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研究
范文 姜凯耀 杨 琼
摘要:文章在对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进行定义的基础上,结合金融风险管理中广泛使用的识别工具——情景分析法和流程图法,对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完善了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finition of the risk of supply chain system of industry clusters, combining widely used tools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risk management——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and flow chart method,this paper analyse the method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supply chain system of industry clusters, then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flow chart method; risk identification
0引言
建立在中小企业聚集基础上的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在国内外不同产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集群式供应链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对其产生强大的依赖性,供应链任何环节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链的运行,形成供应链风险。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各地加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均呈现集群化趋势。要提高集群企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必须明显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根本改变依靠增大物流成本来保证其可靠性的方法。开展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识别方法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而且为集群企业的运营及风险管理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对我国各地开发区的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

1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有效进行SCRM的首要阶段。供应链风险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定义(Hallikas,2002;Cranfield,2002),但基本含意如下:①供应链风险的来源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②牛鞭效应(bull effect)使供应链风险被放大;③由于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个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其他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因此又可将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

在有关供应链的风险识别的文献中,供应方的风险识别在初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例如,Kraljic(1983)提出一个采购组合管理框架,该框架特地将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的问题纳入框架中。后来,Sheffi (2001),Zsidisin(2003),Cranfield(2002),Sunil Chopra(2004),张炳轩等(2001),马士华(2003),另外一些专门从事供应链管理或风险管理咨询的公司如Protiviti(2004),Deloitte(2004),分别从不同角度(企业内外环境、内生外生或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其中Cranfield针对“911”恐怖袭击给美国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2002年承担了关于“供应链脆弱性”(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的大型研究项目,对风险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
以上关于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文章没有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识别供应链的风险。随着供应链系统的发展,供应链逐渐向覆盖多企业的形式发展。通过日渐增多的外包服务和产业集群的产生,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关系变得越发重要。对于供应链中的成员而言,网络集群发展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与终端顾客保持接触,同时也可以保证其能够时刻了解生存的最终市场的情况。由于更多的企业意识到集成化采购的优势,而单独的小企业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只有依靠集群化发展供应链系统,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因此,当企业个体存在于一个集群之后,供应链的概念得到了扩张。将各个企业的供应链看成是一个单位,那么整个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就是由多个小供应链系统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供应链呈现出集成式的发展。
2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概念
纵观集成式供应链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企业内部集成向企业外部集成的一个过程(Brunell T. 1999)。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供应链系统,由于是由各个企业个体供应链组成,则可以被看成为集成式供应链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外部集成的供应链形式。
本文将原有的单个供应链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产业集群和单个企业存在最主要的区别,即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的概念中,得出了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内涵:整个系统由多个供货方、转换中心到分配渠道的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存在一些个自独立的控制系统,并受到各子系统管辖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但同时,每个子系统的控制系统和企业文化也受到产业集群中各个体间关系和整个产业集群的目标所影响。物资流呈现出子系统间串联、并联或混联的模式,信息流则穿梭于各个体间,影响着每个子系统中的控制环节。(见图1)
简单的说,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就是将单独的企业供应链系统进行整合,置于产业集群文化和发展目标的环境下,考虑到进一步的企业间关系而形成的多子系统的综合供应链网络。而对于如何对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进行识别,本文采用了金融系统中常用的情景分析法和流程图法,将这些方法的基本含义转移到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中,说明了这两种方法的使用。
3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本文引用在金融行业广泛使用的情景分析法和流程图法来帮助识别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方法,主要的原因是:第一,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普遍且适用于不同行业。无论是金融业还是行业中某些功能部门,这两种方法都有运用。第二,这两种识别方法可以对应不同的风险类型,使风险的类型和识别有一定的连贯性。第三,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清晰,方便于进一步推广。
3.1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方法——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指在风险分析识别的过程中,使用一些不同情景来寻找出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相应的影响作用的一种方法。情景分析的过程往往可以通过搜集到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模拟运算,也可以通过一些图表和曲线进行表示,以形象、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情景就是对风险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持续性状态的一种描绘,这种状态既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图表、图形或曲线形式的。情景分析法的研究重点就是:当某种因素变化时,整体机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将会有怎样程度的情况发生?通过选择一些关键因素,然后在不同情景下,比较不同的结果,最后选择出影响最大的一些关键因素,方便决策者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管理上,情景分析法可以主要被用于:(1)帮助决策者注意某些措施或政策可能引起的风险或危机性的后果;(2)帮助识别需要进行检测的风险范围;(3)研究某些关键因素对未来过程的重大影响;(4)帮助识别和控制一些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发生和影响,特别是当出现一些极端的情景时,可以有效帮助产业集群识别和把握主要的一些风险控制因素。
情景分析法的操作过程为:首先可以利用有关的数据、图表和图形等资料对产业集群中供应链系统的运作状态进行描述,以便用来研究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后果影响程度。然后罗列出供应链系统中风险发生的因素,并选择一些主要的控制因素形成情景分析的关键因素。之后再研究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将出现怎样的风险,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如何。这种方法的功能在于识别风险范围和其产生的作用,而且动态分析是主要的特点。
