由于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创收部门对创收资金的管理通常没有完善的制度,账务记录通常不甚规范,收支处理也较为随意,无法准确的反映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在创收资金的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风险。
2.创收活动成本核算观念薄弱
高等学校内部各创收部门的创收手段和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部门通过出租房屋、设备取得收入,有的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转化科研成果等方式取得收入。各部门在创收活动中,除了考虑水、电、材料、人工等便于量化的资源消耗,通常没有考虑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或者专利、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对于创收活动的总成本核算不够全面,财务分析的观念通常十分薄弱,学校资源的消耗得不到全面的补偿,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创收部门资源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够科学
由于高等学校各二级单位的专业分工、工作内容不同,各部门掌握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创收的能力存在差异。一些资源丰富的部门创收积极性较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创收活动,创收收入资金较为充裕。而一些部门由于自身资源限制,很难开展与日常工作相关的创收活动,创收积极性较低。
高等学校出于鼓励创收的原因,一般会在分配创收收入时给予创收部门一定比例的分成,用于补偿创收部门的人员劳动。由于不同部门掌握的创收资源不同,创收能力强的部门分成较多,而创收能力较弱的部门分成较少。高等学校在创收收入分配上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没有建立科学的创收分配办法,会使教职工在个人收入上产生差距,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和部门的发展。
4.创收制度建设不完善,日常监督不足
高等学校创收活动已经趋于日常化,但一些学校往往没有制定规范的创收管理办法,或者管理办法存在诸多漏洞,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对二级部门的创收活动缺少有效的监督,一些部门的创收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校创收活动管理呈现无序状态。例如,一些创收部门的收费项目在收费许可、收费标准上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备案和批准,存在乱收费等违规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对创收部门资金的监督不到位,创收资金没有及时、全额上缴到学校一级财务,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一些部门利用“小金库”资金滥发奖金、乱搞福利, 诱发了各种腐败行为。
二、对加强高等学校创收管理的建议
1.加强创收财务管理
高等学校应确定学校一级财务部门为创收收入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会计核算和出纳管理。如果学校规模较大,可设置二级财务机构,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在学校一级财务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财务管理。学校创收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费票据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二级单位可领取定量的票据使用,所收取的资金要及时、足额上缴一级财务部门。
2.加强创收活动的成本核算
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创收活动的特点,完整的核算各创收活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创收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人工费和设备折旧费用等,准确评价创收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高等学校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明确掌握创收活动的利润情况,便于进行各类创收活动中的决策,更有效率的利用校内资源,并使在创收活动中被占用的各种资源得到相应的补偿和更新,学校和各单位才能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创收活动更好的服务于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
3.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收分配方案
伴随着高等学校创收规模的日益加大,要更好地调动各学院、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有合理、科学的创收收入分配政策作保证。高等学校应该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创收收入的分配制度。在制定分配制度时,应考虑到校内不同部门资源的占用情况,扣除创收活动的相关成本和费用,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制度既要鼓励创收部门的创收积极性,又要兼顾校内职工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使高等学校创收活动在积极健康地环境下开展。
4.加强对创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
高等学校应通过监察、审计部门建立对创收活动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创收项目立项审批、项目管理、创收部门权责、违规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促进创收活动的良性发展。各二级单位应将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方可执行。高等学校应定期检查部门创收收入的上缴和支出等情况,有效防止私设“小金库”,杜绝将创收资金坐收坐支或截留、转移、挪用等行为。
总而言之,创收管理是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和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创收收入在高等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要充分发挥创收收入的效益,不断扩大学校创收收入的规模,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创收的管理,使高等学校创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英,杨健. 对高校二级单位创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11).
[2]邱浩然. 高校部门创收管理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作者简介:
孙兰(1982-)名族:满,籍贯:吉林,硕士,职称:经济师。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