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规范 |
范文 | 陈玉鹏 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而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在于高校的管理和教育。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和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就必须做好教育制度的规范,本文主要通过对加强高校管理体系规范重要性的论述,根据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来分析,总结出适应国情发展和现阶段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规范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教育 高校 管理体系 规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体制规范的重要性 自从上世纪末至新世纪初起,因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紧改革,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在过去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陈旧、刻板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很明显这些都是不合乎现代发展需求的。近年来,我国就开始了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在内的改革,我们必须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才能在知识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社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要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建立起既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新规范。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高校办学效率以及满足社会大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迫切需求,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發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们不断通过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需要,在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虽然在新的教育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教育制度管理方面,在探究改革和变革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2.1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管理趋于行政化。这样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客观上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自主改革与发展,导致高校各职能部门的人都趋于积极参与到管理岗位的竞争当中来,使得部分教职员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谋取获得更高职称和职位晋升中来,而忽视了对学术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教育和传授知识敷衍了事,使得高校教育水平不断下降,高校内部岗位竞争、职称胡抢的现象时有发生。 2.2政府参与过多 学校失去办学自主权 学校作为教育办学的主体单位,在行政职能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依赖政府的干预,从而加强了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和管理,使得高校丧失了自主改革与创新的能力,对自身教育的发展和管理没有自主权和话语权,不能及时对教育市场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反应,更谈不上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全面、多方位的改革来促进自身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2.3过分追求利益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各大高校不断在扩招学生。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获得更高的职称和待遇,在学术造诣和专业上弄虚作假,利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校的背景环境,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和职权。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纯粹性和教育环境的健康,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混乱与不平衡。 3 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带来的影响 由于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导致高校教育在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果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3.1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由于这一观念的影响,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文科类院校和理科类院校的教育资源方面,文科相对占劣势,同时,东西部地区的教育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985、211等重点大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更是比其他普通高校的优势要大得多,从而更大地拉开各高校之间的差距,致使教育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合理现象日益严重,甚至于许多高校还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 3.2人才质量和水平下降与社会需求相悖 尽管相关部门一直表示,高校的教育培养一定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在走向社会,步入职业生涯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大学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当中,都很难得以运用。所以说,现如今,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并没有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真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很多高校中,学校的教授和管理者更多注重科研,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高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教育资源被滥用和浪费,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完全不同,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直接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学用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造成大学生择业和就业困难。 4 加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规范的重要措施 4.1转变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增加高校自主权 政府部门可以在对高校的管理过程当中,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学校的管理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参与管理,其实是指政府要转变原来的直接参与的管理方式,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各项事物不过多的干预,同时又要参与到有关学校教育管理的重大问题上来,加强政府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协调能力,保障高校在自身教育发展和体制改革、规范等事务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话语权和处置权,使高校拥有自主、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利,以激发学校的教学动力。 4.2完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效的举措。通过社会力量的监督和管理,能极大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速度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步伐。依国外高校教育管理的方式来看,参照其社会机构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方法,确实对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国内,这方面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社会相关组织部门可以参与到高校管理的活动中来,组织权威专家组成团体,定期对高校教育管理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组织各高校之间相互考察和借鉴,激发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性,在竞争中,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规范,从而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4.3促进教育管理多元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一直是政府主办较多为主,独立创办为辅。在新时代开始之初,我国高校教育就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在当今社会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所以,政府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制定推动、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以及独立办学的政策,引导社会大众改变传统观念,大力促进和支持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管理结构建立教育共同体,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 4.4建立管理责任机制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过程当中,要实行责任制。制定明确的责任体系,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将管理制度规范落到实处,在制度管理过程中,责任到人,主管负责人和部门要对实行的规范负责到底,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保障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4.5鼓励学校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当中来 高校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是同样的道理,仅凭少数管理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夠的。要组织全体成员参与到管理中来,促进民主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发挥更大的管理效率,为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保障。学校的教师队伍都是经过高素质培养的,文化素质相对其他组织成员来说,相对较高,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和建设性也会更大。同时,教师是置身于教育管理的核心群体,他们参与并熟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对本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有效的改善相对了解,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所以说,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当中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同时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的参与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更好地制定决策并有效地开展和实行,从而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规范,推动高校和谐、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教育受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所影响,产生的教育环境会有所不同,教育背景不一所造就的教育管理制度也是不一样的,一定是符合某国家或者某地区自身发展需要的。现阶段的中国要想尽快促进和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规范,就必须适应国情,根据现实情况而定,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范制度。同时要转变旧观念,适当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管理体制,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运用,来建立和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而保障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先进性,不断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1] 周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 (12):27- 29. [2] 杨小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2 (10):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