进一步说,情景分析法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步骤:筛选、监测和诊断。筛选就是用某种程序对潜在风险进行分类选择的过程。可以分析潜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发现哪些因素最可能引起风险损失,哪些因素可以暂时排除,哪些因素对产生风险及损失的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后果进行分类,以便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者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产生的不同风险。监测就是在某种风险出现后对事件、过程、现象、后果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并对风险的发展、演变趋势做出预测和警报。诊断就是对风险及损失的前兆、风险的后果和各种起因进行评价,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详细的检查。
这三个步骤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总体上而言,这三者连成了一个环(图1),对于情景分析的不同用途,开始点和结束点并不是固定的。可能需要从筛选环节开始,也可能从监测环节开始。对于情景分析法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上的运用,主要是利用了情景分析法筛选的功能过程,将潜在的一些风险快速地识别出来,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分类,对一些影响力大的风险及时地进行处理,从而可以排遣这些风险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3.2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方法——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作为更加直观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运用于风险的识别。简单的说,流程图法就是将某些流程或者广义上的流用一定规定的图示方法表示出来,通过对其中流程上的分析或者某些环节上的分析,寻找出分析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流程图法所使用的流程图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关系图(Relationship Map)、跨功能图(Cross-functional Process Map)和流程图(Flowchart)。分别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展现细节的层次标绘不同的组织内的流程情况,用于不同用途的分析。
对于集群式供应链系统,流程图法可以很好地描绘整个集群相关企业的物流过程和各厂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采用围观的流程图表现单独企业或者上下有两家企业间的物流活动。这可以形象具体地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管理和控制可能产生或者已经产生的供应链风险。总结而言,流程图就是一种基于形成组织流程的一种图形表现,可以帮助分析流程改进的一种很好方式。风险识别作为一种系统流程改变的目的之一,所以,流程图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
流程图法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中可以起到以下一些作用:第一,流程图的绘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个供应链环节中个体间的关系。第二,流程图法可以利用对各环节进行划分,挑选出供应链风险发生的主要环节,并对这些环节进行检测,一方面可以实时尽早地发现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的风险识别提供经验。第三,在利用流程图法对供应链系统风险进行时,往往需要对风险的波动范围进行界定,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内部物流质量,帮助企业建立更好的监测系统。
关系图和跨功能图可以利用更少的资源来帮助发现风险。通常,为了更好地发现潜在的风险,需要通过明确输入和输出的一些条件,特别是当有很多不同的主体介入一些商业活动的时候。通常而言,越是更多牵涉多功能多个体的情况存在,那么就会存在更多识别风险的机会。同样,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可以通过对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去除一些多余的步骤和工作,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流程图来寻找无附加值的一些过程。通过流程图的绘制可以清晰地发现整个流程中可能存在风险的部位,而不用太关注这些环节是否属于同一个功能块或者集群个体。
具体而言,关系图和跨功能图都需要有输入和输出部分。在供应链系统中,也就是物流或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此外,跨功能流程图同样也可以显示系统如何将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识别需要监测的变量来帮助更好地提升供应链系统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同的流程图组合还可以涵盖整个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
从图3就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供应链系统的流程图。通过使用流程图法,清晰地描绘并解释上游企业个体如何对下游企业个体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在整个流程中寻找出一些关键点来建立一系列监测系统,这样能够方便整个产业集群或者相关企业间时时了解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情况,而不是仅简单地考察最后的结果了。这就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关注影响整体产业集群供应链系统的关键因素上了。
在供应链系统上,输入和输出点都有一定的相关要求。当这些要求被确定之后,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管理这些控制点的企业个体或集群整体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监测机制, 如对下游企业,产品的输出点就是客户。因此,必须所建立的监测机制必须更好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那么所需要选择的监测机制必须基于那些能够影响客户评估产品的质量特质而设立起来,这往往需要选择搜集客户对待产品的认识数据,并将其与输入输出点等相关的期望值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绩效。
4结束语
本文定义了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并利用金融业中广泛使用的情景分析法和流程图法来探讨对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风险的识别。作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尤其是产业集群中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本文进一步提供了其他值得探讨的论题。例如,风险含义和识别为风险特征化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等内容提供了基础,也为完善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
参考文献:
[1]Brindley. Supply chain risk. Hampshire[M].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4.
[2]Damelio. The basics of process mapping[M]. Portland, OR: Productivity, Inc, 1996.
[3]Hendricks Kevin B. & Singhal Vinod R..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on long-ru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and equity risk of the firm[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5,14(1):35-52.
[4]Rodd Zolkos. Attention to supply-chain risks grows[J]. Business Insurance, 2003,37(30):4-5.
[5]Rosenfeld Stuart A. Bringing business clusters into the mainstre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997,5(1):3-23.
[6]Sheffi & Rice Jr. A supply chain view of the resilient enterprise[M].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5:41-48.
[7]Uta juttner, Helen Peck & Martin Christopher.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03,6(4):197-210.
[8]Xianghua Gan, el. Channel coordination with a risk-neutral supplier and a downside-risk-averse retailer[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5,14:80-89.
[9]Morgan, J. Poor risk management threatens supply chain[M]. Purchasing, 2004:13-14.
[10]董小君. 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117-119.
[11]冯蔚东,等. 虚拟企业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1,4(3):1-9.
[12]韩东东,等.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 工业工程, 2002,5(3):37-41.
[13]霍佳震, 隋明刚, 刘仲英. 集成化供应链及其研究现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1):20-24.
[14]霍佳震, 隋明刚, 刘仲英.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 2004,30(6):733-737.
[15]罗赞.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3):34-35.
[16]马新安,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0(4):303-306.
[17]丁伟东,等. 供应链风险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13(4):64-66.
[18]王缉慈,等.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9]王焰. 一体化的供应链: 战略、设计与管理[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20]吴利学, 魏后凯. 产业集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理论前沿[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5):51-60.
[21]张喜征. 企业供应链危机与经营风险[J]. 技术经济, 2002(169):42-43.
[22]张炳轩,等. 供应链的风险与分配模型[J]. 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 2001(9):92-95.
[23]邹宏元. 金融风险管理[M].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