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信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王芳+温一军+魏乒乒 [摘 要]本文基于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了微信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微信已被大学生广泛接受;不同微信功能的选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微信的使用行为对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影响,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戏消磨时间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微信;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8.151 [中图分类号]G206;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已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因其使用简单、操作便捷、应用广泛等优势日益替代传统的社交媒介。谭昆智在《人际关系学》中指出,“以微信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改变了以往人类社会的社会交往方式,让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让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产生了变化。网络化的交往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时空限制,这将完全改变传统意义的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主体间关系。”而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探讨。罗旭、佟政 等从理论上提出并分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肖斌从强弱关系理论的角度,研究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不同微信的使用行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为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有效引导大学生使用微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共创和谐社会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实证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实证研究以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实证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高职院校中抽取350名大学生接受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97.4%。 本文采用刘珠玲(2015)编制的“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问卷”。该问卷假设微信的使用行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影响。该问卷共有19题,分为微信的使用频率、使用动机、使用行为、使用选择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 2 实证研究结果 2.1 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 为更好地掌握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笔者通过微信使用频数(如表1所示)、经常使用微信的功能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表3所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从表1看,微信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已占88.9%,经常使用的比例高达77.8%。 从表2看,在微信推出的若干使用功能中,“聊天”是高职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朋友圈”“游戏”“公众平台”等功能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得出,有79.3%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微信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际关系。只有9.0%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在使用微信后,原有的人际关系变得疏远。 2.2 微信的使用与是否增强人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笔者对人际关系进行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不同使用功能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 从表4看,P=0.002(P<0.01),显示人际关系在不同使用功能上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P=0.376、P=0.251(P>0.05),显示在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上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2.3 不同微信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不同功能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行为选择。为探析微信不同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笔者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微信的使用行为列举为15个题项,每个题项分设5级程度。通过对变量的KMO与球形检验得知,KMO=0.886,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P=0.000<0.001,说明指标间并非相互独立,取值有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旋转,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析方法,抽取了四个公共因子,现将四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情感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行为表达、游戏消磨时间,其方差贡献率分别是30.089%、20.728%、17.032%、13.931%,累计方差贡献率81.820%,将这四个公共因子分别与人际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5所示。 看,将信息获取、自我行为表达、游戏消磨时间为控制变量,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拉近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61>0,双尾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7<0.05,故拒绝原假设,说明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的增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将情感互动、信息获取、自我行为表达设为控制变量,游戏消磨时间与人际关系的增强偏相关系数为-0.529<0,显著性0.043<0.05,故拒绝原假设,说明游戏消磨时间与人际关系的增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 讨论验证结果 3.1 高职大学生微信使用总体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微信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通讯方式,已经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通过微信,社会个体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同时个体之间也在传递着五花八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对个体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或者再加工,随着网络群体的普遍形成,栖居于网络上的个体就逐步像现实社会中的社区一样,形成社区化的网络人际传播。 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选择有一定的倾向。“聊天”是高职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功能,反映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内在需求。而在微信中通过发送图片、语音对讲、视频通话等方式,将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不同的微信朋友圈,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现实人际交往的冲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微信,习惯了在虚拟的、扁平的空间中进行人际社交、软件游戏,从而大大缩短了现实社交的时间;在虚拟社交中,对我自形象的修改,掩饰、隐藏也会影响个体在现实社交中的形象建立,进而影响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3.2 微信的使用与人际关系差异性分析 微信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功能会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使用频率、不同使用时长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即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響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微信使用时间越长,人际关系越好;微信使用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好。不同微信功能的选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性显著。即不同微信功能的选择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选择“聊天”的群体,会将微信作为一个沟通工具,充分利用微信信息传播的优势,将原有的人际关系进行巩固;选择“朋友圈”的群体,通过自我形象的表达展示,他人评论反馈,对自我进行修正,从而有利于人际关系中自我的把握;选择“游戏中心”的群体,将微信作为排解情绪的渠道,偶尔的“游戏”,对人际关系有一定正向的影响,但长时间“游戏”,会使大学生个体容易沉溺于虚拟环境,出现对现实社交的逃避、退缩,从而给自身人际关系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而选择“微信支付”功能的,往往其微信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会太大。 3.3 不同微信使用行为与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性 从数据分析结果看,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越是出于情感互动需要使用微信的,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度越高;越是出于游戏消磨时间需要使用微信的,其人际关系的和谐度越低。作为大学生个体出于情感沟通需要经常使用微信的,其拓宽了信息交流获取的渠道,丰富了信息原有的内容,使信息接收、信息表达都更为畅通,大大减少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出于游戏消磨时间需要的大学生个体,在使用微信过程中,由于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微信游戏中,导致人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诸如信息闭塞、片面;语言表达欠缺、人际回避;自我焦虑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人际沟通的正常进行,导致原有的人际关系弱化,而此时新的人际关系又未能建立。不同的微信使用行为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 4 结论 (1)微信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微信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积极影响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正确微信使用。 (2)不同的微信使用功能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差异显著。合理、有效使用微信可以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正常发展,无节制、滥用微信会影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需培养学生对自我约束、有效选择等意识,学会用积极发展的态度使用微信,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3)情感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拉近显著呈正相关关系,游戏消磨时间与人际关系的拉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微信使用过程中,可以鼓励一定程度的情感互动,但需抑制微信游戏使用行为。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微信的使用也应区别对待,适当引导,合理规范,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学和谐校园环境的创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钢.网络社会与网络伦理[J].中国出版,2001(5). [2]朱月荣.微信对人际传播的新型建构——以“点赞”功能为例[J].东南传播,2014(11). [3]刘珠玲.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