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范文

    何 芹

    [收稿日期]2009-04-07

    [基金项目]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研究项目(2008JY14);上海市会计学教育高地研究项目(08GD1-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701)。

    [作者简介] 何芹(1977-),女,安徽枞阳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讲师,会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 要]案例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审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审计案例教学一直是讨论的焦点。本文在对案例教学法与审计教学进行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审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现行审计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

    doi:103969/j眎ssn1673-0194200917042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7-0126-04

    审计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主干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审计学的教学一直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21世纪,人类迈入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的信息社会,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审计环境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相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审计人才。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特点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传授知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形成比较机械、呆板、封闭的审计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审计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究创新审计教学方法,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很早以前,案例教学就已成为西方一些著名大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在当前审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运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审计案例教学。基于此,本文在对案例教学法与审计教学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现行审计教学现状的调查,重点探讨现行审计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审计案例教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与审计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及发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BS),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继与“商务法”有关的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以后,案例教学法便成为HBS的传家宝在其他课程开始陆续使用。在HBS,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分析800~1 000个案例,每天平均分析2~3个案例。据《幸福》杂志调查,HBS毕业的MBA有60%就职于全美最大的公司,20%任全美最大500家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哈佛大学MBA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结构内容设定的成功,而且还在于将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训练综合技能,改变旧式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实施实战训练,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通过开办案例教学班,成立“案例教学研究会”,出版了有关案例教学的书籍,并在如医学、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与审计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且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审计实践经验,学校教育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因此案例教学法用于审计学教学意义深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深化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审计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审计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满足审计学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现行审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对现行审计学教学现状主要是方法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们利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举办会计学教育研讨会的机会对高校审计学任课教师进行了初步调研,大家普遍感到审计学教学比会计学和财务管理难度大,要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要求也更高。其次,我们利用学生实习环节又向有关用人单位进行了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际审计工作流程与具体方法不熟悉,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审计工作的要求。最后,我们向所学课程包括审计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范围是审计学本科生、会计学本科生以及所学课程包括审计学的其他专业学生。样本总数共有370人,收回有效问卷264份,占比714%。我们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对审计学课程的总体认识

    为了了解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总体认识情况,我们在问卷中首先就学生对审计课程重要性、兴趣程度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审计学课程重要性认识和感兴趣程度方面,7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很重要,但只有25%的学生回答很感兴趣,而在问到哪些因素影响审计学学习兴趣时,8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是教学方法单调、缺乏生动性。

    (二)对审计案例教学现状及其效果的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的认识,我们就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教学课时比例以及案例教学效果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审计案例教学重要吗?”回答“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有226人,占到85%,可以看出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第二个问题是“您认为案例教学占教学时间的比重是否合适?”有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应占授课时间的30%以上,其中有169%的同学认为应在50%~70%,81%的学生认为应在70%以上,而实际上只有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占审计教学时间的比例合适。

    而在问到“您对目前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时,只有12%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或者非常满意,88%的学生感到不够满意。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造成学生对案例教学不够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案例质量、教师点评、学生准备和课堂组织方面。学生对案例质量的意见主要在于案例过于陈旧,缺乏代表性,与课程连接不紧密等问题。对于使用国外案例,则存在与中国现实情况不符和案例翻译错误等问题。

    三、现行审计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了解了审计教学的现状,进一步证实了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反映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概括来说,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案例本身存在的问题

    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案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与一个或数个审计理论点对应。(2)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数据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要使学生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我们发现,选用的审计案例普遍不令人满意,案例要么选自国外,而来自国外的案例大多篇幅较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而选自国内的案例中,很多只是编者有意设置的错误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案例变成了考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审计案例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这样形成的审计案例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活生生的例子,如银广夏、郑百文等大多是审计失败的例子,有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针对性。

    (二)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审计课时提出了挑战。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安排的审计案例教学课时占审计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课时需要,从而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本科为例,其教材选用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在两个学期内上完,每个学期68课时,也就是说需要在136课时内完成教材中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在传统教学方法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由于审计理论的丰富性要求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另一方面,还需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这里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和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案例教学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学校对案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审计课程的开设大多在工商管理学院或者独立的会计学院,无论是工商管理学院还是会计学院,都主要分为3种类型:研究导向型、研究教学并重型、教学导向型,它们在层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定位不同,办学方针也各有特色。相对来说,研究导向型学院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研究教学并重型以及教学导向型学院,学院对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很有限,教师则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上,而不是用于案例编写。

    另外,从学院综合实力来看,实力较差的学院即使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能力建设其案例和强化教师重视案例编写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而好的学院,则往往由于学院的固有优势而缺乏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和推动都远远不够。

    (四)师资力量欠缺

    一个好的审计学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精深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学生脑中的想法尽可能地激发出来。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大多数习惯于传统的“照本宣科”似的授课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案例教学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有的研究学者都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操作经验,对商业运作的理解仍然限于书本知识,因此也很难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模式。

    (五)学生对案例教学的不适应

    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也是现行审计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利于将来考研出国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不甚了解。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案例的课前准备,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一些学生课前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在课堂上无法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去,或者不习惯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都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

    四、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建立审计案例库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建立健全审计案例库。这里尤其要发挥综合实力较强学校的固有优势,推动审计案例库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案例库的建设需要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其重视收集整理、科学设计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写,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

    (二)改进教学模式,保证充分的案例教学课时

    审计学案例教学不像传统教学,它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但是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本科审计课程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课时安排等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师引导讲授、课堂学生讨论、课后学生分析等这3种教学形式进行案例教学。这里,教师在布置案例分析的时候可以指定一些参考文献或资料,让同学自己查阅。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将教学变为审计理论和准则的讲解,但可以在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建议学生自己对审计理论和准则进行研究把握,往往能从学生的分析结果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为了弥补现有审计课程教学课时有限的不足,还可以结合课程设计、审计专业模拟实习以及其他专门的教学时间环节的安排,给出较充裕的时间,对综合性的知识,组织较综合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操作并编写报告。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水平

    审计学案例教学由审计教师设计和组织,要改进审计案例教学现状,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主要途径有:一方面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联系,成立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审计教学模式改革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师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组织者,只有教师的审计实践能力提高了,才更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中的良好互动,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改变考评制度,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需要的阅读量大,更能体现学生能力。开放式案例教学注重考核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平时考核,采取模块评价。除了要靠教学内容来体现,靠教学方式方法来落实外,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激励和反馈的重要保证,是使愿意学习的学生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和进步的重要机制。

    为此,应改革考评办法,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即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对统一考试内容力争实现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做到学以致用。只有通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才能加强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提高他们对审计案例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 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审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强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案例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国内审计案例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无论是案例教学的比重,还是案例教学的质量,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从审计案例库的建立、审计教学模式的改进、师生互动的加强等方面不断改革完善。同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审计案例的不断完善,审计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审计教育模式的变化,国内审计案例教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野,李兆华惫际大环境下审计教学创新方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2]王明珠,吴安平鄙蠹拼葱氯瞬排嘌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1(5).

    [3]许莉鄙蠹瓢咐教学的多元功能[J].会计之友,2004(12).

    [4]徐平鄙蠹瓢咐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5]叶雪芳惫赜谏蠹平萄У募傅闼伎糩J].审计研究,2001(3).

    [6]余玉苗鄙蠹蒲О咐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其组合[J].财会月刊,2007(10).

    [7]赵正强鄙蠹瓢咐教学模式探索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8]邹照菊惫赜谏蠹瓢咐教学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8(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