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研究 |
范文 | 李寿菊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更高任务要求,阐述了开展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两者融合提出了机制、平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 大学生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D267 文献标识码:A 新常态是习总书记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态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描述,经济新常态发展下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新常态下党建工作的战略部署。这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刻理解党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必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创新研究,领悟新常态下工作内涵,创新性开展工作。 1 新常态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都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加速形成了党的建设新常态。在此新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更高任务要求。 1.1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了发展党员的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与原来的相比,把“保证质量”改为“提高质量”,把“改善结构”改为“优化结构”,并且增加了“控制总量”“发挥作用”的要求,这都意味着更加注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同时要求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高校党组织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党员发展快速的趋势,新常态下面对庞大的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如何避免出现学生党员数量多而质量低的问题,让党员队伍得到健康优质的发展,是目前大学生党建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1.2强化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 当代大学生党员已经是“90”后青年,入党时间较短,普遍接受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足;成长环境优越,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不多不深入,尤其缺乏艰苦条件和复杂环境的磨炼和考验;受社会上非主流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倾向。由此,很多学生党员,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党员角色,不能时刻谨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尤其涉及个人利益时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党员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党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松懈,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给大学生党员的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背景和要求下,迫切需要用党的先进科学理论去武装学生党员头脑,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身份意识。 1.3创新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 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一方面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重,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庞大,以南京工业大学情况为例,班级入党申请率基本达到80%以上。由于教育培养工作面广量大,入党积极分子基数尤其大,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党员发展前的培养考察等方面,而党员发展后的教育相对薄弱。同时,党课培训广泛采用大课模式,支部活动基本是读文件、看文章、谈感想或传达学习、灌输说教,整体上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被动。因此,新常态下把握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脉搏和现实需要,创新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2 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时也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1]。在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坚强的政治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占领思想文化的阵地、培育精神文化氛围。党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观教育、党纪条规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将思想认识问题代入情景式、体验式等校园文化之中,以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校园精神文化。两者形成合力机制,构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能 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基数大、工作广、人员紧等一系列实际困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其优势在于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学生党员身在其中,是一种巨大而潜在的教育力量,常常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党性思想认识的灌输,同时借助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熏陶,耳濡目染,让学生党员自觉将认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进而按照党性原则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这样的培养稳定性高,利于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大大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能力。 2.3有利于优化校园文化建設的品质 校园文化肩负着育人重任,但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其中也包含许多不良思想,校园文化深受其影响,也出现了庸俗化、商业化、娱乐化不良现象,优化校园文化品质成为“去其糟粕”的重要手段。而党建文化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2]。深刻理解党建文化理论精髓,将党建工作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其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有力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引领和健康发展轨道,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了环境,优化了品质。 3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创新思路 3.1作好“三个坚持”构建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新机制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相融合,作好“三个坚持”将党建理论具象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工作与学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主旨相融合,始终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目标和主题贯穿于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以党强大的组织保障引领方向、凝聚力量。二是坚持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围绕中心目标开展品牌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建设的重点落实到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品行塑造,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党员认同、践行并形成正确“三观”。三是坚持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关注的熱点难点相融合,立足“大学生创业、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等贴近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生活需要的工作,做好人生事业导师、社会现实生活与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辅导等工作,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党员素质、促进学生党员发展。 3.2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功能搭设党建工作的新平台 党员的先进思想除了靠灌输,还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党性修养,长期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对大学生党员来说,更是要从多方面继续加强党性教育。因此,仅靠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学习教育在时间、形式上都是不够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环境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学术文化等能全方位为党建工作搭设新平台。借助环境文化建设打造校风校史教育,社团文化建设“理论性社团”引领思维碰撞,宿舍文化建设让“党员之家”进驻宿舍区,学术文化建设促成优良学风。激发学生党员、党支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工作、学习和作风等方面都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3运用新媒体手段促成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新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文化由于符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其喜闻乐见,广大学生党员获得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便捷化。运用有效的新媒体手段已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构建党建网络学习平台、宣传平台、交流平台,形成特色党建网络文化,促成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2016.12. [2] 顾南宁,杨毅,周诗文.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探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3(2):217- 220. [3] 刘琳.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114- 115. [4] 林松涛.以党建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 (18):67- 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