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媒体: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范文 任靖宇
摘要:新媒体传播广泛,信息种类繁多,但在与政府之间的危机管理互动中,仍然存在信息作假、新闻单调、关注度欠缺、媒体人品欠缺和法律欠缺等问题。因此,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媒体体系,需要据需完善机制。关键词:新媒体 公共危机 舆情管理 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的主要内涵与特点
1.1新媒体的主要概念与内涵
相较于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单一形式进行信息的公开与传播,新媒体不仅包含了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还包括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创新诠释。因此,数字媒体的出现促进了新媒体的产生。新媒体的出现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表现,所以新媒体主要依靠手机、网络进行传播。随着网络的普及率增加,公共危机传播更加迅速。
1.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当代的一个新事物,其主要特点有三个: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划分不再清晰,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能够让每一个可上网的手机或电脑成为舆情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交友软件、传媒软件越来越多,人们随时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搜狐、贴吧等聊天软件或新闻软件了解信息;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送者,编辑和发送信息的人开始增加,信息片段开始联系起来,引发链式反应。[1]
2 新媒体下我国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现状及挑战分析
2.1管理机制不清晰,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公民能够通过对舆情的再加工进行修饰、组织和解释舆情,从而使舆情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更多的公民开始追求自身权利,开始在网络等新的传媒方式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建设的看法。然而,这强大的舆情让还在利用落后的舆情管理体制的政府很难驾驭,政府并不完全开放民生传递渠道,民众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到达中央,甚至民众的言语自由权并不能完全由民众掌握。再者,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出台一系列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忧政策的前提下,这种老旧的舆情管理模式根本不能完全承担政府和民众交流的重任。同时我们应看到,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容易,也使得舆情被引导的可能性增加。新媒体出现后,适应新媒体的政策并未出现,解决新媒体危害倾向的措施也未建立。提出管理机制意味着针对某一需求进行调控进而解决问题。[2]管理机制的出现,能够实现舆论的引导和加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之前落后的机制,国家机构更加透明化。
2.2组织机构出现迟,有待健全
我国舆情管理组织早已出现,比如2004年我国建设了国内首个舆情信息局,主要用作对国内舆情进行汇总、研究、分析工作。中宣部舆情信息局每年都会对全国范围内的舆情进行分析调查,并且定期举办舆情研讨会,同时要求地方组建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但是对于民众而言,这类机构并不为他们所熟知,不了解哪些组织干部掌管舆情,我国舆情工作部门的普及工作仍需加强。除此之外,专门从事舆情管理的组织并没有达到自上而下、互相交错的组织化水平,并且组织内部的成员甚至并不怎么清楚自己的职能和责任,深入细化工作是我国的舆情管理组织现在急需做到的。
2.3理论研究起步晚,亟须深入
实践为理论提供实例,理论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在舆情现象已经如此明显的当前,已经为舆情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实例,我国各院校、研究所和党机关已经开始组建研究队伍,对我国的舆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对舆情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对于某些现象的研究,仍处于表面。在对舆情研究中,我们只深入其某一方,而对其外延不够重视。比如,如今网络比较发达,我们就开始注重于网络对舆情的影响,很多学者对舆情的研究只注重于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对其他方面的因素并不看重,网络舆情研究是必须要进行的,其他因素也会对此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舆情是动态变化的,我们对它的过程进行研究是无可厚非的,研究舆情的目的在于控制舆情,然而在学术界舆情管理机制的整体研究却很少,我国研究舆情的主要参与者是各级领导人士,对具体哪一部门的人并未详细研究。
3 面对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的现实应对措施
3.1树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防范意识
我国常见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经常是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才得到重视,但是这种重视通常是过一段时间后就消失,公众和各级领导人对危机的发生潜在意识仍然淡薄、对危机管理的观点也十分落后。公众和各级领导人总是认为危机的发生存在偶然性,如果他们一直预防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失太大。因此,在他们头脑里,关于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的知识十分缺乏,他们要求的基础救灾设备并不完善。根据这些现象,国家危机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从基础上普及危机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要时刻准备好危机后的急救工作、危机前的宣讲工作和物质上的及时援助。特别要树立建立现代化公共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群防群控机制的思想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共危机造成损失的能力特别巨大,并且公共危机的破坏性能够累计,能够从量变引起质变,公共危机的出现原因不可能是单一的,因而危机管理者和危机预防者的视界应该开阔,密切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危机动向,提前做好对相同类型的危机的应对措施。树立防范危机意识是建立应对措施的首要步骤。
