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依托智慧城市的电力数据平台建设 |
范文 | 刘凯 张建华 刘璇 刘畅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部门掌握的各种数据,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点。电力数据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企业和公民对其相关数据有非常强烈的需求。但电力部门在数据开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开放机制,从而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本文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数据平台和关注数据安全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政府数据开放 需求侧响应 电力数据平台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要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能够突破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限制性因素,并最终达到绿色、低碳、智能的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是一种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数据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 增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1 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内容 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立在城市数据充分开发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城市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组织、挖掘、分析和利用,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城市数据主要包括地图与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POI)、GPS数据、客流数据、手机数据、LBS位置服务数据(location based service)、视频监控数据、环境与气象数据、社会活动数据等,具有时空多维性、多尺度与多粒度、多元与异构性等特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大数据和政府开放数据。大数据指城市数据大规模、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数据集的持续积累。例如,每天产生的近亿万条的手机通讯数据,以及千亿级的交通影视影像数据。政府开放数据指的是公共部门机构按照公众特定需求和一定的互联网协议,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最终实现政府数據在网络空间的开放与共享,以寻求数据最大可能的获取与重用。 开放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前提,政府开放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城市政府数据的开放性是智慧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上述两类数据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它们的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可提供更先进、更大规模、更细粒度和实时的方式来了解和控制城市。在实践中,国务院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8月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7年2月《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就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纲领性指导文件。 2 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的电力开放数据现状 2017年5月和12月,国内首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2017 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报告》两次发布,在21个地方政府开放平台中,上海、青岛、贵阳、广州、东莞位列总排名前5名,它们是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的引领者。因此,本文以北京和这5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作为样本,进行了相应调研。 这些城市级别不一,政策规划和实施力度有所差别,体现在数据集数量、整合和管理方式以及工具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调研,发现电力数据在数据开放平台中的严重缺位,提供数据非常有限。广州作为首批开放沿海城市,是国家级综合性门户城市。截至2018年8月20日,其数据平台上共包括了66个部门1067个数据集,数据量达到31806296,但是关于电力的数据却是空白。在其他5个城市中,上海市表现最好,提供了电力供需平衡预测、电力建设情况、煤炭、石油、电力平衡表三个数据集;北京、东莞提供了两个;青岛和贵阳则为一个。 3 智慧城市建设的电力需求侧响应管理 城市作为各类产业集群的聚集体,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居民对电力的需求量一直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电力供应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完美地匹配需求,因此总会表现出地域、产业等各种形式的用电紧张形势。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为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开放、共享、挖掘、协同实现对电力资源的综合规划,从企业客户电力需求出发,实施需求侧管理,有效缓解电力能源紧缺问题 。 电力数据的采集是需求侧响应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各级城市的电力数据采集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使用电力低压载波技术实现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即高频的通信信号与电力工频电流通过占用不同的频段来共用电力线网络进行传输。二是使用需求响应终端,通过传统稳定可靠的RS485通信进行有线的数据传输。三是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把现场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到远端,改变了传统电表不能传输数据的缺陷,同时采集的电力参数也更为全面准确。 电力数据的公开是需求侧响应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企业通过了解用电数据,例如本市日最高用电负荷、最高可用电力、预计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等预测信息可以得知产业和行业动态,进而对本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产品规划、采购生产,有利于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回收、加快进行资源整合,同时能动态地适应未来市场的各种变化,在供应链中准确地进行定位,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发展方向,进而推动智慧产业聚合升级。例如北京市公开的“全社会用电量情况”就分年度显示了每年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电量情况。而“电力平衡表”,则更为详细地介绍了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运输和输配损失、终端消费、平衡差额等情况。 4 依托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电力数据平台建设 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聚集了高密度高价值的城市数据,有利于吸引社会各方基于城市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对开数据进行融合利用,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因此电力数据平台可以依托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建设。 首先,注重顶层设计,制定电力数据开放政策,加强各部门协作。电力数据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制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电力数据开放。另外,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推进电力数据开放工作。从排名前列的数据开放城市电力数据开放情况来看,电网系统企业的缺位非常严重。五个城市的电力相关数据主要由城市统计局、物价局、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发展与改革部门发布,没有一个数据是由电网系统企业发布。同属领域的燃气、燃料和水的相关企业,如水利局等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表现则非常活跃,上传数据量大,更新频率快。因此,应改变行政机构条块分割治理结构的现状,成立专门的电力数据发布小组或委员会,加强电力数据与其它领域数据利用的统筹规划。 其次,统一数据平台,制定详细的数据开放规范。电力数据采集之后应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效性,并将数据提交统一的平台开放。关于开放数据的格式标准,万维网发明者T. B. Lee 提出了一个开放数据五星标准,目前的电力开放数据提供可下载的数据集格式主要以DOC、XLS、CSV、JSON和AIP为主,属于一星和二星的数据格式,离标准化可互操作的数据集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最后,关注电力数据安全,注重数据的计算挖掘。目前,没有具体规定在开放过程中何种数据是可供开发的,可能会导致数据安全问题。例如“用电客户电量信息”会列举企业名、用户号、用户名、合同容量、用电分类、计量点用电分类、计量点行业、是否重点耗能企业、是否保用电企业、每月用电量、用电年份、用电月份等数据,但这些数据开放的程度应予以界定。另外,为了释放数据红利,电力数据应與其他各种来源数据进行组合,例如GPS数据与电力数据的组合可以提供丰富的位置服务,为企业的选址生产物流等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应主动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利用海量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使数据由简单开放到实现价值潜能,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顾磊,王艺.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智慧城市构建[J].电信科学,2014,30(11):38- 43. [2] 刘晓娟,黄海晶,张晓梅,宰冰欣.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开放、共享与利用[J].电子政务,2016(3):35- 42. [3] 张毅菁. 从信息公开到数据开放的全球实践——兼对上海建设“政府数据服务网”的启示[J]. 情报杂志. 2014(10): 175- 178. [4]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2017- 11-032015- 09/05/content_10137.htm [5] 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EB/OL].[ 2017- 11- 15]http:// cs.hbeitc.gov.cn/dzzwc/wjgg/ [6] 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报告|平台体验[EB/OL].[ 2017- 12- 25] http://www.dmg.fudan.edu.cn/wpcontent/uploads/2017 [7] 鲍克勤,陈雷.基于需求侧响应的电力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1):14- 18. [8] 柯辉.云技术下的电力数据采集与管理终端系统分析[J].通讯世界,2018(02):103- 104. [9] 常城,王延军,王洋.基于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21):158. [10]姜恩波,王振蒙.关联数据质量评估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6,35(4):171- 176,1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