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现象的论述
范文 谢欣彤
摘要:我国自1998年开始,出现了持续的消费不足现象。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持续不足将会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为此,本文探究了我国消费不足现象的成因,如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比例过大、预防性储蓄等,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 地区发展不平衡 国有企业比例 预防性储蓄 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1 消费不足问题引出
我国从1998年开始出现了持续供大于求现象,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不足现象亟待解决。
图1是1960年至2015年各个国家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的数据,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不难发现,不论是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最终消费占比都远远落后。对比与中国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印度、巴西,其最终消费支出也比中国高出许多。
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消费需求会引导厂商进行生产,有助于调整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信息流通的角度来看,消费可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信息流通更加迅速,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目前消费不足,社会生产投资高。而持续的消费不足现象会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因此,解决消费不足问题刻不容缓。
2 消费不足成因探析
为了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消费不足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促进消费扩大需求的措施。按照目前流行的观点,消费不足主要由下述几点原因导致。
首先,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消费不足。因为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也就是说,收入越高,每增加一元钱收入,用来消费的部分便越少。因此富人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比重相比穷人会更小。以天津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代表,贵州作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有,2015年天津的最终消费占比为22.4%,相应的贵州的数据为34.9%,由此可见,收入和消费占比之间确实符合负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的逻辑,社会中的富人阶层越多,社会的总消费水平便越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则更有可能出现消费不足的现象。常用基尼系数来评价社会的贫富差距,其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均匀。以中国、印度、日本三个国家为例。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42.16,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0.057%,印度的基尼系数为35.15,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8.277%,日本的基尼系数为30.13,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8.892%。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基尼系数最小,收入分配相对平均,相应的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也最大;而中国的基尼系数最大,其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最小,贫富差距和消费确实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其次,地区发展不平衡也会导致消费不足。中国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明显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聚集有更多的资源。西部地区经濟相对落后,当地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许多配套设施也亟待建设。目前东部市场,产品存在过剩现象,向外转移的产品需要中西部地区民众来吸收,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这些过剩产品无法被有效吸收。另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一部分人口的收入无法负担该地区的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以房价举例,小县城房价相对较低,居民收入可以承担,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就业机会较差,因此居民在本地买房的欲望较低。资源集中地域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齐全,市场机制完善,就业机会较好,生活质量高,交通便利,但这些地方房价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无法负担其消费水平。居民无法在资源集中处消费,同时也不愿在经济落后处消费,最终导致国家总消费水平降低。
再者,国企比重过大导致消费不足。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带来效用,因此,应当由居民自己来决策经济中最优的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这就要求经济产出全部归居民所有。一般来讲,经济体中的劳动力收入归居民所有,而资本往往由企业掌握。当企业由居民所拥有时,资本市场就会引导企业行为,确保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居民的偏好一致。而国有企业为国家所拥有,股东是国家。国企的终极目标是“做大规模”。因此,居民并不能影响到国企的投资行为。即使居民有很强消费偏好的时候,国有企业也不会因此而将资源转移给居民,它不会降低一些投资,增加消费促进居民的效用。相反,国企会继续投资,而这些投资则是没有效率的,最终导致消费低于最优水平。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意味着经济中相当比例的资本所有权并不为居民所拥有。这部分资本的回报不再为提升居民福利服务。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提高居民效用,也就无法实现。
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不足。中国养老、儿童教育、医疗保障等福利制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并不完善,未来支出不确定性较高,人们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进行大量的预防性储蓄。这抑制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导致国家消费不足。
图3 是1980年至2015年各个国家的国内总储蓄的变化图,中国通过和各国的对比可以得到,从1995年开始,中国的国内总储蓄从0.24万亿开始逐渐上升,到2015年已经达到5.4万亿。目前中国的国内总储蓄已经超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也远高于和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印度与巴西,我国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消费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国自古以来崇尚节俭消费,长期的文化教育使省食俭用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可能引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
3 解决消费不足的措施
我国消费不足现象是多种成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为此,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成套措施,共同作用,才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的消费不足现象,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第一,可以通过再分配手段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应当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抑制一些垄断企业的过高收入,进而起到扩大中产阶级比重的作用,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会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根据古炳鸿等人的观点,促进消费可以分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考虑。短期内应着力于农村的中低收入人口和城市的低收入人口,对他们实行消费方面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中期来看,可以针对城市中高等收入人口制定相应的消费鼓励政策;而从长期来看,解决消费不足的根本途径是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居民收入的分配结构。
第二,针对国企比重过大导致的消费不足,解决措施是进行国企改革,核心思想是进行国企的市场化。首先,在内部应该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监察作用。通过内部和外部监察机制的协同作用,有效地克服国有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国家有办法对国企在市场中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判,进而对企业进行相对应的奖惩措施。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国有企业的利润用于居民社保服务,让居民也能够获得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同时,居民有权使用自己持有的国企分红购买其他社保产品。这样,就让国企的经营利润有机会流入居民手中,用以增加居民消费。
第三,賀京同等人的研究发现,受到居民平滑消费的影响,简单的宏观政策无法起到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政策重点应该放在改变居民的心理预期上。因此,为了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有合理的心理预期。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通过扩大三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等手段,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完善我国工资增长机制,让居民有稳定并且增长的长期收入,这样居民对于未来自己的消费能力能有个良好的心理预期,对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也会有所下降,进而降低预防性储蓄。
第四,政府应鼓励变居民转变消费理念,同时也应改善消费环境,并出台财政政策促进消费。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使居民慢慢转变思想,接受信用消费的方式。社会舆论也可以使消费者了解市场实际性,引导消费、倡导消费。
4 结束语
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危害已经无需赘言,当前中国的的消费不足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国企比例过大、预防性储蓄过多等,对此,政府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扩大需求,促进消费。
从长期来看,用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消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相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未来中国消费不足的现象将会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谭顺,许东波,王钦广.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三个非典型性成因[J].经济纵横, 2015(11):50- 53.
[2] 谭顺,程东杰.当前中国消费不足的四种基本形态——兼析消费不足的具体成因[J].经济问题探索,2011,(1): 33- 37.
[3] 唐泽富,骆庆华.论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原因及改进措施[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109- 110.
[4] 张尧智.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5):39-43.
[5] 杨睿,文春晖.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经济纵横,2006,(110): 54- 57.
[6] 刘惯超.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一个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10(6):29-3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6: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