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夹心层医院实施“青苗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
范文 | 苏文彬 摘要:医学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青苗工程”项目,吸引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对他们进行定点培养与精心栽培,有利于成为适应医院发展的人才,同时提高医学人才的归属感。文章主要从背景、概述、可行性三个方面对“青苗工程”项目进行研究。 关键词:夹心层医院 医学人才 “青苗工程” 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 192.3 文献标识码: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Sandwich Hospital Implementation of"Green Crops Engineering" Project Su Wenbin(CNNC Med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Co Ltd, Suzhou 215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Medical talent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so how to attracting and training excellent medical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hospital.It is good to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talentssense of belong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crops engineering" project ,that attract outstanding graduates who are designated training and careful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research on the"green project" from background, overview, feasibility three aspects. Key Words:sandwich hospital; medical talents; "green crops engineering" project; feasibility analysis “夾心层医院”是指在医疗资源上不如顶级医院,在政策上又没有扶持的中间层医院。在“小病进社区,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模式下,受到顶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双重夹击,它们大多是地市城市医院和省会市属医院。夹心层医院如何吸引与留住优秀的人才是值得社会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另辟蹊径,提出“青苗工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够为夹心层医院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 1 背景分析 当前,在“人才至上”理念指引下,各级医院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以学历为重,普遍倾向于硕士以上,甚至以博士为主。然而,我国医院众多,医学博士的人数却相对不足,优秀博士更是很难寻找,他们一方面选择留校,一方面选择去更高平台。夹心层医院平台有限,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博士,且存在引来后留不住的先例。此外,博士成本高,往往眼高手低,职称晋升快,也容易造成人才梯队不合理。而本科生朴实,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归属感强,符合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传统,也可以提升院内的教学水平,且夹心层医院目前缺乏踏实做事的一线临床工作人员。因此,医院应着眼长远,主动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当前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路径,反其道而行之,回归既往的从本科生培养之路。 2 项目概述 2.1项目总体思路 项目总体思路,简而概之为:招聘—培养—走出去—留下来。从省内外排名靠前的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要求毕业成绩排名在前20名),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后在院内进行不定科室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的各阶段考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出科考试等);一阶段培训结束时鼓励在培人员报考985和211的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以报考专业确定硕士毕业后回院的科室。 2.2项目实施的关键 加强院内规范化培训管理,切实保障规培效果;加强合同管理,确保人才使用合法,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引入退出机制,对达不到要求的,退出工程,甚至结束合同;落实培训人员的权益,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和合理的薪酬激励;加强针对培训人员的各项考核制度,与其他非列入青苗工程的人员区别对待。 2.3项目实施要点 选拔优秀本科生,选好“苗”。不同于外单位送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三年后要求本科生报考优秀的高等医学院校的硕士,送出去,拓宽视野,积累人脉资源,同时拓展本院与优秀高等学府学术联系;在外读书期间,提供良好待遇,但要有牢固的合同支撑,以防违约。 2.4项目可能风险 2.4.1违约风险 经过多年的培养,本科生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但选择了其他医院,造成医院人才的流失。因此要牢固合同减小损失,营造医院文化增强组织忠诚度,双管齐下留住人才,降低风险。控制流失率20%以内,达到项目效果的实现。 2.4.2人员素质止步不前 注重招聘流程,严格筛选应聘人员,着重考察其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留下那些与医院有共同愿景目标,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优秀本科生。并提供优良的培养激励环境,保障本科生学习深造、提升自我素质的条件。 3 项目可行性分析 3.1政治可行性 根据我国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卫人发﹝2009﹞131),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持。中国卫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青苗工程”项目在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秉承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青苗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加强医院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通过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保障。因此,“青苗工程”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并符合医院一直以来的人才战略。 3.2经济可行性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李钟郁博士,在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时所指出的,人员是加强卫生系统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培养卫生人员需要相当多时间和金钱的投资。正是基于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青苗工程”项目应运而生。 夹心层医院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而资金运转也相对紧张。如果依然像其他三甲医院一样,只引进高学历硕士以上或是博士人才,不仅难以吸引到足够的人才,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引进优秀的本科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的问题,并且能够有结余的资金用于本科生的再培训。此外,夹心层医院一般是综合性医院,设施完善、技术先进、资源雄厚,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有能力接受并指导一批本科生。能够提供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保障该方案的实施。 “青苗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夹心层医院的经济压力,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以及患者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能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目前有许多医院的一部分脱颖而出的人才就是从本科培养起来的。 3.3 技术可行性 项目的实施需要借助关键技术支撑。是否具备相应技术,对其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青苗工程”项目的根本思想由来已久,只是当前医院过分关注于高学历人才,而忽視了既往的从本科生培养之路。“青苗工程”是在先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项目。 医学教育中,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实践教学。“全球医学教学最低基本要求”提示医学院校要相应地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尤其要提前为医学生创造接触社区医疗和临床一线的条件。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框架为“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法。因此,本科生在学习完全部基础知识及临床理论后,经过在校期间的实习,已然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可以走上工作岗位。 近年来,尽管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高学历,但优秀本科生就业的现象仍然普遍,一方面可能因为家庭经济因素,一方面也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实践能力,即“理论-实践-深造”理念的影响。 自2009年我国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卫生队伍建设方面的文件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该项举措在缓解基层卫生人员匮乏问题上起到了巨大作用。而订单式医学生的经验,可以为“青苗工程”人才的“引入-退出”机制提供经验借鉴,从而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 3.4社会文化可行性 “青苗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思想目标,符合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还能够缓解医学生就业难题,打造应用型医学人才,从而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医学生培养路径的多元化发展。 “青苗工程”项目能够兼顾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可以得到普遍的认同。 “青苗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当前医院的经济压力,人才危机,还可以造就一批应用型高技术、高忠诚度的人才,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行业是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社会普遍注重医学人才的培养,追逐高学历。然而,无论学历的高低,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从事医疗行业,治病救人,回归医院。如果从优秀本科生开始抓起,不仅注重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还规划他们的生涯发展,让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取高学历,则更能够促进医学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素质的发展。 4 结束语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我们既不能放弃对高端人才的追逐,更不能忽略对基础人才的培养,造血为主,输血为辅,尤其是夹心层医院从本科生开始培养,是激发造血功能、激励人才培养的环境不断优化的最有效途径。 医院未来的发展将永无止境,从本科生开始培养,在短期内的效果不太明显,但通过加强培训管理优化现有科室的临床和教学管理工作,规划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制度建设,以促进医院内涵建设的不断完善,未来10年,当这批本科生晋升高级职称行列,医院将涌现一批天赋好、基础牢、视野广的骨干人才,将成为夹心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愉.新形势下某二甲综合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3):209- 212. [2] 乔记兵,李娟,孙卫华.医院青年医师培养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3):70- 71. [3] 刘新春,陈亚南.探析新时期医院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4):101- 1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