3.2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近来,国外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其系统包括危机评估系统、信息系统、危机预警系统、政策系统和物资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机构系统。我国虽未建立此系统,但是从我国应对每次发生的公共重大危机的表现来看,我国每次都能够对危机做出迅速的反应,并且在危机发生后,全国各部门配合良好,物资、救助器材迅速到达,这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中的机构、政策和物资系统比较完善,相较之下,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比较薄弱。[3]建立专门的舆情管理组织,及时汇集地方的舆情变化,并派专人对舆情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把握舆情的真伪、发展、进化过程,利用各地舆情组织的联动能力,使舆情能够迅速扩散和共享,这是对我国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建设的一些方法。预警系统还包括对即将发生的危机进行警告和危機发生时的预演过程。危机警告部分的建立我们可以参考别的领域的做法,例如降雨橙色预警系统,利用颜色的不同,将危机划分为不同的程度,公众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预警对危机进行判断。预演部分则靠国家针对如何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和疼痛度等不定期进行一些实战演习。系统是应对危机的主体,系统的强大代表着我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强大。
3.3.提升各阶层领导部门和领导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各级政府领导的作用十分巨大。因而政府领导应具备相关知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首先,大部分领导都需要经过党校或行政学院的培训,将如何应对风险的相关课程加入到党校或行政学院的培训中,或者定期对公共危机管理干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定期考核,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其次,派遣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危机管理理论和理念,化为己用,举办交流会,分享考察所得。最后,领导干部应该走入基层,体察民意,多为人民服务,利用新媒体网络多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与群众多交流,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使风险在刚开始的形成期就已经被破坏。在危机中,各级领导是带领我们应对危机的主要人员,应提高其专业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3.4强化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也是新媒体的主要阵地。政府要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就要重视互联网的内容,国家可以建立国家门户网站,明确门户的发展方向,投入资源使之成为主流网站之一,成为宣传党的理论、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国家政策等的主要阵地。同时增强网络监管能力,打击非法网站,净化网络内容,设立网络内容监控组织,时刻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删除非法的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内容,对积极的正面的内容进行推荐,建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传媒是新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应该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不发布迷信、伪科学、低俗等三观不正的信息,着重于宣扬社会正能量和预防危机的报道,从而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4]也就是说,利用互联网,政府可以改变之前封闭、禁止言论的态度,进而可以利用网络对舆情进行引导,建立一种新的舆情管理方式。由堵变疏,减轻公众之前对政府的诸多不理解和民众心中的怨气,更好地管理国家。
4 结束语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舆情和舆情管理系统能力的充分发挥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也需要新媒体在社会各界人士中起到的桥梁作用。新媒体下的舆情管理系统需要国家、人民和各界媒体共同努力,民众作为舆情的来源,将舆情通过各界传媒传达给国家,国家通过传递进来的舆情进行危机预防和对政策进行调整,三者的通力合作将会完善我国的舆情管理系统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然而,应该看到,我国舆情管理系统和公共危机预防系统还未有效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系统仍不完善,如何建立此类系统并使公共危机同舆情管理相结合,仍然是我国学者需要进行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艳,张琛. 微信环境下的舆情管理[J]. 青年记者,2014(7):64- 65.
[2] 向长艳. 新媒体下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 领导科学,2015(5).
[3] 姜鑫. 收集、判断与沟通: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J]. 学术交流, 2014(7).
[4] 胡婷婷. 新媒體环境下的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J]. 现代情报,2015,35(10):23- 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